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小编整理出含有巴豆的处方共125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妇科通经丸处方巴豆(制)80g 干漆(炭)160g 香附(醋炒)200g 红花225g 大黄(醋炒)160g 沉香163g 木香225g 莪术(醋煮)163g 三棱(醋炒)163g 郁金163g 黄芩163g 艾叶(炭)75g 鳖甲(醋制)163g 硇砂(醋制)100g 穿山甲(醋制)163g
性状为朱红色的蜡丸,除去外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微咸。
炮制以上十五味,除制巴豆外,其余香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制巴豆混匀。每100g粉末加黄蜡100g泛丸。每500g蜡丸用朱砂粉末7.8g包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破瘀通经,解郁止痛。用于气血瘀滞引起的痛经,闭经,并见胸膈痞闷,腰腹胀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早空腹,小米汤或黄酒送服,一次3g,一日1次。
注意气血虚弱引起的经闭腹痛、便溏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及荞麦面等。
规格每10丸重1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膏药处方清油1斤,头发2两(并煎至溶),甘草节2两,当归尾2两,黄连2两,巴豆2两,蓖麻子2两,黄栝楼2两,木鳖子2两。
制法上煎2沸,去滓,再入水粉5两,又煎至沸,入黄丹7两,又煎至沸,入乳香末1两,用桃柳枝不住手搅,挑入水中,滴水成珠,不粘手,则膏成矣。
功能主治诸疮。
摘录《急救仙方》卷五
处方3、磁石丸处方斑猫50枚(全者),屁盘虫50枚(去头羽),磁石1两(四面紧者),硇砂1两(别研),巴豆20枚(去壳,生用),川乌头20枚(生用,不去尖)。
制法上为细末,以枣肉为丸,如鼠粪大。
功能主治出箭头。主金镞箭头入腹内,及在身体诸处禁穴,或着骨,断折不能取者。
用法用量纤疮口内,箭头自出。如疮口生合不见,于旧瘢上灸3壮,以津液化药,敷在灸疮上,用湿纸贴定,候肉痒,以物枕疮口,卧良久,箭头自出。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处方4、干姜丸处方干姜(炮)1钱,巴豆(去心,炒黄,研)1钱,大黄(湿纸裹,甑上蒸)1钱,人参1钱(去芦)。
制法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
用法用量用温脾汤吞下1丸,米饮亦得。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大阴;巴豆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大黄气味苦寒,入足阳明;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此即古方中之备急丸加参也。因忧愁中伤,食积久在肠胃,吐利频发,暑月更甚,以数年久不愈之证,欲攻病虑其体虚,欲补虚虑其留邪,故温下之药,佐以扶正,则两不相悖矣。
摘录《本事》卷四
处方5、碧云散处方明净白矾(为末,瓦上熔成汁)1钱,巴豆(去壳)1粒。
制法入巴豆在矾内,候矾干为度,细研,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喉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碧雪散。”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6、雷火针处方白芷1钱,独活1钱,川芎1钱,细辛1钱,牙皂1钱,川山甲(炮,倍用)1钱,丁香1钱,枳壳1钱,松香1钱,雄黄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杜仲1钱,桂枝1钱,硫黄2钱,麝香酌量,熟艾2-3两(一方有巴豆仁8分,斑蝥3钱,去头足翅)。
制法上为粗末,取艾铺底,掺药于上,用好皮纸卷筒,先须用线绊约两头,防其伸长,然后加纸再擀,务令极实,粗如鸡子尖样,用鸡子清尽刷外层,卷而裹之,阴干。
功能主治风寒湿毒之气留滞经络而为痛为肿,不能散者。
用法用量用时向灯上点着,随用纸三五层,或布亦可,贴盖患处,乘热按于纸上。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7、丹砂沉香煎别名丹砂沉香煎丸
处方沉香1两(为末,以蜜半斤,煎5-7沸),阿魏1分(以酒半升,研细,银器内熬尽),没药1两(为末,酒半升,慢火熬尽),巴豆1钱(去皮,研细,酒半升,煎10余沸),硇砂1两(以酒半升,研令化尽,上5味同合,慢火熬成膏),丹砂半两(细研),硫黄1两(滴雪水研1日),槟榔1两,木香1两,人参1两,胡椒1两,丁香半两,干姜3分,青橘皮1两,良姜(水煮5-7沸)1两,桂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丹砂、硫黄再研令匀,以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积虚冷伏滞,及呼吸寒气膨胀,心腹暴痛,两胁刺痛,并妇人血气疼痛。
用法用量丹砂沉香煎丸(《鸡峰》卷二十)。
摘录《鸡峰》卷九
处方8、丹砂膏处方丹砂2两(末),蜀椒(去目闭口,汗)2两,大黄2两,白芷2两,甘草(炙)2两,巴豆3升(去皮心),麝香2两,芎䓖2两,附子2枚,升麻2两,冶葛皮2两,犀角2两,当归2两,乌头2两,丹参1斤。
制法上切,以苦酒渍之1夜,以猪脂6升、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绞去滓用之。
