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变更情形都有哪些

政治法律2023-08-07 04:51:02

取保候审变更情形都有哪些

1、有证据证明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2、之前司法机关确定的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到了的。3、发现对被取保候审人采取该措施决定不恰当的。4、针对已经被逮捕的被告人,得了严重的疾病、生活已经无法自理,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5、被告人虽然已经被逮捕,但是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案件并不能审结的。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权力。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而作出的变通规定。应当说,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

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需要注意,取保候审仅仅是刑事强制措施当中的一种,因此无论是否有适用该措施,这对之后的判刑处罚可以说都是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就算适用了取保候审,之后也还是有被判刑处罚的可能。当然,那种没有获得取保候审批准的嫌疑人、被告人,之后能够证明其无罪,那也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文标签: 取保候审  强制措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