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斑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去斑膏的基本资料
去斑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处方大枫子仁 杏仁 核桃仁 红粉 樟脑各30克
制法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
功能主治润肌消斑。治酒渣鼻,粉刺,黄褐斑。
用法用量每日搽擦一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去斑膏相关中药材
1、核桃仁别名胡桃仁,胡桃肉,核桃。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种子。9~10月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
生境分布生于较湿润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或丘陵地带。主产河北、北京、山西、山东。
性状完整种子类球表,由两片呈脑状的子叶构成,直径1~3cm,凹凸不平,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种皮菲薄,有深色脉纹,一端有三角状突起的胚根,大多破碎成 规则块状,乳白色或黄白色,富油质。味微香甜;种皮微涩。
功能主治温补肺肾,定喘润肠。用于肾虚腰痛、脚软、虚寒喘咳、大便燥结。
2、杏仁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核仁,甜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生境分布主产东北、华北各省。
性状干燥种子,呈心脏形略扁,长1~1.5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种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自基部向上端散出褐色条纹,表面有细微纵皱;尖端有不明显的珠孔,其下方侧面脊棱上,有一浅色棱线状的种脐,合点位于底端凹入部,自合点至种脐,有一颜色较深的纵线,是为种脊,种皮菲薄,内有乳白色肥润的子叶两片,富于油质,接合面中间,常有空隙,胚根位于其尖端,味苦,有特殊的杏仁味。以颗粒均匀、饱满肥厚、味苦、不发油者为佳。杏仁有甜、苦之分,栽培杏所产者甜的较多,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从原植物来看,西伯利亚杏、辽杏及野生山杏的杏仁为苦杏仁,而杏及山杏的栽培种的杏仁有些是苦杏仁,有些是甜杏仁。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以下两种同属植物的种子亦同等使用。其形态特点:①西伯利亚杏 叶片卵形或阔卵形,叶基部圆形或稍狭,边缘具细钝齿,背面脉腋常具有白色柔毛。花梗极短或缺如。核果球形,果肉薄,直径约2厘米,成熟时开裂。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②辽杏 大部分的特征与杏相同,但其叶基部很少呈心形,边缘有粗而深锐的重锯齿,花梗一般较萼筒为长,无毛。核边缘圆钝。分布东北。
3、樟脑别名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生境分布主产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此外,广东、浙江、安徽、云南、湖南等地亦产。
性状纯品为雪白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中容易挥发,点火能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芳香浓烈刺鼻,味初辛辣,后清凉。以洁白、纯净、透明、干爽无杂质者为佳。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称为“台冰”。
功能主治通窍,杀虫,止痛,辟秽。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①《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打扑损伤,风湿脚气等疾”②《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③《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着鞋中去脚气”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