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921~1980共60个。
处方1、复寿延春丹处方人参2两,白茯苓2两,远志(去心)1两,牛膝(酒浸)1两,杜仲(炒去丝)1两,黄耆1两,菖蒲1两,当归1两,苍术(泔浸,去皮)1两,甘菊花1两,地骨皮1两,天麻半两,半夏(制)半两,生地黄半两,熟地黄半两,益智半两,萆薢(酒浸)半两,羌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五脏,分阴阳,止咳嗽,助声音,驻颜色,黑髭发,明耳目,不忘记,添精髓,壮筋骨,美饮食,去一切诸风。主左瘫右痪,口眼喎[音 wāi]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
处方2、桔梗散别名桔梗煮散
处方桔梗、细辛、人参、白术、瓜蒌根、甘草、白茯苓、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等。
用法用量桔梗煮散(《圣济总录》卷一六)。
摘录《苏沈良方》卷十
处方3、栝楼丸处方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知母1两,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半两,苦参半两(锉),土瓜根半两,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烦躁,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4、柏子仁丸处方柏子仁(研)1两,薏苡仁1两,乌麻仁1两,车前子1两,枸杞子1两,庵(艹闾)子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末)1两,牡荆子半两,青葙子半两,五味子半两,蛇床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菊花半两,山芋半两,熟干地黄(焙)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元。主肝虚,视物漠漠,不能远见,睛轮昏暗涩痛,翳晕时聚时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5、草还丹处方川椒4两(净),苍术(泔水浸3日)3两,小茴香(盐炒)3两,白茯苓2两,川乌(炮)1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细末,加附子1两尤佳,却不用川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明眼目,中暖水脏,下补丹田,疏风顺气,乌髭发,调顺气血,肥健身体。主病愈后,气体不得复元。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
处方6、丁香散处方丁香3两,高良姜3分(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草豆蔻3分(去皮),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白茯苓3分,肉桂3分(去粗皮),附子2分(炮裂,去皮脐),诃黎勒3分(煨,用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肌体羸瘦,四肢无力,或时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7、调元散处方山药2钱,茯苓2钱,橘红2钱,人参2钱,白术(炒)2钱,当归(炒)2钱,甘草(炙)2钱,枸杞2钱,陈冬米3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怯。
用法用量每用圆眼汤调下。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处方8、茺蔚丸别名茺蔚子丸
处方茺蔚子2两,人参2两,干山药2两,茯苓1两,石决明1两,大黄1两,黑参1两,黄芩1两,干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鸡冠蚬内外障。
用法用量茺蔚子丸(《普济方》卷七十九)。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处方9、黄耆外托散处方黄耆1两,当归3钱,人参3钱,茯苓5钱,土茯苓2两,白芍5钱,生甘草3钱,白矾2钱。
功能主治翻花杨梅疮。
用法用量《外科真诠》有银花,无白矾。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
处方10、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牛膝1两(去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五味子3分,木香半两,白芍药3分,熟干地黄1两,桂心3分,柴胡1两(去苗),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体气虚羸,四肢黄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11、茯苓丸处方白茯苓1两,牡荆子半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薯蓣1两,巴戟1两,石长生3分,桂心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牡蛎1两(烧为粉),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泽泻3分,石斛1两半(去根,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3分,当归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丰盛体骨,光泽肌肤。主虚劳痿痹,手足厥冷,精气虚乏,骨节疼痛,头眩吐逆,腰脊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12、捷疟饮处方黄耆(炙)1钱6分,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橘红1钱,砂仁1钱,草果1钱,五味子1钱,甘草7分,乌梅3枚。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钟,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13、健脾丸别名大健脾丸
