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审限】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现实生活中需要处理的诉讼案件有很多,而根据不同案件的不同性质,当然,不同性质的案件在具体的处理上是有所不同的,一审审限规定也会有所不同。那么行政诉讼一审审限是多久?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是多久?下面,就让读法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一、行政诉讼一审审限是多久?
【一审审限】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行政诉讼的审理期限是多久?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和第六十条规定,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对于二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二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中止诉讼(审理)至恢复诉讼(审理)的期间等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审理案件期限情况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审理期限届满前的催办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案件审理期限定期通报制度。对违反诉讼法规定,超过审理期限或者违反本规定的情况进行通报。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你看所有的制度和措施、后果都是法院内部的,法院和法官几乎不需要因超过期限对当事人承担任何责任。明显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行政诉讼一审审限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是有严格的限定的,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法律要求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的三个月内做出一审判决,当然,一审判决并非就是最终的判决,对于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进入二审。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读法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