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当手段骗取合同是什么罪?

政治法律2023-08-06 07:44:05

利用不当手段骗取合同是什么罪?

属于合同诈骗罪。利用不当手段、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在签署合同的同时采取欺骗的手段去骗取一定金额的财物的,将会视为构成了合同诈骗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会被判处相应年限的有期徒刑的处罚。

一、利用不当手段骗取合同是什么罪?

骗取合同构成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如何量刑?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根据诈骗数额多少的不同,有如下不同的量刑标准:

(一)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罚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拘役刑;1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 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合同诈骗罪表现形式有哪些?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合同诈骗罪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其客观鉴别标准,关键是看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所以合同诈骗,简言之,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故意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如果签署合同的其中的一方利用不当的手段在签署合同的时候采取了欺骗的手法去骗取一定金额或者是财物的,已经构成了合同诈骗罪的情况。结合涉案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骗取金额的大小,当事人会接受到的行政处罚以及需要缴纳的罚金也是有所不同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