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被告应该根据法院的审理情况灵活的为自己进行辩护,就是说关于被告如何辩护的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特别统一的规定。被告在辩护的时候,应该从犯罪行为造成的具体后果,自己的认罪态度,或者说有没有取得受害人的谅解这些因素进行辩护。
一、刑事法庭上被告如何辩护?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处理,没有可以通行的准则或规范。
在法庭自我辩护时,可以从是否构成犯罪、实施行为时的主观想法、是否属于从犯、是否属于自首、是否主动认罪、有无悔罪表现、产生损害结果的轻重、有无被害人谅解、能否适用缓刑等方面提出辩护意见。
但通常在庭审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措辞。话语要清晰、准确,千万不要说带有虚假、误导、歧义等对自己不利的话语。
2、问题的分析。对针对起诉书的观点和证据,进行相应的逻辑、证据分析,提出相应的观点进行反驳,该说的详细陈述,不该说的一字别提;“帮助”法官去查明事实,从而作出最恰当的判决。
3、要有充足的准备。如对所涉案件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涉及的法律法规有相当的认识。
二、辩护人的范围
下列人员均可被委托或指定担任辩护人:
(1)律师;
(2)人民团体或者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公民;
(3)被告人的近亲属、监护人;
(4)其他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不能担任辩护人的范围
1、正在被执行刑罚的人(主刑、附加刑、宣告缓刑)
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无行灰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公、检、法及国家机关安全、监狱的现职工作人员
5、本法院的人民陪审员
6、与案件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7、外国人或无国籍人
(4)-(7)项除非是被告人的近亲属、监护人,且不属于(1)-(3)项情形的,否则不宜担任辩护人;
法官、检察官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2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法官、检察官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或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法官、检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或检察官所任职法院或检察院输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本案的证人,鉴定人,不能同时担任本案被告人的辩护人;
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律师以外的人能否担任辩护人,须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如果被告都不清楚在法庭上应该如何面对辩护工作,那我们不建议被告自行辩护,其实,被告人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专业的律师进行沟通,换句话说,如果已经委托了律师替自己进行辩护的话,那么被告在法庭上就不能想什么时候发言就什么时候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