功能主治百病,伤寒,温毒热疾,鼻塞,耳聋,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霍乱当成末成,已吐末痢,或已痢一两行,而腹烦痛,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胸背喉颈痛。
用法用量四时常用,1日3次。治百病、伤寒、温毒热换。服如枣核大1枚;鼻塞,取半核大,纳外中,缩气令人聪里;若耳聋,取如两枣核大,烊之如水,纳其耳中,3-5年聋可愈;或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温酒服;霍乱当成末成,已吐未痢,白汤服枣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烦痛,更服之;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取如粟大,注眼中,自当下,止,或半目痛便愈;又胸背喉颈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闻有膏气,老小增减。
注意当服取利为度。若不利,如人行15里可与热饮发。当预作白薄粥令冷,若过利要止者,多进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药势尽,自止更佳。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9、葱汤丸处方巴豆35粒(用水浸1宿,五更初去水,后去皮壳、心膜,不去油,另研),轻粉半钱,滑石5钱,鹰粪5钱。
制法上为末,研饭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积滞。
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每用3丸;以上者4丸;未效,再加数丸。膈上有涎,或吐亦无妨。春季,灯心汤送下;夏季,苏盐汤送下;秋季,苏汤送下;冬季,葱白汤送下;初生儿以1粒放口中,乳汁送下。如有虫,用苦楝皮少许,甘草2寸煎汤,五更初,先将化虫药服了,后用此取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处方10、鹤顶丹处方半夏(制7次)21粒,杏仁(制7次)21粒,巴豆(制)21粒。
制法上为末,打成片,入干胭脂5分,乌梅水浸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伤食发热,腹胀便闭。
用法用量姜汤送下。
摘录《诚书》卷十
处方11、虢丹膏处方虢丹5两,巴豆10粒,麻黄2两,竹付50寸,柳条50寸。
制法上件以油焦,下竹、柳、巴、黄四味,煎黑色,却入虢丹打匀黑为度,令冷。
功能主治一切疮疖。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处方12、广茂化癖丸处方朱砂(研,水飞)半两,当归(炒)半两,代赭石(醋烧淬)半两,枳壳(麸炒)半两,广茂(炮)半两,京三棱(炮)半两,麝香(研)1分,巴豆霜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末,入药研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涎,肠鸣泄利,米谷不化完出,下痢赤白,腹痛里重;及食癖、乳癖、痃气、痞气。
用法用量1岁儿2丸,食后温米汤送下。量虚实大小加减。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
处方13、丹砂丸处方雄黄半两(细研),朱砂半两,藜芦1分(去芦头,微炙),鬼臼1分(去须),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蛊毒。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腹煎干姜汤送下。当转下恶物并虫等;当烦闷,后以鸭为羹食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济生》
处方14、膏药处方真香油1斤,黄丹半斤,巴豆70粒,木鳖子5枚,川山甲5片。
制法香油用铁锅熬滚,下川山甲,煎黄色取出,却下木鳖子,亦煎黄色取出,然后下巴豆熬黄色取出,用生绢滤去滓,将油入砂锅内浸;火再熬,下丹,用柳枝三条不住手搅一时久,候沫高三寸可住手,将油滴水中不散成珠为度。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打扑走注疮痛。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15、雷楔别名紫金锭子
处方续随子5两,川乌头2两,甘草2两,蟾酥1两,雄黄1两,白矾1两,麝香7钱半,辰砂1两5钱,片脑2钱,人言5钱,轻粉5钱,桔梗1两5钱,黄连1两3钱,白丁香3钱,巴豆49粒(去壳油心膜)。
制法上各为细末,再入乳钵内投蟾酥、巴豆同研匀,面糊为丸,成锭子,如指弹大,阴干。
功能主治疔疮诸恶疮肿毒。
用法用量如遇诸疮,以井花水磨涂疮上,如干再涂。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处方16、丹砂膏处方丹砂3两,芎䓖3两,大黄2两,蜀椒(去目,汗)2两,麝香6两,术2两,附子12枚,干姜5分,冶葛2两,丹参6两,细辛2两,巴豆3升(去皮心)。
功能主治百病,伤寒,温毒热疾,鼻塞,耳聋,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霍乱当成未成,已吐未痢,或已痢一两行,而腹烦痛,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胸背喉颈痛。
