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拒不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辩解或沉默。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但是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
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对公安机关的整个办案的进展肯定会有一定影响的,当然工作人员能够希望从犯罪嫌疑人自己的口中得知整个案件的真实经过。可是现在还有一部分犯罪嫌疑人所抱的心态就是自己被羁押以后不认罪,认为自己这种态度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甚至会考虑在我国规定嫌疑人不认罪会放出来吗的这个问题。
一、在我国规定嫌疑人不认罪会放出来吗?
嫌疑人拒不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辩解或沉默。
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
但是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第五十三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无罪推定原则,就是讲一个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他有罪,那么他就是无罪的,同样,如果有证据证明他有罪,那么他认罪与否都不是太大问题,只是关系到量刑的轻重,对于主动交代罪行的量刑可以适当轻些,对于顽固不化的那就必须树立法律的威严。
二、认罪从宽的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
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认罚的情况,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一般应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背意愿认罪认罚,否认指控犯罪事实,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审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情形的除外。
嫌疑人不认罪不一定就会被放出来的,在我国很多的反贪污腐败的案例当中就都发生过,当事人在二审最后陈述的阶段却依然不认罪,但是最终大家也看到确实都被法庭定罪并且依法给量刑了,所以嫌疑人不认罪我国法律当中是支持零口供定罪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