处方白术(白者)2两半(炒),木香(另研)7钱半,黄连(酒炒)7钱半,甘草7钱半,白茯苓(去皮)2两,人参1两5钱,神曲(炒)1两,陈皮1两,砂仁1两,麦芽(炒,取面)1两,山楂(取肉)1两,山药1两,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1两。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劳倦。食积。
用法用量大健脾丸(《不居集》下集卷九)。
摘录《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14、茯苓半夏汤处方茯苓、半夏、生姜、陈皮、厚朴。
功能主治心下有水,呕吐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15、茯苓川芎汤别名川芎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桑白皮、防风、官桂、川芎、麻黄、芍药、当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着痹。留注不去,四肢麻,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川芎茯苓汤(《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宣明论》卷二
处方16、茯苓汤处方半夏1两(汤洗7次),茯苓2两,熟地黄2两,橘皮1两2钱,细辛1两2钱,人参1两2钱,芍药1两2钱,川芎1两2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忧怒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饮食及妊娠恶阻,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7分,煎7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得效》卷四
处方17、黄连散处方黄连1分(去须),大青2分,川升麻1分,赤茯苓1分,人参1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黄芩1分,地骨皮1分,犀角屑半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得汗利后,余热不除,心神烦躁,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18、柴胡芒消汤处方柴胡4两(洗,去苗),黄芩1两半,甘草(炙)1两半,赤茯苓1两半,半夏(汤洗7遍)1两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由三阳气盛,蕴于经络,内属脏腑,或因他病而致热证,但热不歇,日晡尤甚,口中勃勃气出,耳无所闻,昼多昏睡,睡即浪言,喜冷,小便赤涩,大便不通,脉短疾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搅和温服。以大便利为度。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19、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3分,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半夏(汤洗去滑,焙干)3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心虚惊悸,气乏力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切碎),煎至1盏,去滓,空腹顿服,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20、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鬼箭羽半两,当归2分(锉,微炒),芎䓖半两,桂心半两,牡丹半两,赤芍药3分,牛膝3分(去苗),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乍寒乍热,骨节疼痛,四肢无力,面色痿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21、健脾丸处方半夏曲1两(炒),白术2两(土炒),枳实1两(麦麸炒),陈皮8钱,神曲7钱(炒),麦芽粉7钱(炒),卜子7钱(炒),砂仁3钱,白茯苓8钱,厚朴7钱(姜汁炒),木香3钱,白扁豆8钱(炒),白芍8钱(酒炒),山药1两(炒),甘草5钱,黄连7钱(姜汁炒),人参5钱,香附7钱(醋炒),山楂7钱,藿香7钱,滑石1两5钱(如不善飞,六一散代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饮食多进,生肌长肉。主小儿粪后红。
用法用量每服1-2丸,不拘时候。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处方22、大黄丸处方大黄(锉,炒)2两,消石(熬沸,研细)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代赭(别研)1两,干漆(炒烟尽)1两,芎䓖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虻虫(去翅足并头,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通,结坚瘕如石,腹胀血积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酒送下;米饮亦得。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23、胶地寄生汤处方陈阿胶(烊冲)1钱半,细生地3钱,桑寄生3钱,黄耆3钱,川斛3钱,甘杞子1钱半,浙茯苓1钱半,九孔石决明(生打)1两。
功能主治血虚络空,肝厥胃痛,痛引背胁,头晕嘈杂,两膝胫冷。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4、鹿茸大补汤处方人参1两,北五味子1两,当归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熟地黄(洗)1两,白芍药1两,黄耆(炙)1两,甘草(炙)1两,阿胶(炒酥)1两,续断(洗)1两,半夏(制)1两,山药(炮)1两,石斛1两,酸枣仁(浸,去皮,焙)1两,柏子仁(略炒)1两,远志(酒浸取肉,焙)3分,川白姜(生)3分,辣桂半两,鹿茸2两(去皮毛,酥炙黄)。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补虚损,益气血。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鹿茸大补丸”(见《医统》)。
