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后跑路的情形是较为常见的,公民在意识到自己的财产权利受到来自他人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的侵害时,会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到就实际情况来说,并非所有的非法集资的行为都是会被立案处理的,只有满足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的情形,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
我们知道,非法集资是一种经济类型的犯罪,由于非法集资并非属于刑法中的某种罪名,而是四类经济型罪名的简称,个人非法集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比较高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主体在非法集资后跑路,此时,经相关人士举报,公安机关破案后,非法集资的主体会受到怎样过的处罚呢?
一、非法集资后跑路有什么惩罚?
对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罪规定了三个档次的处刑。即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对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由于这类犯罪案件情况较为复杂,从实际发生的案例来看,诈骗的数额一般都很大,有的数额在百万元、千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数亿元、数十亿元。至于何谓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何谓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二、非法集资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要特别强调法律拟制人格主体——单位,否则,我们将无法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单位单独实施,也可以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共同实施)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通过《刑法》来规范。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在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这种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严格区别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即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往往是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因此,我们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以确立其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在现实生活中,非法集资后跑路的情形是较为常见的,公民在意识到自己的财产权利受到来自他人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的侵害时,会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到就实际情况来说,并非所有的非法集资的行为都是会被立案处理的,只有满足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的情形,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