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口头谣言处罚标准是什么

政治法律2023-08-08 04:38:57

传播口头谣言处罚标准是什么

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常常有心怀不轨的人常常传播谣言,造成恶劣的影响。而针对不同情况,散播谣言者要负民事,行政甚至刑事不同程度的责任。本文就要简单介绍下关于谣言的不同处罚情况以及标准。

在现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已经非常高,这极大地方便我们。但是有人却借助这样的便利,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常常会散播谣言。要么是为了损害他人,要么是为了博得关注。这样的谣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那么在我国法律中对待谣言是怎样的态度呢?

不可忽视的是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消息危害社会的人。根据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虚假警情,疫情,灾情,险情或以其他方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情节较轻或有有主动悔过及时弥补不良影响行为的可以处五天以下的行政拘留处罚。以上的处罚均为行政处罚。

对于涉及国家政权,推翻社会制度等谣言的散播者,或明知消息为虚假消息依然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人,按照规定可以判处造谣者或传谣者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按照程度划分还可以处拘役或者管制等处罚;对于造成严重后果,传播程度较大的谣言造谣者以及主要传播者可以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以上造谣者以及传谣者主要负刑事责任。

针对个人的互联网上诽谤和谣言,我国有一个对应的标准:同一诽谤消息或谣言在互联网上被实际点击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超500次的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在此情况下,可以判处传播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而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恶意诽谤他人的,或口头诋毁有损他人名誉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可以判定其侵害了法人的名誉权。责任认定一般认定为民事责任。对诽谤者或谣言传播者一般不采取强制的管制措施,但是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被侵害人的相关名誉,并要求赔偿在侵害过程中被侵害人所造成的损失。

谣言现在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个人的形象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我国也会不断完善涉及谣言的法律

本文标签: 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