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监外执行叫非监禁刑,这主要指的就是对于应当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犯罪嫌疑者,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可以适用监外执行,比如说当事人的身体状况确实不适宜在监狱内部执行相关的刑罚。
一、法院判监外执行叫什么刑?
法院判监外执行叫非监禁刑,监外执行是对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犯罪人,基于特殊原因而采取的一种暂时变更行刑方式,实施非监禁刑罚的措施。监外执行是刑罚进步的产物,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与文明。
监外执行的对象是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适用监外执行。由于监狱关押对象的特定性,本节所讲的监外执行仅是有期徒刑犯的监外执行。
二、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监外执行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5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由此可见,监外执行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因其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况,而依法将其放在监狱外不执行的制度。
在我国,监外执行有两种情况:
一是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发现被告人具有法定的监外执行的条件,在判决时候直接决定监外执行;
在当代的社会,监外执行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非监禁刑,具体的是因为法院在判决之后,发现犯罪人员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此时是可以适用监外执行的,但是也是必须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