摘录《直指》卷九
处方25、羚羊角散别名羚羊角饮、羚羊角饮子
处方羚羊角5钱,防风5钱,人参5钱,知母5钱,白茯苓5钱,玄参5钱,桔梗5钱,细辛2钱,车前子2钱,黄芩2钱,枸杞子、熟地。
制法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枣花翳内障。
用法用量羚羊角饮(原书同卷)、羚羊角饮子(《审视瑶函》卷五)。方中枸杞子,熟地用量原缺。《审视瑶函》本方用量:各等分。
摘录《眼科全书》卷三
处方26、胡麻散处方胡麻子8两,白茯苓(去黑皮)8两,生干地黄(焙)8两,天门冬(去心,焙)8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益寿延年,去客热。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处方27、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白茯苓1两(去黑皮),人参1两,白术1两,牡蛎(烧)1两半,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陈橘皮(去白,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劣不思饮食,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28、茯苓川芎汤处方赤茯苓1钱半,桑白皮1钱,防风1钱,苍术(米泔浸1宿,炒)1钱,麻黄1钱,芍药(煨)1钱,当归(酒洗)1钱,官桂5分,川芎1钱2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痹。
用法用量水2钟,加大枣2个,煎8分,食前温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29、活命饮别名活命丹
处方当归、独活、杜仲、秦艽、细辛、白茯苓、桑寄生、上肉桂、熟地黄、北防风、川芎、黄耆、甘草、人参。
功能主治麻出即收,忽尔作毒,毒将出或毒出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处方30、复亨丹处方倭硫黄(即石硫黄)10分,鹿茸8分(酒炙),枸杞子6分,人参4分,云茯苓8分,淡苁蓉8分,安南桂4分,萆薢6分,全当归6分(酒浸),小茴香6分(酒浸,与当归同炒黑),川椒炭3分,炙龟版4分。
制法益母膏为丸,如小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气久伏下焦,不与血搏,老年八脉空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1日2次。冬日渐加至3钱。
各家论述复亨大义,谓剥极而复,复则能亨也。其方以温养温燥兼用,盖温燥之方,可暂不可久,况久病虽曰阳虚,阴亦不能独足,至老年八脉空虚,更当豫护其阴。故以石硫黄补下焦真阳,而不伤阴之品为君;佐以鹿茸、枸杞、人参、茯苓、苁蓉补正;而但以归、茴、椒、桂、丁香、萆薢通冲任与肝肾之邪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31、茯苓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两,紫苏叶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升麻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柴胡(去苗)3两,槟榔(锉)12枚,犀角(镑)3两,栀子仁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气急上气,心闷烦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32、调中散处方白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6分,分2-3次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33、换肌散处方土茯苓、银花、荆芥、熟地、制首乌。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疥疮久不愈,肌肤粗裂。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换肌丸”。
摘录《女科切要》卷八
处方34、鹿茸大补汤处方鹿茸(制)2两,黄耆(蜜炙)2两,当归(酒浸)2两,白茯苓(去皮)2两,苁蓉(酒浸)2两,杜仲(炒去丝)2两,人参1两半,白芍药1两半,肉桂1两半,石斛(酒浸,蒸,焙)1两半,附子(炮)1两半,五味子1两半,半夏1两半,白术(煨)1两半,甘草半两,熟干地黄(酒蒸,焙)3两。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产后血气耗伤,一切虚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1盏,煎7分,空心热服。
摘录《局方》卷五(淳祜新添方)
处方35、调元解毒汤处方白芍、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连翘、木通、山药、姜、枣。
功能主治痘疹落痂后气血不调,尚有余毒,诸症将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六
处方36、莲肉丸处方莲肉(去心)、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梦泄白浊。
用法用量空心白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海上良方》
处方37、浑身碎痛丸处方虎骨1两,防风1两,芍药(酒炒)1两,秦艽1两,白芷1两,茯苓1两,川归1两,续断1两,白术1两,附子(炮)7钱。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遍身碎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白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38、保童肥儿丸处方参叶5钱,金樱子(去核)1两,山楂肉2两,麦芽1两,建莲4两,五谷虫2两,茯苓1两,芡实1两,薄橘红1两,白术2两,使君子5钱,肥知母1两,鸡内金1两,砂仁5钱,青皮1两,地骨皮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莲子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肥儿。主小儿疳积,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小儿疳积,米汤化服;肠风下血,石榴皮烧灰调服。
