三具足。所谓“三具足”,就是香炉一具,烛台一对,花瓶一对。按种类为三,故称“三具足”;按个数为五,则称为“五具足”。这一整套摆在供桌之上。民间称为“五供”。
应该说明,这样一套上供的供器是通用型的,或者说是“全民所有制”的。不但佛教上供用,道教也用,一般老百姓祭祀也用。有些明清的大型民间坟墓前安设石质的供桌,供桌上摆的是石质的五供。僧侣涅槃后一般火化,高僧的骨灰入塔,塔前不安设供桌与三具足。
进而言之,从佛教角度看,香炉在供奉时最为重要。今所见敦煌壁画中,供养人、供养菩萨等差不多都是手执手柄式香炉的。说法图中,则佛前常安置一个鼎式或罐式香炉,有时还带炉盖。
典型的执手柄香炉的壁画,如:敦煌莫高窟397窟南壁下部,隋代壁画,二供养菩萨;303窟隋代壁画,供养僧人;225窟盛唐壁画,女供养人双手持炉柄;98窟五代壁画,于阗王与王妃;409窟壁画,西夏王所执手柄香炉中尚可见香烟袅袅上升;332窟元代壁画,供养人依然执此种手柄香炉。
今所见唐代壁画中已经有佛前供奉的一炉和另一对器皿出现。如莫高窟445窟盛唐壁画,弥勒前供奉有一炉和一对罐形器皿;158窟中唐壁画《天请问经变》,佛前供奉的是一炉和两“火珠”(香烛的滥觞?);61窟五代壁画,400窟西夏《药师变》壁画,均有一炉和另一对供器。
版画中所见,则著名的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卷首图,佛前为一带盖香炉,居其左右者为一对罐形高足高盖形器皿。元至元年间刻本无闻和尚注《金刚经》的卷首图中,出现了与今相同明确无误的一炉、二烛台、两花瓶组合。
连供品一起陈列的,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弘治刻本《西厢记》插图中,“修斋事”一幅,列供桌三个:前一桌陈香炉一,烛台二,茶杯四;中间一桌陈高足豆式供盘五,茶杯六;后面一桌陈大供盘五,花盆四。按现代观点看,似乎不伦不类,胡乱安置。恐怕那时的摆设就是那样儿的吧。必须提请注意的是,明万历刻本《南琵琶记》插图,世俗礼仪中也出现了一炉二花瓶两长擎烛台并列的画面。可见,五供是带有全民性质的器皿,非僧家所能独有之物也。
至于供品,则现代寺院中常供的,不外水果、素点心(包括馒头等),可能再加上一些素菜。花瓶中的花,有时也用假花如绢花等替代。不过,密宗不许用假花,用生花也有种种讲究,有许多花不行;即使能上供的花,也得依各“部”与修法种类之不同,而有差别。据说,所供养的鲜花,如果长时间不枯萎,就显示祈求者的罪孽已经消除。特别是在斋会之后,散花时散敷的花朵有的要是还显得鲜嫩,那就显示出所请的佛菩萨来会时是坐在那里的了。
烛台,现代也有用电灯烛台的,倒可预防火烛。
此外,佛前常明灯,又名无尽灯、长命灯,系为施主得福而设。一般认为源自《贤愚经》中的“贫女难陀品”,说的是,贫女难陀因无力供养佛及僧人而悲伤,老在责备自己。一天,她乞讨得到一个钱,就买了足够点一盏灯的油,到祇园精舍供养佛。第二天,诸灯均灭而贫女之灯独明。目连僧认为白天用不着点灯,要掐灭此灯,可就是掐不灭。释迦牟尼佛说,这是发大菩提心的人点的灯,罗汉是灭不掉的,就是用四大海的水来浇,也浇不灭的了。从此传下常明灯。后来连中国民间祭祀的祠堂等处也点此种灯,那可是跟佛教学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