用法用量上药秋,冬共享,各为末,巴豆细切,以苦酒渍1宿,量不足须覆之;明旦以猪脂6升,铛中微火煎3上下膏成,绞去滓用之,1日3次。治百病、伤寒、温毒热疾,服如枣核大1枚;鼻塞,取半核大,纳鼻中,缩气令人聪里;若耳聋,取如两枣核大,烊之如水,纳其耳中,3-5年聋可愈;或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温酒服;霍乱当成未成,已吐未痢,白汤服枣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烦痛,更服之;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取如粟大,注眼中,自当下,止,或半日痛便愈;又胸背喉颈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闻有膏气。老小增减。
注意当服取利为度。若不利,如人行15里可与热饮发。当预作白薄粥令冷,若过利要止者,多进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药势尽,自止更佳。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17、黑散子处方天南星、半夏、猪牙皂角、巴豆、白矾各等分。
制法上入瓦罐子,用火煅存性。
功能主治小儿涎壅,咳嗽吐逆。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齑汁调下;或麦门冬、桑白皮汤入蜜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丁时发方
处方18、藜芦丸处方藜芦1两(去芦头,微炙),皂荚3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黄,去子),桔梗3分(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诸疰,及冷痰、痰饮、宿酒癖疰。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利下恶物即住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19、楝实散处方楝实4两(十字锉开),巴豆(椎令微破,2味用麸1升同炒,侯麸色黑,药焦黄,去巴豆并麸,取楝实去皮用),茴香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青盐(别研)1分。
制法上后3味,同前楝实捣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受邪挖睾,上而不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热酒调下,病作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20、鳖甲煎丸处方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硇砂(不夹石者)1两,芫花(醋拌,炒)1两,狼毒(碎,锉,炒)1两,干漆(炒烟尽)1两,京三棱(炮,锉)3两,巴豆2钱(去皮心,研细,与硇砂用醋1升同熬成膏)。
制法上除硇砂、巴豆外为末,与巴豆膏同拌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痛胀,恶心呕逆,脐下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1、黄连茱萸散处方黄连(去须)1两,吴茱萸(拣去枝梗)半两,干姜2钱,巴豆(肥大者)1个(去皮)。
制法上锉细,同炒至焦黄,去巴豆不用,外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下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乳食前以陈米饮调下,每日3次。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22、丹砂丸处方丹砂(研)半钱,砒霜(研)半钱,巴豆霜(研)1分,硫黄(研)1分,麝香(研)1分,绿豆粉(研)1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烧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2丸,血痢,煎黄芩汤送下,白痢,煎附子汤送下;疳痢,蛤粉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23、膏药处方人言4钱(研末),巴豆霜4钱(研末),红枣100个(煮,去皮核)。
制法将前二味同枣肉捣匀,做大者如芡实大,小者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如泻,葱搽肚脐,入药,量大小1丸,纳脐上,无论何膏药盖之。
摘录《良朋汇集》卷一
处方24、黄连丸处方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1两,代赭(碎)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别研)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尽)1钱(别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丁奚腹大,疳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25、黑灵丹处方巴豆肉3斤,蓖麻子5两。
制法用大锅1只置露天,再用长柄抢刀1把,入药于锅内,慢火炒枯黑,冷定,研细,收贮。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死肉不脱,新肉不生。
用法用量临用掺患上。
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处方26、蟾酥膏别名蟾捻子、蟾酥拈子
处方蟾酥如大豆许,白丁香15个,寒水石些少(煅),巴豆5粒,寒食面些少。
