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梅喉片

医药知识2023-02-09 09:05:28百科知识库

双梅喉片

双梅喉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

双梅喉片的基本资料

双梅喉片(现代标准)

名称双梅喉片

拼音Shuangmei Houpian

成份岗梅、水杨梅根、薄荷油。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至浅棕色的片;气香,味甜、凉、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用于风热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2~3片,一日4~6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3、孕妇慎用。4、糖尿病患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执行标准部标十一册

双梅喉片相关中药材

1、水杨梅根

别名头晕药根。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水杨梅的根。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①《广西中草药》:“治肺热咳嗽”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抗菌消炎,散疚活血”

2、薄荷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

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清凉,有强烈的窜透性。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出。存放日久则色渐变深,质渐变粘。易溶于水,与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齿痛,皮肤风痒。①《重庆堂随笔》:“患风热头疼龈痛,搽患处”②《中国医学大辞典》:“清热散风。治头风,目赤,咽痛,牙疼,皮肤风热”③《国药的药理学》:“头痛、晕船、反胃、胃肠气胀等,涂布或内服”④《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疝痛,下痢”

3、水杨梅

别名地椒,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南布正,水益母,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水石榴,小叶团花,白消木,鱼串鳃,水杨柳,水毕鸡,串鱼木,水金铃,绣球柳,沙金子,水红桃,水荔枝,小叶水团花,水金口,小叶水杨梅,水泡木,水晶,穿鱼串,绣球花,钉木树,小叶杨柳,杨柳渣子。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水杨梅的茎叶或花果序。春、秋季采茎叶,10月前后采果序,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河边、沙滩等湿润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治高热泻痢,牙痛,湿疹,外伤出血。①《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火牙痛,痢疾,皮肤湿疹”②治发烧和水泻。(《中医杂志》(6):32,1966)

4、梅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

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①《别录》:“治风痹”②《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

5、杨梅

别名机子,圣生梅,白蒂梅,椴梅,山杨梅,朹子,朱红,树梅,珠红。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果实。初夏果实成熟时采收。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东南各省。

功能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果实治心胃气痛,痢疾,吐泻;树皮能止血治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①孟诜:“和五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亦能治痢”②《本草拾遗》:“止渴”③《日华子本草》:“疗呕逆吐酒”④《开宝本草》:“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⑤《玉楸药解》:“酸涩降敛,治心肺烦郁,疗痢疾损伤,止血衄”⑥《现代实用中药》:“治口腔咽喉炎症”⑦《中国药植图鉴》:“对心胃气痛及霍乱有效”

6、薄荷

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升阳菜,薄苛,夜息花。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性状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⑩李杲:“主清利头目”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双梅喉片
2023-02-09
双灵油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