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诈骗罪如何重处?

政治法律2023-08-06 10:42:38

法律规定诈骗罪如何重处?

法律规定诈骗罪若诈骗的数额非常大的,那么将会重处。实际上根据《刑法》第266条当中的规定,诈骗的数额达到较大程度的,将会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来处罚,而诈骗的数额巨大的,将会按照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

一、法律规定诈骗罪如何重处?

法律规定诈骗罪若诈骗的数额非常大的,那么将会重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觉,以"自觉地"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

对于该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的规定:

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二、诈骗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可能对于诈骗罪的量刑幅度并没有什么概念,实际上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当事人的财产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那么此时将会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或者是管制来进行处罚。诈骗的数额巨大的,将按照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来进行处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