制法上药各为末,和作1处,再研,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蟾捻子(《疡科遗编》卷下)、蟾酥拈子(《金鉴》卷六十四)。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
处方27、蟾酥膏处方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
制法上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风蛀诸牙疼痛。
用法用量如蛀牙,扎入蛀处;如风牙,扎入牙缝中,吐涎尽愈。
摘录《医统》卷六十四
处方28、蝮蛇头丸处方蝮蛇头(炙焦)1枚,猬皮(炙焦)1枚,魁蛤(炙)1枚,蛴螬(生用)1枚,水蛭(生用)7枚,虻虫(去翅足,生用)7枚,葛上亭长(去翅足,生用)7枚,蜈蚣(炙)2枚,大蜘蛛(炒)3枚,(庶虫)虫(炙)4枚,雷丸(炮)40枚,附子(炮裂,去皮脐)3枚,水银1两,丹砂1两,消石1分(与水银、丹砂同研水银星尽,滴醋炒),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滑石(研如粉)1两,甘遂(与芝麻同炒,不用芝麻)1两,射罔1两,石膏(研如粉)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芒消(研如粉)半两,巴豆(去皮心,炒)15粒,龙骨(研)3分,矾石(枯,研如粉)1分,黄连(去须)1分,鲮鲤甲(炙用)7片。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癞。
用法用量每服2丸,加至3丸,空心、临卧温酒送下;未觉小便涩痛,更加1-2丸,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29、飞龙夺命丹处方朱砂2钱,南星2钱,半夏2钱,黄丹2钱,血竭2钱,乳香2钱,没药2钱,硼砂2钱,硇砂2钱,人言3钱,麝香少许,巴豆12粒,斑蝥11个。
制法上为细末,蟾酥化开为丸,如红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恶疔疮。痈疽疔毒,及一切毒禽恶兽肉毒所致成疮,蕴毒在里,脉沉紧细数;湿毒,中寒,中风,肚痛,喉闭。
用法用量5份中1份,加斑蝥2个,人言少许,捻成锭子,如半粒小麦大。每1疮针破见血,下锭子1粒,饭粘白纸封护,用药1丸,噙在舌上,觉麻,冷水吞下。重者随时服药,不必尽剂,1服时黄水流出为妙。
注意服药后忌热物片时,忌房事并诸毒物鱼腥。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三
处方30、干漆丸处方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分,砒霜1分,朱砂1分,麝香半钱,巴豆10枚(去皮心,不出油)。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软饭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痢,久医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时候,以新汲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1、解毒牛黄丸处方牛黄、郁金、杏仁、巴豆、薄荷。
制法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或攻眼,或喉痛,牙疳痰壅,惊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处方32、丹砂膏处方丹砂末2两,雄黄末2两,附子2两,天雄2两,干地黄2两,大黄2两,当归2两,秦胶2两,乌头4两,桂心4两,黄连4两,松脂4两,茵芋4两,蜀椒1斤(去目,汗),干姜2两,巴豆100枚(去皮心),蜈蚣4枚(去头足,赤者),石南草2两。
制法上(口父)咀16味,以苦酒1斗,渍1夜,以猪脂6升,微火煎三上下,药色膏成,绞去滓,纳2石末,搅令调。
功能主治瘑疽、诸恶疮,经年不瘥。
用法用量敷,疮有口,亦可兑,此脂多治合,即随多少,苦酒不必尽1斗,以意量用之。敷当火,须以意度之。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33、槟榔散处方甘草(炮)1分,木香(面煨)1分,槟榔2个,青皮半两(同巴豆肉20粒炒半时,去豆),陈米半合(制同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食积;疳积,肚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葱汤调服。溏利愈。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刘氏方》
处方34、解毒丸处方雄黄1分,巴豆27粒(去油),郁金1分(一方加半夏1分)。
制法上为末,白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解诸药毒。主小儿疮痘毒胜,身热痈疽,咳嗽有痰,气急,并疮痘正出,伤食肚疼。
用法用量3岁3丸,食前薄荷汤送下;如咳嗽痰喘,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35、丹砂膏处方丹砂5两,芎䓖3两,大黄2两、蜀椒2两(去目,出汗),白芷2两,麝香3两,升麻2两,冶葛皮2两,麻黄5两(去节),丹参5两,巴豆2升(去皮心),桂心2两,附子12枚,皂荚2两(去皮子)。
制法上药春、夏共享,以猪脂6升,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绞去滓用之,1日3次。治百病、伤寒、温毒热疾,每服如枣核大1枚。
功能主治百病,伤寒,温毒热疾,鼻塞,耳聋,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霍乱当成末成,已吐未痢,或已痢一两行,而腹烦痛,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胸背喉颈痛。