摘录《外科传薪集》
处方39、柴胡汤处方柴胡3两,杏仁3两,秦艽3两,青蒿子3两,犀角1两,知母1两,桔梗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1两,葳蕤1两,甘草1两,鳖甲(蜜炙)1两,山栀子仁半两,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劳热烦躁,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水1盏,煎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40、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枳实(细锉,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桑根白皮(锉)3分,人参3分,大腹皮(并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痞满,滞气不散,似物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41、黄耆汤别名神效黄耆汤
处方黄耆1两(细锉),麦门冬(去心,焙)1两,熟干地黄3分(焙),人参3分,甘草(炙,锉)3分,白茯苓半两(去黑皮),当归半两(锉,焙),芍药半两,芎䓖半两,桂半两(去粗皮),远志(去心)半两(一方有五味子)。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脓汁,理虚劳,内补。主发背已溃者。痈毒内虚,毒不起化,及溃后诸虚,不能收口。
用法用量神效黄耆汤(《疡科心得集》卷上)。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九
处方42、第三真黄风汤处方炙黄耆3钱,防风根3分,人参1钱半,大熟地4钱,云茯苓3钱,炙甘草5分,制半夏1钱半,福橘皮1钱,麸炒枳实5分,豨签3钱。
功能主治真中风,服第一、二真黄风汤后,表里俱和,诸证悉退,或二气未充,或余氛未尽,宜此方调理。
用法用量上以长流水煎服。1-2剂或10剂后,或更以10剂为末,水叠丸。每服3钱,早晚开水送下。
摘录《医略十三篇》卷一
处方43、柴胡散处方柴胡3分(去苗),当归1分,赤茯苓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赤芍药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挟实,壮热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44、钩藤散处方钩藤、陈皮、麦门冬、石膏、家菊花、人参、明天麻、防风、白茯苓、鹿茸、制半夏、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恣酒嗜燥,头风痰火之人阴虚血少,虚火上旋,视定反动。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白水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45、黄耆散处方黄耆(蜜炙)、牛黄、人参、天麻蝎(炒)、杏仁(炒)、白茯苓、川当归、生地黄(洗)、熟干地黄(洗)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疳腐根候。
用法用量每服小者半钱匕,煎天门冬熟水调服;麦门冬亦得。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八
处方46、大安散处方人参、茯苓、黄耆、白术、黄芩、当归、白芍、熟地、川芎、陈皮、香附、知母、柴胡、牡蛎、前胡。
功能主治和营卫,调血气。主妊娠气血两虚,风寒外袭。寒热如疟,或寒多热少,热多寒少,早晏无常。始则头痛脊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日久体瘦,口苦咽干,胎气不安。
各家论述寒热往来,虽由风寒而作,究因妊娠气血两亏,阳微生外寒,阴虚发内热。治宜气血两补,固其根本。阴阳和,寒热止,胎自安矣。四君补气实卫;四物补血和荣;寒热则气逆,陈、附以利气:久发必多汗,耆、蛎以敛汗固表;知母佐黄芩以清阳明独胜之热;柴胡得参、耆升清气,以除太阴独胜之寒;略加前胡以清六腑之痰热,无痰不成疟故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47、桔梗丸处方桔梗4两,白术5两,干姜3两,茯苓3两,仓米1升。
功能主治霍乱食不消,肠鸣腹痛,热不止。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8升,煮仓米熟,去米,将汁煮药,取2升,绞去滓,分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猪肉、大酢。
摘录《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处方48、调中汤处方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49、柴胡散处方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2两(去心,焙),黄芩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唾涎,心神烦热,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50、涤痰汤处方栝楼(捣烂)5钱,胆星2钱,半夏2钱,橘红1钱5分,茯苓1钱,枳实(麸炒)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石菖蒲1钱,竹茹1钱,甘草(炙)5分,生姜3钱。
功能主治膈间痰闭,呃逆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痰闭呃甚者,用白矾1两,水2钟,煎1钟,入蜜3匙,少煎,温服即吐;如不吐,饮热水1小盏,未有不吐者,吐后呃即止。
摘录《寒温条辩》卷五
处方51、苦梗散处方桔梗半两,紫苏半两,人参半两,桑白皮半两,贝母半两,甘草半两,天门冬(去心)1两,赤茯苓1两,麻黄7钱半。
