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均可决定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因此,一般取保候审是可以申请三次的,分别向三个不同的机关提出申请。
一、对于取保候审能申请几次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均可决定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因此,一般取保候审是可以申请三次的,分别向三个不同的机关提出申请。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根据公安部《规定》第87条、第88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区别情形办理:
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接到有关材料后,对采取保证人担保的,及时指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派出所执行;
对采取保证金保证的,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交纳保证金,并指定其居住地的派出所执行。
具体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监督、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有关规定;
监督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
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应遵守的规定及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及时告知决定机关。
在取保候审执行过程中,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有关规定,应当根据情况处理,即没收保证金的部分或全部,并区别情形,责令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变更强制措施。
对没收保证金的,经审核后,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并签发《没收保证金决定书》;
没收保证金的决定,应在7日内向被取保候审人宣读,责令其在《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名(盖章)或按指印;
被取保人逃跑的,向其家属、法定代理人等宣布并要求其签名或盖章。
拒绝签名盖章的,在没收决定书上注明。
对没收保证金的决定,被取保候审人可以在5日内要求复议,要求上级公安机关复核。
经过规定期限后,公安机关应及时通知指定的银行没收保证金,按规定上缴国库。
保证人违反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对保证人罚款。
如果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要将没收保证金、罚款的决定及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原决定机关。
如果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有关规定,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应将保证金退还,并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在《退还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字或盖章。
由于我国对保释等待审查的申请有条件要求,提交保释等待审查申请后并不总是能够获得批准。
司法机关收到申请后,往往需要在7日内作出相应答复,包括同意取保候审的答复和不同意的答复。
如有异议,还需告知申请人,同时说明异议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