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大枣泻肺汤

医药知识2023-02-09 09:57:50百科知识库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6条,相关中药材1味。

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基本资料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卷上)

别名葶苈汤、葶枣散、泻肺汤、葶苈大枣汤。

处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用法用量葶苈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葶苈散(《医学入门》卷七)、泻肺汤(《千金方衍义》卷十七)、葶苈大枣汤(《金鉴》卷六十七)。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清气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护脾通津,乃泻肺而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以为向后复长肺叶之根本。然肺胃素虚者,葶苈亦难轻试,不可不慎。2.《删补名医方论》:肺痈喘不得卧及水饮攻肺喘急者,方中独用葶苈之苦,先泻肺中之水气,佐大枣恐苦甚伤胃也。

临床应用1.痰喘:孙兆治一人病吐痰顷刻升余,喘咳不定,面色郁黯,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膈不利,当服仲景葶苈大枣汤,泻中有补,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咯无痰唾也、2.渗出性胸膜炎: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主,结合辩证加味治疗渗出性胸膜炎15例。方用葶苈子15-20g,大枣15-20g,痰多水多,体壮者重用。兼风寒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兼风热表证者,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兼少阳证者,加柴胡、黄芩;偏热痰者,加黄芩、桑白皮等;胸痛明显者,加丹参、郁金等;胸水多,呼吸困难者,加甘遂末0.5-1g。结果15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发热一般在入院后一周内退热,胸腔积液在三周左右基本消失。

葶苈大枣泻肺汤(《赤水玄珠》卷五)

处方甜葶苈、苦葶苈各等分,大枣。

功能主治面目浮肿,喘嗽痰涎。

用法用量方中大枣用量原缺。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葶苈大枣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葶苈大枣泻肺汤古籍论述

葶苈大枣泻肺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葶苈 三钱熬黄色捣丸 大枣 一两 治支饮不得息者。饮阻肺气,呼吸困难,葶苈泻水饮而降肺气,大枣补中气保津液也。人忽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为溢饮。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痰饮之象,饮食精华,变而成痰,故人忽瘦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方见前 治肺痈喘不得卧者。湿热熏蒸,肺液成脓。肺气不降,故喘而睡卧不下。葶苈排脓,大枣补中气,补津液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外科理例》

治肺痈。胸膈胀满。上气咳嗽。或身面浮肿。鼻塞声重。葶苈(炒黄研末每服三钱)水二钟。枣一枚。煎一钟。去枣入药。煎七分。食后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肺痈胸满胀,一身并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炒令黄,研细,丸如弹子大)上一味,用水三盏,煮枣十枚至一盏,去枣入药,煎至七分,食后服。《金匮》令先投小青龙汤三服,乃进此药。小青龙汤 方见痰饮门

葶苈大枣泻肺汤《医宗金鉴》

治肺痈喘不得卧。及水饮攻肺喘急者。葶苈(苦)一两 大枣十枚以水五钟,先煮枣三钟,去枣纳葶苈,煮取一钟半,顿服,弱者减服。戒盐酱。

葶苈大枣泻肺汤《删补名医方论》

治肺痈喘不得卧及水饮攻肺喘急者。葶苈(苦,一两)大枣(十枚)以水五盅,先煮枣三盅,去枣内葶苈,煮取一盅半,顿服,弱者减服。戒盐酱。

葶苈大枣泻肺汤相关中药材

1、大枣

别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木蜜,干枣,干赤枣,胶枣,南枣,白蒲枣,半官枣,刺枣,枣子。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

生境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分布全国各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果实略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5厘米,直径约1.5~2.5厘米。表面暗红色,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果实一端有深凹窝,中具一短丽细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点。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松软,如海绵状,黄棕色。果核纺锤形,坚硬,两端尖锐,表面暗红色。气微弱,味香甜。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⑦《珍珠囊》:“温胃”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备注大枣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入药一般以红枣为主。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葶苈大丸
2023-02-09
葶归丸
2023-02-09
救瞳汤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