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雷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香雷散的基本资料
香雷散(《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张涣)处方雷丸 苦楝根 淡芜荑 鹤虱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虫病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生猪肉淡汤调下,不拘时。
香雷散相关中药材
1、雷丸别名雷矢,雷实,竹苓,竹林子,竹铃芝,木连子。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多寄生于病竹根部。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性状干燥的菌核为球形或不规则的圆块状,大小不等,直径1~2厘米。表面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全体有稍隆起的网状皱纹。质坚实而重,不易破裂;击开后断面不平坦,粉白色或淡灰黄色,呈颗粒状或粉质。质紧密者为半透明状,可见有半透明与不透明部分交错成纹理。气无,味淡,嚼之初有颗粒样感觉,微带粘液性,久嚼则溶化而无残渣。以个大、饱满、质坚、外紫褐色、内白色、无泥沙者为佳。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①《本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②《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白虫、寸白自出不止”③《药性论》:“能逐风,主癫痫狂走,杀蛔虫”④《玉楸药解》:“清热疏肝,杀寸白虫,躯风除痫,止小儿汗”⑤《陕西中药志》:“消积杀虫,清热解毒。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胃中热,对绦虫病疗效较显着”
2、芜荑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殿蓎,无夷,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糊,无荑,无姑,大果榆树。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的加工品。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山麓及岩石地。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主产山西、河北。东北各地亦产。
性状呈方块状,表面褐黄色,有多数小孔.体轻质松脆。断面黄黑色,易成鳞片状剥离。气特臭,味微酸涩。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治虫积腹痛。小儿疳泻、冷痢,疥癣,恶疮。①《本经》:“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②《别录》:“逐寸白,散肠中嗢嗢喘息”③《药性论》:“能主积冷气,心腹症痛,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④孟诜:“治热疮,捣和猪脂涂。又和白蜜治湿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长食治五痔”⑤《食疗本草》:“散腹中气痛。又和马酪可治癣。又杀中恶虫毒”⑥《海药本草》:“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⑦《日华子本草》:“治肠风痔漏,恶疮疥癣”⑧《医林纂要》:“泻肺法风湿,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⑨《中国药植图鉴》:“祛痰利尿”
3、鹤虱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除去皮屑,杂质。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山西、贵州。陕西、甘肃,湖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呈圆柱状,细小,长约3~4毫米,宽不达1毫米,无毛,表面黄褐色,有多数纵棱及沟纹,顶端收缩呈线状短喙,先端有灰白色的环状物。横断面类圆形,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微苦,尝之有粘性。以粒匀、充实、尝之有粘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治虫积腹痛。①《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②《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③《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④《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疑气滞,杀虫”⑤《岭南采药录》:“疗恶疮,解蛇毒,均捣敷”⑥《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蛲虫、蛔虫之驱除剂”⑦《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某些地区作鹅虱使用者,尚有下列几种:①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参见“鹤虱风”条)的果实。呈椭圆形,多已分裂成两瓣,长约3~4毫米,宽1.5~2.5毫米,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偶有小果柄。果瓣背面隆起,有吐条突起的纵梭线,其上密生一列黄白色钩刺。接合面稍平坦,有3条纵脉纹,脉上有短柔毛。横切面略呈半圆形,每一棱线内方有1个油管,接合面有2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有油性。具特殊香气,味辛微苦。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等地。②华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窃衣的果实。呈椭圆形,药材多为分果,长3~4毫米,宽1.5~2毫米,表面棕绿色,黄棕色,顶端残留花柱,基部有小果柄,背面隆起,主棱稍突起,次棱及槽内密生钩刺;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横切面呈半圆形,接合面处有2个油管,周边有4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显油性。具特殊香气,味微辣而后苦。产湖南、广东、四川、广西等地。③东北鹤虱,为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又名:赖毛子)的果实。为4个直立的小坚果,全体呈卵状圆锥形,长2~3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有小果柄。药材多为分开的小坚果,呈卵状三棱形,顶端尖锐,椭圆形,表面棕褐色,少数呈灰绿色,密布瘤状突起,腹面有线形突起的着生痕迹,背面边缘有2列钩刺,背面中央有小钩刺或无。果皮硬。种仁类白色,显油性。气微,味淡。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黑龙江地区尚以同属植物蒙古鹤虱的果实作东北鹅虱入药。性状与上种近似,惟背面边缘的钩刺为1列,背面中央通常无刺。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