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管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政治法律2023-08-07 11:22:09

法律规定管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1、管制的对象。2、不予关押。3、限制犯罪人的一定自由。4、具有一定期限。5、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

管制是中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种类,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那么我国法律规定管制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管制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管制的期限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下文中,读法小编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管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1、管制的对象

刑法典对于管制的对象未作明确限制,只要刑法分则条文的法定刑中规定有管制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属于犯罪尚不够判处有期徒刑或者其他主刑,以不予关押为宜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判处管制,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

2、不予关押

不予关押,也即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这体现了管制刑的开放性特征,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固有的弊端。

3、限制犯罪人的一定自由

这是管制区别于免予刑罚处罚之关键。根据刑法典第39条之规定,限制自由的内容是:(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但是,对犯罪人的劳动报酬不得进行限制,即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4、具有一定期限

管制有一定的期限,不得对犯罪人进行无限期的管制。根据刑法典第38条、69条、第41条之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依据第40条之规定,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

5、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

管制的执行机关只能是公安机关。但由于管制是一种开放性的刑罚方法,故也离不开群众的监督。事实上,刑法典第39条所规定的“服从监督”,也即是服从群众的监督。这充分体现出管制是我国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司法路线实践经验的创造性产物。

二、怎么计算管制的期限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之所以规定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为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属于剥夺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

另外,对于经过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外出的罪犯,被许可外出的期间,应计入执行期,但超过许可的时间不计入执行期;对于未被批准而擅自离开所在地域的罪犯,其外出期间,不得计入执行期。扣除的执行期,由县级公安机关在其法律文书上注明,并加盖公章,通知本人,同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审判或批准机关。

管制属于刑事处罚主刑中强度最轻的,自然适用管制的也是那种犯罪情节轻微的。应注意的是,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要是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那此时就是不能适用管制。至于管制主要内容,上文中已经做出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标签: 刑事处罚辩护  刑罚运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