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说:东南部的州郡中多养原蚕,原蚕是重新养的蚕,俗称晚蚕。北方人不太养。《周礼》禁养原蚕。郑康成注解说,蚕生于火而藏于秋,与马同气。禁养原蚕是因为害马。这是其一。《淮南子》说原蚕一年再收,并非不吉利。但是王法禁养它,因为它消耗桑树。这是其二。李时珍认为:马与龙同气,所以有龙马之称;而蚕又与马同气,所以蚕有龙头、马头的称谓。蜀人因此说蚕先为马头娘。有好事之徒牵强附会,说是马皮卷女,入桑化蚕,这是荒谬的说法。北方人重视马的作用,所以禁养蚕。南方地区无马,所以养蚕,一年之中养二三番,甚至七八出蚕。古代帝王仁爱,不忍心在一年中再次看到养蚕煮茧的事发生,而且养蚕会妨碍农事,所以禁原蚕,不仅仅因为养蚕有害马、残桑的不良反应。
雄原蚕蛾
味咸,性温,有小毒。李时珍说:据徐之才《药对》记载:性热,无毒。入药用宜炒,去翅、足。
《名医别录》谓:能益精壮阳,使房事兴奋持久,也能止遗精。李时珍认为:能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温暖肾脏,治疗暴感风邪、金疮、汤火疮;可灭除瘢痕。
寇宗奭说:第二番蚕蛾生育功能敏捷,所以取药用。李时珍认为:蚕蛾性淫,出茧即开始交媾,直至枯槁,所以用壮阳益精。蚕蛾无治惊痫作用,苏颂所引《圣惠方》用晚蚕蛾治疗小儿撮口发噤,实为白僵蚕。
原蚕沙
苏颂说:蚕沙、蚕蛾,都用晚出者为好。李时珍谓:使用蚕沙要晒干,淘净后再晒,可以久藏不坏。
味甘、辛,性温,无毒。《名医别录》记载:能治疗肠鸣、内热消渴、风痹、瘾疹。陈藏器说:原蚕沙经过炒黄、装袋、浸酒,能治疗风瘫、关节不利、皮肤顽固性麻痹、腹冷、瘀血、腰脚冷疼。炒热后装袋,可熨除偏风,筋骨瘫痪,手足不灵便,腰脚发软,皮肤顽痹。李时珍认为:能治疗消渴、癥结、妇人血崩、头风眼赤,可祛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