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丹

医药知识2023-02-09 19:44:48百科知识库

二肝丹

二肝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二肝丹的基本资料

二肝丹(《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涣方)

别名二肝丸。

处方地胆草1两,九节菖蒲1两,漏芦1两,胡黄连半两,地榆半两(罗末),鸡肝1两,猪肝(盐少许,同药煮熟)1两。

功能主治无辜疳痢不止。

用法用量二肝丸(《卫生总微》卷十二)。

二肝丹相关中药材

1、九节菖蒲

别名九节离,小菖蒲,外菖蒲,京玄参,节菖蒲,京菖蒲,鸡爪莲,菊形双瓶梅,太原菖,陕西菖,九节离,穿骨七。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小满前后采挖根茎,洗净晒干,搓去细毛。

生境分布生山野丛林中。分布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主产陕西、河南、山西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略呈纺锤形,微弯曲,偶有分歧;长l~6厘米,中部直径约3~7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棕色,上具多数横向半环状突起的鳞叶痕,交互排列成节状,并可见细小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至浅黄色,粉性,气无,味淡而辛。以淡棕色、断面类白色、质坚、肥大者为佳。

功能主治开窍,豁痰,祛风,宣湿,健胃,解毒。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痰厥,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痞呕恶,风湿痹痛,疮疥肿毒。①《药材资料汇编》:“辟秽,开窍,宣气,逐痰。治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风寒湿痹。”②《中药志》:“开窍醒神,散湿浊,开胃;外用解毒杀虫。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下痢;因湿浊阻于胃中而致呕吐不食等。外敷治痈疽疥癣。”③《中药材手册》:“开心通窍,祛风湿,除痰消积。治心气不足,健忘,惊痫,耳聋,咳逆,烦闷,心腹痛,霍乱,风湿痹。”

备注九节菖蒲在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指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所谓“九节”,系描述根茎之环节紧密,如《别录》云:“一寸九节者良”,与本品显着不同。参见“石菖蒲”条。

2、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割孤露泽,西藏胡黄连,假黄连。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或西藏胡黄连的根茎。在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去净泥杂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性状①胡黄连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平直或弯曲,多不分歧,市售品多为长约2~9厘米的小段,直径3~8毫米。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光泽,粗糙,具纵皱及横环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褐色的皮部;顶端有残留叶迹,密集呈鳞片状,暗红棕色,或脱落而残留半环状的节痕;根痕圈点状,近节处较多。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皮部灰黑色,木部黄白色,本部维管束4~7个,排列成环状,中央有灰黑色的髓部。气微,味极苦而持久。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都为进口,产印度。②西藏胡黄连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多少弯曲,偶有分枝,长3~12厘米,直径2~14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横皱纹戒纵皱纹,并有突起的芽或芽痕以则、圆形的根痕或细根残基;顶端密被鳞片状的叶柄残基,呈灰棕色、黄棕色至暗棕色,革质。质硬而晚,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木栓层灰棕色,皮部淡棕色至暗棕色,约占半径的1/3~1/2,有多数裂隙,木质部黄白色,通常为9个木部维管束,排列成环状,髓部暗棕色,有多数裂隙。有的在根茎节部带有少数的根,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气微弱,有持久性的苦味。以根茎粗大、无细根者为佳。产西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②《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积。”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3、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儿红,岩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黄瓜香,玉札,山枣子,酸赭,豚榆系,白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来源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岸边。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此外,甘肃、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吉林、辽宁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圆柱形,梢弯曲,长约8~13厘米,径约0.5~2厘米。外皮暗紫红色或棕黑色,有纵皱及横向裂纹,顶端有时具环纹。少数有圆柱状根茎,多数仅留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残淡黄色,有排成环状的小白点。气无,味微苦涩。以条粗、质坚。断面粉红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①《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②《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③《药性论》:“止血痢蚀脓。”④《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⑤《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⑥《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⑦李杲:“治胆气不足。”⑧《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⑨《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⑩《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⑾《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⑿《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备注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小白花地榆(东北、内蒙古)、细叶地榆(东北)、大花地榆(内蒙古)、长叶地榆(东北、内蒙古)等,亦同等入药。

4、地胆

别名蚖青,杜龙,青虹,蛇要,青蟊,青蠵,圆胸地胆。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夏、秋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

功能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鼻息肉;内服治瘰疬。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②《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③《药性论》:“能宣出瘰疬根从小便出,上亦吐之;治鼻齆。”④《纲目》:“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

5、鸡肝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

功能主治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①《别录》:“主起阴。”②孟诜:“丹雄鸡肝补肾。”③《纲目》:“疗风虚目暗。”④《医林纂要》:“治小儿疳积,杀虫。”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痿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

6、猪肝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肝。

功能主治补肝,养血,明目。治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明目。”②《本草拾遗》:“主脚气。空心,切作生,以姜醋进之,当微泄。若先痢,即勿服。”③《食医心镜》:“治水气胀满、浮肿。”④《本经逢原》:“治脱肛。”⑤《本草再新》:“治肝风。”

7、漏芦

别名狼头花,野兰,鬼油麻,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鹿骊,和尚头,大头翁,祁漏芦,禹漏芦,龙葱根,毛头。

来源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性状①祁州漏芦 干燥根呈圆锥形或破裂成较大的块状,多扭曲,长10~30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外皮灰褐色或棕黑色,多纵沟及交叉的网状裂纹,时有浮皮,顶端常见灰白色丝状毛茸。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有灰黄色菊花纹及裂隙,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臭特异,味微苦。以外皮灰黑色、条粗、质坚、不裂者为佳。主产河北、辽宁、山西。此外陕西、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亦产。②禹州漏芦 为蓝刺头的干燥根,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稍扭曲,长10~3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顶端丛生棕色硬毛,为残存的叶柄维管束,下端偶有分枝。质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圈褐色,内有黄、黑相间的菊花纹。无臭,味微涩。以条粗、坚实者为佳。主产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③陶弘景:“疗诸瘘疥。”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⑦《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痔,温疫等症。”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等地尚有以菊科植物东南蓝刺头的根作禹州漏芦使用。在新疆地区又以菊科植物新疆蓝刺头的根作漏芦使用。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二肝丹
2023-02-09
二甘散
2023-02-09
二附散
2023-02-09
二粉散
2023-02-09
二分丸
2023-02-09
二防饮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