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赔偿可能会影响刑事判决,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并非只要支付了民事赔偿金,就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一、民事赔偿影响刑事判决吗?
1、民事赔偿不影响刑事判决。
(1)民事赔偿对刑期的影响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同样的伤害程度(即轻伤和重伤),被告人是否实际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对量刑的影响差异性较大。总的来说,实际赔偿的故意伤害案件,适用刑罚要宽缓于未赔偿的案件。
(2)民事赔偿对缓刑适用的影响
决定是否对刑事案件被告人宣告缓刑当然属于量刑活动的一个环节,因此民事赔偿对量刑的影响也体现在是否对被告人宣告缓刑上。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民事赔偿会极大程度影响对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甚至已经成为否适用缓刑的“必要条件”。
(3)对法官行使裁量权的影响
绝大多数法官的对附带民事案件只要双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协议并履行,在量刑时都会作为一个酌情从轻的重要情节,在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上,大部分法官表示,其必然会考虑被告人在是否对被害人进行积极赔偿,对于没有积极赔偿被害人的,原则上不会适用缓刑。这也进一步从裁量权行使的角度佐证了司法实践中附带民事赔节对量刑的重要影响。
2、民事赔偿作为一种酌定量刑情节,对犯罪人罪刑减轻幅度之大甚至超过了某些法定量刑情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高额的民事赔偿数额是对被告人犯罪行为的一种惩罚措施。金钱虽不能与情感或者生命等珍贵的权益相比较,但其所包含的价值也不容小觑。一旦被告人被判决赔偿大量金钱或者与被害方协议支付大量金钱,会在经济上给被告人产生强烈的减损效果,让其产生心理上的痛苦,达到一定的惩戒作用。
(2)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消除被害人的仇视情绪,促进社会的稳定。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案件,由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部分被害人人身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者蒙受着不同程度的物质损失。如果损失无法得到有效充分的赔偿,受到损失的被害方将会申诉,引发社会不安定和不和谐的因素。
(3)有利于调动被告人及其亲属赔偿的主动性。在审判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被告人,大部分都存在着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若要赔偿大都必须靠亲属帮助。如果经济损失赔与不赔对量刑都没有影响,势必影响被告人及其亲属赔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明确了赔偿可以影响量刑,对于被告人及其亲属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对其认罪伏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使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得到有效补偿。因此,将民事赔偿纳人酌定量刑情节之一是对被告人赔偿行为的一种积极鼓励和引导。
二、民事裁判是否影响刑事责任?
1、民事裁判不影响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是不同性质的案件,法院对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后,并不影响对刑事案件的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有犯罪事实发生,即该行为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2)该犯罪事实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3)该犯罪案件是属于本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不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则不应当立案。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刑事案件应当立案。
民事裁判是不会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是不同的,其性质都不相同,所以民事裁判并不会导致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但若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公民,主动向被被害人支付了民事赔偿金,可能会减轻最终会受到的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