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

政治法律2023-08-08 05:04:21

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利用职务,取得财产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利用这种便利进行经济交易,违反国家规定,以各种名义接受回扣、手续费,属于个人的,数额超过五千元的,应当立案起诉。

1、经济犯罪是一种扰乱经济市场的犯罪行为,会对经济市场秩序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经济犯罪案件管理条例,制定了一系列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和起诉标准,以有效控制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

2、起诉经济犯罪案件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起诉标准的规定(二),对收受贿赂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显然,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利用职务,取得财产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利用这种便利进行经济交易,违反国家规定,以各种名义接受回扣、手续费,属于个人的,数额超过五千元的,应当立案起诉。

按照规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对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职工财产,个人受贿金额在一万元以上,单位受贿金额在200000元以上,应当提起公诉。

3、法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便利,为亲友非法谋取利益,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起诉讼:

国家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向亲友非法牟利200000元以上的;

致使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其他情况。

低价出售国有资产超过30万元的损失将被提起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十八号发布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起诉标准”的规定,徇私舞弊造成的国家直接经济损失金额超过300000元的,应当立案起诉。

4、国有公司、企业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资产可以低价转换为股份或者低价出售,应当提起公诉:

国家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300000元以上;致使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解散的,其他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5、条例明确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当承担严重不负责任的责任。如果涉嫌下列情形之一,应当提起诉讼:

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金额超过50万元;导致相关单位破产,暂停营业,暂停生产六个月以上,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 销和解散;其他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情况。

按照规定,对从事对外贸易经营的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虚假购汇100万美元以上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达100万元的欺诈行为将被起诉。

6、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和起诉标准的规定,十八号(二)号发出的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都是通过欺骗手段取得的。数额超过一百万元的,应当立案起诉。

7、根据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贷款,票据,信用证,担保书等,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提起诉讼:

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和担保,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

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担保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200000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虽然他们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但他们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担保等;

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情况的其他情形。

资助恐怖主义活动将被立案起诉

8、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十八号发布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和起诉标准的规定,资助恐怖活动或者进行恐怖活动的个人,应当起诉。

该条款除其他外指出,“资助”是指为从事恐怖活动的恐怖组织或个人筹集、提供资金、货物或房舍及其他物质设施的行为。

9、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18日发布的《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起诉标准(二)》的规定,持有、使用伪造货币总额在4000元以上、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超过400种货币应被起诉备案。根据规定,走私面额在两千元以上、二百枚以上的假币的,依法立案追究。

伪造货币,面额超过二千元,金额二百件以上;伪造货币或者提供他人伪造货币副本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起诉。

本文标签: 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