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落回肿痒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
博落回肿痒酊的基本资料
博落回肿痒酊(现代标准)名称博落回肿痒酊
拼音o la hui zhong yang ding
成份主要由博落回、蔊菜、重楼、地榆、山梨酸钾五种药材原料制成。
性状本品具有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它可用于治疗血热风燥、皮肤瘙痒及蚊虫叮咬等症。
功能主治苗医:中医: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用于血热风燥,皮肤瘙痒及蚊虫叮咬。
规格每瓶装80毫升
用法用量用药棉蘸本品擦患处。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2.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4.患处不宜用热水洗烫。5.孕妇慎用。6.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本品适应范围。7.用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8.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执行标准WS-10416(ZD-0416)-2002
博落回肿痒酊相关中药材
1、博落回别名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5~10月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及沟边,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①《江西民间草药》:“治臁疮,顽癣,白秃子,以叶浸醋内七、八日,杵烂敷患处,一日一换。”②《广西中药志》:“外用治跌打。”③《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行气消肿,杀虫。”
2、蔊菜别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干油菜,石豇豆,鸡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山芥菜,独根菜,山萝卜,金丝荚,野菜子,铁菜子,地豇豆。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全草或花。5~7月采收。
生境分布野生于荒地、路旁及田园中。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经。治感冒,热咳,咽痛,麻疹不易透发,风湿关节炎,黄疸,水肿,疔肿,经闭,跌打损伤。①《本草拾遗》:“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②《纲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③《分类草药性》:“治刀砍斧伤,烂疮,生肌,嚼涂。”④《岭南采药录》:“和生鱼煎汤服之,能去骨中之热。”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汤火伤。”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疔毒;内服通气血。治妇女乳病,并治咳嗽,黄疸。”⑦《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疮,疔疮,痈肿。”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肺热咳嗽,咳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⑨《福建中草药》:“疏风透表,理气和胃。”
备注此外,同属植物印度蔊菜与蔊菜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体较为坚挺,茎下部的叶羽裂较多。常与蔊菜同等使用。
3、地榆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黄瓜香,玉札,山枣子,酸赭,豚榆系,白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来源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岸边。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此外,甘肃、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吉林、辽宁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圆柱形,梢弯曲,长约8~13厘米,径约0.5~2厘米。外皮暗紫红色或棕黑色,有纵皱及横向裂纹,顶端有时具环纹。少数有圆柱状根茎,多数仅留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残淡黄色,有排成环状的小白点。气无,味微苦涩。以条粗、质坚。断面粉红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①《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②《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③《药性论》:“止血痢蚀脓。”④《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⑤《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⑥《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⑦李杲:“治胆气不足。”⑧《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⑨《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⑩《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⑾《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⑿《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备注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小白花地榆(东北、内蒙古)、细叶地榆(东北)、大花地榆(内蒙古)、长叶地榆(东北、内蒙古)等,亦同等入药。
4、重楼别名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灯台七,铁灯台,蚤休,草河车,白河车,枝花头,海螺七,螺丝七。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具柄王孙的根茎。秋后挖取,去除茎、叶、须根,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四川、广西等地。产于四川。
性状根茎肉质,圆柱形,长4~7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粗糙,褐色,节稍突出,节间紧密,顶端被有膜质鳞片,一侧着生多数须根,密被白色绒毛。质硬而脆,断面白色。
功能主治作成膏药外用,治肿伤中毒。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