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庭公开宣判的相关规定是在诉讼活动中无论法院的审理过程是不是公开的,但最终的判决结果是要公开宣判的。就是说,公开宣判不等于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公开宣判的目的就是为了警戒大家遵纪守法。
一、公开法庭宣判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1、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2、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3、行政诉讼法第80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4、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二、哪些案件法院不公开审理
根据刑诉法,下列三类案件不公开审理: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有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
3、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的处理在实践中是以审理时被告人的年龄为准。即对审理时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审理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三、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
1、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
2、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
3、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四、民事案件上诉的相关规定
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起上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果在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也有权提起上诉。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天;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天;上诉期从接到第一审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天算起,逾期不得上诉。此外,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上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上诉期限从当事人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逾期不上诉的,一审裁判即发生法律效力。
很多人一直都把公开宣判理解成为公开审理,但实际上大家可能从来都没有留意过,有些在社会生活中引发较大社会舆论的这些刑事案件,因为涉及到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所以没有公开审理,可是等法院审理完毕之后,大家一样会通过官方渠道知道审判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