用法用量鼻塞,取半核大,纳鼻中、缩气令人聪里;若耳聋,取如两枣核大,烊之如水,纳其耳中,3-5年聋可愈;或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温酒服;霍乱当成末成,已吐未痢,白汤服枣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烦痛,更服之;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取如粟大,注眼中,自当下,止,或半日痛便愈;又胸背喉颈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闻有膏气。老小增减。
注意当服取利为度,若不利,如人行15里可与热饮发,当预作白薄粥令冷,若过利要止者,多进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药势尽,自止更佳。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36、椒附丸处方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椒附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处方37、蟾酥锭子处方天南星2钱,款冬花2钱,巴豆2钱,黄丹2钱,白砒2钱,独活5分,斑蝥(去头足)10个。
制法上为细末,用新蟾酥和,如黍豆大锭子。
功能主治疔毒攻心,欲死者。
用法用量若遇疔疮,先刺,后入锭子。如觉痛,不须用此,止以膏药贴之,脓自出矣。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一
处方38、磁石丸处方磁石(煅,醋淬7遍,研)半两,菖蒲4两,狼牙4两,杏人(汤浸4两,去双仁皮尖,炒,研)4两,木通(锉)4两,食盐(研)4两,熏陆香(研)4两,松脂(研)4两,巴豆(去皮壳,炒,研)4两,蜡(熔入药捣)4两,生地黄(洗,研)4两。
制法前三味为末,次同研者药捣200-300杵,可丸即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久聋。
用法用量绵裹塞耳中,日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39、葱涎丸处方蚰蜒(大者)7条,天南星1分(生为细末,掺在蚰蜒身上,用竹篦子刮下,不用蚰蜒),蜈蚣1条(涂酥,炙黄),全蝎7枚(去毒,用薄荷叶裹,慢火炙了,去薄荷),巴豆5枚(取霜)。
制法上为细末,生葱涎为丸,如黍米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溺,项背反折。
用法用量每服5丸,壁尘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处方40、飞马金丹处方巴豆霜3钱,广木香3钱,赖橘红3钱,五灵脂1两,广郁金(生打)1两,上雄黄1两,制锦纹1两,飞辰砂5钱,明乳香2钱,净没药2钱,山慈菇2钱,百草霜2钱。
制法上药各为末,称足分量,再合研一时许,米醋为丸,金箔为衣,如绿豆大,隔纸晒干,紧贮瓷器,置干燥处。
功能主治湿温。
用法用量20岁以上者,每服12丸;禀强者加3丸,老幼随减;2-3岁者,7丸或5丸;70-80岁者,9丸,温开水送下。半日或1-2时许,非吐必泻。孕妇遇急症,7丸为度。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41、硫黄丸处方巴豆20枚(去壳,纸裹出尽油),硫黄(别研)、五灵脂1钱(炒),丁香半钱。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不止,色如米泔者。
用法用量每服7丸,乳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二
处方42、蟾酥锭子处方蟾酥不拘多少,八角儿4个(冬月天无八角,只用八角儿窠3个,用杨柳上者),粉霜少许,雄黄少许,麝香少许,巴豆1个(去皮)。
制法将八角儿先研如泥,化开黄蜡少许,入前药末,和成膏子,如麦粒大。
功能主治鱼脐疔疮。
用法用量如有患疮者,先用针针破。疼时,用榆条儿送下药,后用雀儿粪于疮口内放2个。如疮回者,不须下药;如不痛依再下药。
注意忌饮冷水。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
处方43、丁香脾积丸处方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皂荚3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1两,莪术3两,三棱2两,高良姜2两,(以上同用米醋1升,干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半两。
制法上入百草霜3匙,同碾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丈夫、妇人、小儿诸般食伤积聚,胸膈胀满,心腹膨胀,噫气吞酸,宿食不化,脾疼翻胃;妇人血气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7丸至15丸,20丸止,食伤,随物送下;脾积气,陈橘皮汤送下;口吐酸水,淡姜汤送下;翻吐,藿香、甘草汤送下;丈夫小肠气,炒茴香酒送下;妇人血气刺痛,淡醋汤送下;呕逆,菖蒲汤送下;小儿疳气,史君子汤送下。更量虚实加减。如欲宣转,可加丸数,五更初,冷茶清送下。利3-5行后,以白粥补之。
注意孕妇不得服。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诸家名方)
处方44、感应丸别名感应丹、威喜丸
