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发放贷款罪损失的计算标准应当是采取一切合法手续都无法在立案之前收回的贷款,这样的才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犯罪中的直接损失。根据立案标准,银行工作人员非法发放贷款造成损失一百万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
一、违法发放贷款罪损失如何计算?
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无论合法还是违法,都可能出现逾期不能归还的问题,但不是所有逾期未收回贷款都构成“损失”。要允许金融机构或违法发放贷款人运用各种合法手段收回贷款。按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中的“损失”在刑事法律尚未作出规定之时,应当直接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考虑到刑事司法解释已存在对类似的渎职犯罪中“损失”的确定方法,在具体确定违法发放贷款罪中的“损失”时,可以参照相关规定,比如应明确在采取一切合法救济手段后于立案时仍无法收回的贷款,才是违法发放贷款罪中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1] 。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
(1)行为人有违反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
(2)有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后果发生;
(3)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人是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3、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才能构成本罪主体外,单位也能构成本罪主体;
4、本罪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反国家金融及贷款管理制度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综上所述,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业务中非法发放贷款,数额较大的,会被公安机关立案,被追究刑事责任。认定非法发放贷款罪中的损失,应当按照银行在立案之前通过各种合法救济手段都无法收回的,这些贷款数额是非法发放贷款犯罪导致的损失,其直接影响之后法院的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