功能主治妊娠肺壅,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钟,生姜3片,煎至1钟,不拘时候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52、大紫菀丸处方紫菀茸半两,吴茱萸(汤洗7次,焙)半两,菖蒲半两,厚朴(姜制)半两,柴胡茸半两,桔梗半两,皂角(去皮子,炒黄)半两,茯苓(去皮)半两,官桂半两,干姜(炮)半两,黄连(净)半两,槟榔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半两,巴豆霜半两,人参半两,羌活半两,苁蓉(酒浸,焙)半两,川大黄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防风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熟地黄(焙)半两,汉防己半两,车前子(炒)半两,白术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川乌头(炮,去皮)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匀,炼蜜为剂,捣千下,油单裹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风偏枯,风痫暗风;五癞大风,眉发退落,肢体顽痹;五噎五膈,九种心痛,八种痞闷;五邪失心,或歌或哭,如鬼所使;积癖气块,黄疸水肿;妇人经病,脐腹痛;疟疾连年不愈,一切风痹,不知痛痒。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53、萆薢散别名换肌消毒散、萆薢汤
处方萆薢(一名土茯苓,又名冷饭团)5钱,当归2钱,白芷2钱,皂角刺2钱,薏苡仁2钱,白鲜皮7分,木瓜7分(不犯铁器),木通7分,金银花7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杨梅疮,不拘初起溃烂,或发于舌间喉间。
用法用量换肌消毒散(《口齿类要》)、萆薢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摘录《口齿类要》
处方54、调中散处方青木香5分,川楝子(去皮核)5分,没药5分,人参5分,茯苓5分,桂(去皮)3分5厘,白牵牛25粒(一半生,一半炒)。
功能主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用葱白2寸,盐1捻,水煎,食前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处方55、海蛤丸处方海蛤(研如粉)1两半,诃黎勒皮(焙)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半,赤芍药1两半,牵牛子(炒令熟)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贝母(去心,焙)1两,白槟榔(锉)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1两,大黄(炒,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上冲,头目面浮肿,咳嗽喘乏,气促胸胀,两胁硬,腰重,小便涩,胯冷,腿膝疼肿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56、鹿茸丸处方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泽泻5分,赤石腊3分,石斛3分(去根,锉),熟干地黄2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白茯苓2分,萆薢3分(锉),白芍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黄耆3分(锉),桑螵蛸半两(微炒),子芩半两,龙骨3分,桂心半两,牡蛎1两(烧为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气虚羸瘦,四肢无力,小便色白,滑数不禁,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57、京三棱煎丸处方京三棱1两(炮裂),当归1两(锉,微炒),萆薢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肉桂1两(去粗皮),赤茯苓3分,木香3分,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以酒3升,煎一半药末如膏,后入余药末,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脐下结硬。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58、既济丸处方熟地4两,生地4两,山萸肉4两,天冬4两,麦冬4两,白芍4两(炒),五味子3两,当归身3两,黄柏3两(盐水炒),党参4两,苁蓉3两,枸杞子3两,茯苓3两,茯神3两,丹皮3两,泽泻3两,枣仁3两,远志3两。
制法上药干燥,混合碾细,按净粉量加炼蜜45~50%迭成小丸,每钱不得少于20丸。
功能主治口燥舌干,骨蒸发热,五心烦躁,自汗盗汗,夜梦遗精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处方59、理中丸处方人参1钱,干姜(炒)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转筋霍乱,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乱,并真阴症,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取1丸细嚼,淡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米汤。
临床应用真阴症:嘉靖甲子年间,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脚心麻至膝,死者不计其数,时大方伯赵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60、黄耆四物汤处方人参、黄耆、白术、茯苓、芍药、甘草、生姜、当归、地黄、川芎。
功能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多加金银花,水煎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八引海藏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