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一种强制措施,与案件的结果并无直接关系。被起诉意味着刑事诉讼程序进入审判阶段,接下来将要面临法庭的审判,可能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刑事批捕后果
逮捕是一种强制措施,与案件的结果并无直接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是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几种常见的情形: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刑事案件没有批捕,只是意味着可能不存在上述情形,不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逮捕。与案件后果并无直接关系。
二、被起诉之后,案件会移送到法院,进入审判阶段,可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第一百九十五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起诉之后,法院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
综上,没有批捕与案件结果并无直接关系(实践中如果没有批捕,一般存在缓刑的可能性),起诉后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被告人有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批捕的权利来自于检察机关,检察院,检察院是公诉部门,对于公诉类的刑事案件,因为性质比较恶劣,所以需要公检法三个机关同时配合,完成各自的工作,最后才能够审理这个案件。公安机关在案件中搜查证据,检查机关可以批捕,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