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于缓刑。拘役剥夺政治权利以及死刑两个刑度带之间的刑罚。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不再适合缓刑。交通肇事罪规定,交通肇事罪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就以下情况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逃逸缓刑具体判罚条件?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8)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所以,是否适用缓刑要看最终的量刑。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交通肇事逃逸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中肇事并且逃避的一种行为。在交通肇事逃逸中,使被害人所处的不同伤情所对应的处罚是不一样的。因交通肇事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最高可以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是否适用缓刑要看最终的量刑。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所受处罚的交程度也不同。所以为了我们和其他人的安全,在交通肇事后千万不要逃逸。如果交通事故比较严重而又逃逸。最后是有可能判缓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