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正当防卫的举证期间,当事人应当阐释清楚你的各种证据,包括防卫开始时是不是有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例如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不法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防卫的。尽量找更多对你有利的所有证据。
一、正当防卫的举证责任如何进行?
当在正当防卫的举证期间,当事人应当阐释清楚你的各种证据,包括防卫开始时是不是有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例如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不法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防卫的。尽量找更多对你有利的所有证据,就算是你一向行为良好的证明也是能增加说服力的。
1、不法侵害现实存在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具有防卫意识
4、针对侵害人防卫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可以根据这五大构成要见收集证据。例如:
1、防卫开始时是不是有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例如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不法行为。
2、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防卫的。是不是知道自己进行的是正当防卫。
3、防卫只针对的侵害人进行,不是针对的不相关人员。且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侵害停止,防卫停止。不是防卫过当或是事前防卫、事后防卫。
特征;
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
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他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正义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目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目的的正当性制约着行为的防卫性。其次,行为的防卫性体现着目的的正当性,是目的正当性的客观表现。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
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观。但是,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
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法律评价。在这个意义上说,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和阻止刑事违法性的统一。
二、正当防卫符合条件: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与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是刑法里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抗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权利。正当防卫的定义是我国公民为了防止国家利益、本人财产、他人财产、本人人身、他人人身、公共利益遭受不法侵害,对侵害人可能造成损害或者造成损害的制止方法。由此可见正当防卫本质是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保护应有的权益。本文先是讲解了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范围,然后讲解了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特征,最后讲解了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开始和结束。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里根据正义不需屈服于非正义演绎而来,在现代社会,正当防卫成了国家为保护公民权益而给予公民的权利。我国《刑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其他权利和人身免受进行中的侵害,对侵害人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是正当的防卫。
综上,正当防卫的举证对于当事人是相当重要的,当事人若是无法阐述清楚,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通过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正当防卫举动。在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受害人和证人应当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向法庭的审判人员进行说明详细情况,不得隐瞒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