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后回家等通知基本缓刑吗?

政治法律2023-08-07 17:15:16

开庭后回家等通知基本缓刑吗?

是不是判处缓刑,是要根据最终的判决书的,如果判决书上写明判处缓刑的话,才是判的缓刑。取保候审开庭后让回家等,判缓刑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是不判缓刑,也不会太重的。判缓刑的条件:其1、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其。2、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等。

一、开庭后回家等通知基本缓刑吗?

是不是判处缓刑,是要根据最终的判决书的,如果判决书上写明判处缓刑的话,才是判的缓刑。取保候审开庭后让回家等,判缓刑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是不判缓刑,也不会太重的。

判缓刑的条件: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取保候审与刑事拘留、逮捕一样,都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有条件的在外等待开庭审判,并不代表案件了结、当事人无罪。是否判刑、如何判刑,还要由司法机关进一步侦查、审理后决定。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只注重被告人的悔罪主观意识,缺乏对被告人的平时表现的调查了解,忽略了对适用缓刑罪犯的监管、帮教、改造等客观条件的考虑。

缓刑,刑期里面比较轻的一种处罚机制了,但是缓刑也不是都可以判的,要符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才可以成立缓刑,缓刑一般都是针对罪行很轻的,并且累犯还有一些恐怖的活动罪的首要分子也是无法判缓刑的。


本文标签: 刑事处罚辩护  刑罚运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