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具体的危害对象,除了犯罪客观要件之外,犯罪构成的其他要件还包括客体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比如主体要件,低于14周岁的未成年人,因为没有刑事责任年龄就不能构成犯罪。
一、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此外,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包括:
1、客体要件:指刑法规定的、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侵犯的社会关系。
2、主体要件: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并且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主观要件: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一般有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二、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
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例如故意犯罪的量刑就重,过失造成同样的结果,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危害大而且必须定罪的,量刑也就比故意犯罪轻得多。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危害性的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确认为犯罪。我国《刑法》根据社会上各种社会危害程度,有选择地宣布某些行为是犯罪并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使犯罪在严重危害性特征之处,又派生出第二个特征的刑事违法性。表明犯罪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包含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而且是一种法律现象,具有明显的法律形式特征。由此可见,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的基础。
3、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判定当事人构成了犯罪,从这个行为的客观要件上进行分析的话,如果没有造成任何的危害结果,也没有危害行为的发生,就不能定罪。比如因为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不能无缘无故的去追究任何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