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一审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政治法律2023-08-06 21:41:33

刑事诉讼法第一审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当中,之所以规定法庭审理有一审二审或者是其他的特殊情况,主要是针对有一些案件可能情况复杂,案件在宣判以后,如果当事人对案件结果存在异议的话,可以依法提起上诉。不过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法当中对一审时间也是有规定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刑事诉讼法第一审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一、刑事诉讼法第一审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期限一般需要两个月时间。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民事诉讼法一审程序: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1、起诉

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

宣判的内容包括

(1)认证结论(先前已宣布的认证结论除外);

(2)裁判理由;

(3)裁判结果以及诉讼费的负担。关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当事人陈述等部分内容,在当庭宣判时无须宣读。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我国刑事诉讼法当中规定案件一审的期限一般为两个月,如果案件比较复杂,可以经过上一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延长三个月。一般情况下,一些小的刑事案件在一审的时候就可以依法作出裁决,但是作为原告或者被告方来说都是有权利请求上诉的。


延伸阅读:

本文标签: 刑事诉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