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态度不好影响量刑吗?

政治法律2023-08-08 04:46:36

认罪态度不好影响量刑吗?

认罪态度不好影响量刑的说法在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刑法对“认罪态度”的规定是模糊的。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此处的“情节”能否理解为包括认罪态度在内的酌定情节,刑法没有明确规定。

一、认罪态度不好影响量刑吗?

认罪态度不好影响量刑的说法在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刑法对“认罪态度”的规定是模糊的。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此处的“情节”能否理解为包括认罪态度在内的酌定情节,刑法没有明确规定。

二、相关内容讨论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受、情感和意向,属于意识范畴而非行为符号。虽然说刑罚中的自首、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立功表现都反映了一种态度,然而这种态度的标志是具体行为,是存在中的意识反映。依法进行的辩解及辩护,包括哭诉、恳请、愧疚、后悔、狡辩、诡辩等态度只是一种表相,不具法律事实。

对认罪态度的误解来源于多年来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种没有法律根据的灵活审判原则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以“由于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故本院依法从轻判决。”而滥用。

这是一种有罪推定,是在假设被告人有罪而必须承认前提下。其次这是一种主观意识,当事人态度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审判人员的主观判断。使判决不是以事实为根据,增加了判决的弹性。三是有违司法公正,这种不依证据为依据的判决亵渎的是法律的严肃性。

法庭审判要求的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其中并不包括认罪态度。

如果把认罪态度好坏作为量刑标准,势必让一些被告钻空子,利用感情牌为自己脱罪。

就薄熙来案而言,法庭调查阶段的表现完全是一种依法质证。不赞成指证并进行反驳不是狡辩,而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就像不能把律师为被告的辩护当成是犯罪一样,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审判依据,没有辩论就没有事实真相,最终的判决也无的放夭。

人们习惯于被告人认罪服法,对在法庭上申辩的被告产生了心理上的抵触。这种心理是建立在凡是上庭的人都有罪,凡是不按指控承认的都是不敬畏法庭,都是认罪态度不好,从而要求从重处罚。这是有违法治精神的,某种意义上是没有人权概念和法治观念。

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并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的认错态度不好会导致量刑的增加,并且对于态度不好和量刑增减的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但这并不是说对于量刑没有影响就可以态度不好,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认错态度确实对于法院或者公安机关的审判有着酌情处理的作用。

本文标签: 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