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和中丸

医药知识2023-02-09 23:29:44百科知识库

补脾和中丸

补脾和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补脾和中丸的基本资料

补脾和中丸(《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钱氏异功散1两,加青皮1钱,砂仁1钱,使君子肉1钱。

制法另取神曲作糊为丸。

功能主治病后食少形瘦者。

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

补脾和中丸相关中药材

1、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留求子,五梭子,留球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9~10月间种子成熟,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摘,晒干或用微火烘干,即为使君子,一称“壳君子”。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灌木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及广东海南岛等地。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此外,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长卵形或椭圆形,具5条纵棱,两端尖,形如棱状,长2.5~4厘米,直径1.5~2厘米。外壳黑褐色或紫黑色,平滑,微有光泽;质坚硬,体轻,不易折断。切断面五角星形,棱角部皮较厚。内藏种子一粒。种仁狭纺锤形,长1.8~2.6厘米,直径0.6~1厘米。种皮灰白色,有黑灰斑块,质薄,易剥离而露出黄色的子叶,表面有多数纵皱纹。子叶2片,肥厚,边缘不整齐,胚根不明显。气微香;炒熟后较显着,味淡。以个大、颗粒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甜而带油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健脾。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①《开宝本草》:“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疗泻痢。”②《纲目》:“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2、青皮

别名青橘皮,青柑皮,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来源为芸香利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未成热的果皮或幼果。一般在春末夏初时采收,但亦有延长至秋季采摘者。个大者用刀将皮剖成四片至蒂部为止,除净内瓤,晒干,称“四花青皮”;中等大者称“个青皮”,最小者习称“青皮子”,晒干即得。

性状①四花青皮(《医林集要》)形状不一,裂片多数为长椭圆形,边缘多向内卷曲,皮薄。外皮黑绿色或青绿色,有皱纹。内面黄白色,有脉络纹。断面边缘有油点。气清香,味苦辛。以皮黑绿色、内面白色、油性足者为佳。②个青皮 又名:均青皮。呈不规则的圆球形,直径2~2.5厘米,小于1厘米的称“青皮子”。表面深灰色或黑绿色,有细皱纹及小瘤状突起.基部有果柄痕,指划之可见油迹。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皮厚1.5~3毫米,淡黄色或黄白色,外层显油点,内有果瓤。气清香,味苦辛。以坚实、个整齐、皮厚、香气浓者为佳。以上均主产于福建、浙江、四川。此外,江西、云南、湖南等地亦产。青皮药材,除用橘类的未成熟果实外,其同属植物甜橙(广东、广西、贵州、福建、陕西、云南)、香橼(浙江、福建)以及茶枝柑(广东、广西)等柑类的未成热果实亦有作青皮使用者。植物形态参见“甜橙”、“香橼”、“柑”等条。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3、砂仁

别名春砂仁,缩沙蜜,缩砂仁,缩砂密,缩砂蜜,缩砂蔤。

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文火焙干,即为壳砂(一名砂果);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为砂仁。

生境分布阳春砂仁主产广东、广西等地。进口砂仁主产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

性状①阳春砂仁(《南越笔记》)又名:春砂仁、蜜砂仁(《古今药物别名考》),土密砂(《增订伪药条辩》),为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果实。椭圆或卵圆球形,略呈三棱状,长1.5~2厘米,径1~1.5厘米。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一端有小突起物,一端有果柄痕。果皮薄,质轻脆,内合多数种子。种子团呈球形或长圆球形,具钝三棱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6~15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径约2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破开后,内部灰白色,油润。气芳香,味辛微苦。②进口砂仁 又名:西砂仁(《饮片新参》)。为植物缩砂的干燥果实。椭圆或卵圆球形,略呈三棱状,长1.5~2厘米,径0.8~1.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密生刺片状突起。种子团形状较圆,表面灰棕色或棕色,去壳后的砂仁往往因特殊加工处理,其外层被有白色粉霜。气味较阳春砂稍淡。以上两种均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厚者为佳。以阳春砂质量为优。

功能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安睡散
2023-02-09
补脾丹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