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统血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医药知识2023-02-09 17:17:51百科知识库

脾统血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脾统血,是脾气统摄血液使之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脉外,在《难经》中叫“脾裹血”。

  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气血并存,而“气为血之帅”,同时脾气又有“主升”的特点,所以脾能统血。若脾气虚,统血失权,临床可见多种出血病证,如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等,常用“补脾摄血”之法治之,以助脾气统血和升清的作用。脾气虚统血无权之出血证,尚需与热邪迫血妄行、气机紊乱、血随气涌、瘀血而血不归经等出血证加以鉴别,以防误治。

  中医学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助胃消化水谷,《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其次,是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将脾看成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这显然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脾不相一致。《内经》中记载脾的部位“脾位中央”、为“中州”,《难经》中记载:“脾,俾也,在胃之下。并对其形态也有所记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位居“中州”部位的除肝以外,实质性脏器只有脾。推究“散膏半斤”,应是指胰而言。因胰尾接触脾门,同居“胃之下”。所以中医学所论之脾应包括胰在内。脏腑学说中所论五脏六腑惟缺胰,就更加说明胰系属脾。胰,是产生胰液的腺体,分泌胰液呈强碱性,通过开口于十二指肠的胰腺导管,输入小肠发挥其消化作用。从这点看中医学所谓脾“能化糟粕”、“脾助胃气,主化水谷”实是指胰一部分生理功能。现代医学的脾,胎儿时能造血,生后是免疫系统的器官,还能储血、破坏红细胞。近期发现脾有调节骨髓机能,对血小板和红细胞、白细胞三系的成熟有破坏性的调节作用,还有吞噬微生物及产生多种抗体等作用,有关消化功能尚未发现。

  西医认为脾是血库之一,不仅能贮藏与调节血量,而且有一定造血机能,可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又有免疫性防御机能,因而对出血性疾患,特别是免疫性出血的疾患,确有良好的作用。从这点分析,古人对“脾统血”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综上所述表明,中医学脾的功能含义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能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同时还有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运行的作用。从西医学观点理解,可以说脾的功能不仅包括了从口腔起的整个消化器官的大部分功能活动,同时还包括肾、肾上腺皮质、心、肺、某些内分泌腺体等生理功能。临床上往往肾、肾上腺皮质、心、肺、内分泌等器官发生某些病变时可能出现食纳减退、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水肿、呼吸道腺体与消化道腺体功能紊乱,或出血等脾虚证候。所以中医临床常用的“健脾益气”、“调理脾胃”等治疗脾病法则,不仅单纯适用于脾胃功能的障碍或减弱,对心、肺、肝、肾等某些病证也能起到治疗作用。主要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且又位居中焦,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等特殊功能所决定的。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