处方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得者,细研)2两,杏仁(净者,去双仁)140个(去尖,汤浸1宿,去皮,别研极烂如膏),南木香(去芦头)2两半,丁香(新拣者)1两半,川干姜(炮制)1两,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20个,巴豆70个(去皮心膜,研细,出尽油如粉)。
制法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3味外,余4味捣为细末,与前3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蜡6两溶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1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1两,于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4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1两半,同煎煮热作汁,和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铤子,以油单纸裹,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磨化积聚,消逐温冷,疗饮食所伤,快三焦滞气。常服进饮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久病形羸,荏苒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伤滞,粪白鲜臭,下痢水谷,连绵月日,用热药及取转不效者。
用法用量感应丹(《臞仙活人方》卷下)、威喜丸(《兰台轨范》卷一)。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肉蔻逐冷消食,下气和中;丁香暖胃助阳,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诸气,和脾疏肝;杏仁降气散寒,润燥消积;炮姜能逐痼冷而散痞通关;巴豆善破沉寒而夺门宣滞,寒积深痼,非此莫攻;百草霜和中温散,亦能消积治痢为佐也。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处方45、丹砂丸处方丹砂2分,硇砂2分,麝香2分,雄黄半两,铅丹半两,腻粉3钱(研),巴豆20粒(去皮心膜,出油,细研,用醋半盏,熬成膏)。
制法上将6味细研,与巴豆膏和匀,入白面,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宿食不消,及厌食,遍身黄肿,多年不愈,及一切块积。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用水半盏,煮1沸取出,临卧温酒送下。至晚但微泻2-3行是验,并不瘦损人脏腑。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博济》
处方46、丹砂双丸处方丹砂、巴豆(去皮心,灰汁煮半日,别研如泥)、甘遂(末之,炒令黄黑色)、雄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少小哺露痞坚,壮热惊啼,哺乳不生肌肉,食不消化,下痢,骨肉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2丸,1月儿如粟米大,50日以上,如黍米大,1日3次。儿稍大,即以意加之。服3日后,儿大行,专视之,若病未尽,药必散出;如病愈,药自全出者,勿复转。不下者,增之;儿有强者,加之。
注意乳母忌猪、鱼。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三
处方47、黄金散处方大黄半两,郁金半两,天南星半两,宣连半两,蝎半两,巴豆(别研)2钱半。
制法上除巴豆,余为末,入和匀。
功能主治喉闭肿腮,涎结成核,走马缠喉,诸风欲死者。
用法用量壮者1钱,老少者半钱,生姜蜜水调下。
注意此药有毒,须量人气血虚实加减服;凡服此药,以泻为度。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
处方48、喉闭丸别名巴霜顶
处方雄黄1钱,郁金5钱,巴豆7粒1钱,冰片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缠喉风喉闭,先胸膈气紧,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不能通,顷刻不活。
用法用量巴霜顶(《串雅内编》卷三)。
各家论述雄黄能破结气,巴豆能下稠痰,郁金能散恶血,冰、麝能透关窍,尽此四者,闭则通矣。
摘录《摄生秘剖》卷三
处方49、川楝丸别名金铃子丸
处方木香3钱,槟榔3钱,三棱3钱,蓬术(炮)3钱,青皮(去白)3钱,陈皮3钱,川楝肉3钱,芫花(米醋浸,炒)半两,辣桂3钱,牵牛(生,取仁)3钱,川巴豆肉(不去油)1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疝气,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用法用量金铃子丸(《得效》卷十二)。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50、鲫鱼丸处方鲫鱼3寸(去肠,以和皮巴豆填满腹中,麻皮缠,以一束干草烧,烟尽研细)。
制法粳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1丸,粟米饭饮送下,未利加1丸,以利为度。每日以此为准,尽剂乃安,病甚破者,见效尤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处方51、川楝散处方川楝子(不蛀者)49个(先切7个,取肉,以茴香2钱半,慢火同炒,并留茴香;又切7个,以破故纸2钱半同炒,并留破故纸;又切7个,以黑牵牛2钱半同炒,并留牵牛;又切7个,以盐1钱同炒,并留盐,又切7个,以斑蝥14个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个,以巴豆肉14个作两断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个,以萝卜子2钱半同炒,去萝卜子不用,外更别入),茴香(炒)半两,青木香半两,辣桂2钱半,南木香2钱半。
