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在特殊情况下有积极意义,如面临仇敌的激愤,对违法犯罪者的义愤,会给人力量和勇气。但在多数场合下,怒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发怒时容易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肝病、脑溢血、神经衰弱等症状,盛怒之下人常会昏倒,甚至“卒中而死”。发怒时,还会与人打架拼命,或毁坏财物。
愤怒的爆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潜伏期,表现为不满、厌恶、极不愉快的情绪滋生,但仍未失去理智,意志尚起作用,可以强装笑脸,抑制自己。第二阶段是爆发期,理智失去作用,意志监督失灵,产生不可抑制的行为。第三阶段是休克期,暴风雨般的愤怒过后,出现安静和疲劳现象,精力衰竭、精神萎靡,伴有头痛、周身不适症状。
因此,制怒只能在第一阶段,过了第一阶段,则难以控制和调节了。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暴躁易怒呢?
1.增强个性修养,养成自我克制的习惯。易发怒固然同神经活动类型特征有关,但主要是个性品质起作用引起的。不懂礼貌,霸道、自私的品质和作风,放肆、神经质的性格类型,冲动、消极的意志品质,缺乏自控的习惯和能力等,都易发怒。
2.以达观态度对待不如意事。人生之路,常常荆棘载途、崎岖坎坷,不如意事常八九,遭逢不幸、挫折、困难是免不了的,想开了,恼怒自会消散。
3.转发怒为发愤。需要不能满足、人格受辱、面对官僚主义、制度极不合理等,会使人生气、愤怒,但愤怒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发愤努力,立志改革。
4.运用心理卫生技术制怒。
(1)避免——对非原则的问题,要尽力避免纠纷,远离使你动气的刺激,不与他人生闲气。
(2)转移——转移自己的注意,寻些开心快乐的事干,使自己从愤怒中解脱出来。
(3)压抑——有意识地压抑不愉快的意念,自己批判自己,用意识驾驭情感。
(4)发泄——找个知己倾诉自己胸中的积愤,切勿将怒气积压到忍无可忍的状态。
(5)移置——将对某人的反感,愤怒情绪,移置到另一对象(如自己的物件)上去发泄。
(6)否认——把自己列入豁达大度的乐视主义者,否认自己有任何不快的情绪。
(7)让步——对方恶语中伤,自己不以牙还牙,理智地让步,防止对骂,显得自己有教养。
(8)想象——先承认眼前的糟糕事实,然后把事情想象成本来还要更糟,以便于自我安慰。
(9)替代——致力于事业或爱好,鼓起满腔工作热情,替代愤怒情绪。
(10)解离——找借口、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己给自己搭下台台阶,使自己恢复到原来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