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有多大,应当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因为取保候审和缓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根据《刑事诉讼法》当中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悔罪态度,是可以适用缓刑的。
一、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有多大?
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有多大,应当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取保候审与被判缓刑间没有直接关系。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点,但不是必然,几率多少是不好说的。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期间,公检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而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后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但最终判决结果,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缓刑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综上可知,先期获得了取保候审的批准与后期在判刑的时候是否适用缓刑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在当代的社会,适用取保候审措施之后,是否能够被判处缓刑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缓刑和取保候审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当中,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而申请适用的。缓刑是因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且悔罪态度比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