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参菊花汤

医药知识2023-02-09 18:22:22百科知识库

地参菊花汤

地参菊花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地参菊花汤的基本资料

地参菊花汤(《古今名方》引杨慎修方)

处方熟地60g,玄参60g,菊花60g,生石膏10-30g,升麻0.5-5g,蜂蜜60g。

功能主治补阴,清热,止痛。主阴虚胃热牙痛。

用法用量上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徐徐服之。

地参菊花汤相关中药材

1、菊花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镘头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贡菊:摘取花序,烘干。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性状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①白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但质量较次。②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③贡菊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④杭菊 ㈠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㈡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⑥《珍珠囊》:“养目血。”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2、升麻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春、秋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晒干。

性状①西升麻 又名:川升麻(《纲目》),为植物升麻的干燥根茎。呈分歧极多的不规则块状,大小相差甚悬殊,长3.5~13厘米,直径0.7~6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茎基痕的圆形空洞甚密,成分歧状的突起,洞径0.4~1厘米,洞壁断面有放射状沟纹,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维管束。周围细根残基极多,坚而刺手。体轻而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带灰绿色。臭无,味微苦。以个大、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白色或淡绿色者为佳。主产陕西、四川、青海、云南。此外,贵州、新疆、河南等地亦产。②北升麻 又名:窟窿芽根、苦老菜根。为植物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物,多分歧成结节状,长9~18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较密的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花纹,周围残留细根,质坚刺手,下侧凹凸不平,具细根痕。体轻而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纤维性,微带绿色。臭微,味微苦而涩。以肥大、外皮黑褐色、无细根、断面微绿色者佳。主产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此外,湖北、内蒙古等地亦产。③关升麻 为植物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外形与北升麻极类似,但稍大,分歧较少,直径1.5~2厘米;上面具数个深的圆形空洞,洞径可达2厘米。质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呈片状,中有大空洞,洞壁的断面有放射状沟纹。气无,味微苦。以个大、整齐、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灰色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广东、福建所产的“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在当地亦习惯作升麻使用。参见“广东升麻”条。

功能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①《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②《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③《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露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匿。”⑤《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⑥《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⑦《纲目》:“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3、蜂蜜

别名蜂糖,蜜糖,石蜜,石始,食蜜,白蜜,白沙蜜,沙蜜,蜂糖,石饴。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气芳香,味极甜。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②《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③《本草拾遗》:“主牙齿疳匿,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④《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⑤《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备注另有一种有毒性的蜂蜜,在日本常自石楠科植物的花蜜得来。

4、石膏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细石,软石膏,寒水石。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生境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功能主治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5、玄参

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玄台,逐马,馥草,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生境分布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备注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地鳖散
2023-02-09
地扁竹散
2023-02-09
地萹蓄散
2023-02-09
地柏散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