制法上为末,酒调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气,木肾,诸疝通用;外肾胀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气偏坠。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川楝丸”。打坠瘀血证,本方加玄胡索半两(略炒入药),以没药研为末,调酒下。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52、膏药处方雄黄2钱半,黄丹1两,老松脂1钱,轻粉1钱,龙骨2钱,乳香1钱半,降真香2钱,巴豆2钱半。
制法上用香油2两半煎熬末药,候巴豆黄黑色为度,再入松脂,又入丹收成膏。入雄黄等,摊贴。
功能主治诸般恶毒疮。
用法用量如疮末破,再将去壳巴豆1枚(捣烂)置膏中,贴患处。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三
处方53、辟瘟丹处方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制法将上药炼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54、葱汤丸处方南星末2钱匕,白附子末2钱匕,滑石末2钱匕,朱砂末2钱匕,全蝎10个,轻粉1钱匕,麝香少许,粉霜半钱匕,巴豆14个(去皮心膜,出油)。
制法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积,食积,潮热烦躁,面赤,气喘腹胀。
用法用量若作珍珠丸,加朱砂为衣。每服5-7丸,葱白薄荷汤临睡时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吉氏家传》
处方55、槟榔丸处方槟榔(锉)1两,丹砂(研)1两,阿魏(面裹,煨熟)1两,代赭(研)1两,乳香(研)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肉豆蔻(去壳)1两,巴豆(去心膜,出油尽)半两,蟾头1枚(炙焦)(一方有麝香)。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长肌肤,益颜色,化宿食,破积聚和气。主小儿食疳,腹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调中槟榔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56、椒豉丸处方巴豆1枚(去心皮,熬之),椒目14枚,豉16粒。
制法上为末,为丸。
功能主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丸,当吐利,吐利不尽更服2丸。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臞仙活人方》
处方57、广荗溃坚丸处方木香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广荗1两,乌梅1两,京三棱1两,大椒半两,巴豆半两(去心膜)。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癖积,腹胁满,发热,咳嗽喘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远温米汤饮送下。量儿大小为丸,加减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
处方58、葱豆洗汤别名蒺藜子汤、蒺藜汤
处方赤小豆1升,葱(合青,切)1升,蒺藜子1升(碎),菘菜子1升(舂碎),蒴藋(切)5升,巴豆100枚(合心皮,打破)。
功能主治虚热及服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阻在里,变成热风水病。心腹肿满,气急不得下头,小便不利,大便难,四肢肿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蚕色,阴卵坚肿如升,茎肿生疮,臭如死鼠,此皆虚损,肾中有热,强取风冷,湿痹故也。
用法用量蒺藜子汤(《千金》卷二十四)、蒺藜汤(《普济方》卷一九二)。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集验方》
处方59、黑龙丹处方舶上硫黄1两(以柳木捶研2-3日),巴豆1两(和壳记个数)。
制法用2升铛子一口,先安硫黄铺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黄盖之,醋半升以来浇之,盏子盖合令紧密,更以湿纸周回固济,缝勿令透气,缝纸干,更以醋纸湿之,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里面巴豆作声,数以半为度,急将铛子离火,便入臼中,急捣令细,再以米醋些子,并蒸饼些小,再捣令冷,可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阴阳二毒伤寒。
用法用量若是阴毒,用椒49粒,葱白2茎,水1盏,煎至6分,服1丸;阳毒,用豆豉49粒,葱白2茎,水1盏同煎,吞1丸,不得嚼破。
摘录《证类本草》卷四引《博济》
处方60、马兜铃丸处方马兜铃2两,半夏2两(汤浸,去滑),杏仁1两半(研),巴豆20粒(去油)。
制法上为细末,用不驮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