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椒草咳喘颗粒

医药知识2023-02-09 08:44:17百科知识库

石椒草咳喘颗粒

石椒草咳喘颗粒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

石椒草咳喘颗粒的基本资料

石椒草咳喘颗粒(现代标准)

名称石椒草咳喘颗粒

拼音dan jiao cao ke chuan ke li

成份陈皮156g 石菖蒲96g 虎杖312g 天冬188g 石椒草375g 百部96g 通关藤750g 臭灵丹375g 苦杏仁96g 鱼腥草375g 桑白皮188g 蔗糖720g 糊精180g 制成1000g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酸。

功能主治彝医:中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痰稠,口干咽痒;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袋装8克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8~16克,一日3~4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4.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有效期18个月。

执行标准WS-10449(ZD-0449)-2002

石椒草咳喘颗粒相关中药材

1、鱼腥草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葅菜,蕺菜,葅子,重药,狗贴耳,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①《别录》:“主蠼螋溺疮”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2、臭灵丹

别名鹿耳林,大黑药,狮子草,臭叶子,六棱菊,臭树,归经草,山林丹,野腊烟,鱼富有,鹿耳林。

来源为菊科植物臭灵丹的叶。6~7月采收,阴干。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痈肿疮疖。①《滇南本草》:“治风热积毒,痈疽,疮疖,疥癞,血风癣疮”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治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跌打损伤,烫烧伤,疮疖肿毒,蛇咬伤”③《云南中草药》:“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腔炎,防治流感”

3、苦杏仁

别名杏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种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低山地或丘陵山地。主产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

性状种子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富油性。味苦。

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4、桑白皮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背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皮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向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黄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数棕黄色或红黄色斑点,较平坦,有纵向裂纹及稀疏的纤维。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有细纵纹,或纵向裂开,霉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微有豆腥气,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①《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②《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③《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④孟诜:“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⑤《滇南本草》:“止肺热咳嗽”⑧《纲目》:泻肺,降气,散血。⑦《本草求原》:“治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麻木”

5、鱼腥草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葅菜,蕺菜,葅子,重药,狗贴耳,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①《别录》:“主蠼螋溺疮”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6、石椒草

别名九牛二虎草,铜脚一枝蒿,白虎草,羊膻草,石椒,石交,石胡椒,千里马,羊不吃,九牛二虎草,铁扫把,石椒草,铜脚地枝蒿,小锒毒,臭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石椒草的全株。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野林边。分布云南、四川西南部。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走经络,止胸膈气痛,冷寒攻心,胃气疼痛,腹胀,发散疮毒。”。②《云南中草药》:“祛风燥湿,理气镇痛,消炎。治风寒感冒,肺炎,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痢疾,血栓性脉管炎”

7、石菖蒲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昌本,昌羊,九节菖蒲,剑叶菖蒲,菖蒲叶,香菖蒲,药菖蒲。

来源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报茎略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有时残留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着。气芳香,味微辛。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者佳。

功能主治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变种植物细叶菖蒲(又名:钱菖蒲)的根茎,亦同等入药,一般用鲜品,亦称鲜菖蒲。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有九节菖蒲之名,但目前华北一带用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作九节菖蒲。参见“九节菖蒲”条。

8、天冬

别名大当门根,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H)Merr.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性状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9、白皮

别名牛千斤。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腾冲卫矛的树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山谷森林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功能主治止血。治刀伤,水磨浓汁搽,或研细末撒患处。

10、杏仁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核仁,甜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生境分布主产东北、华北各省。

性状干燥种子,呈心脏形略扁,长1~1.5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种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自基部向上端散出褐色条纹,表面有细微纵皱;尖端有不明显的珠孔,其下方侧面脊棱上,有一浅色棱线状的种脐,合点位于底端凹入部,自合点至种脐,有一颜色较深的纵线,是为种脊,种皮菲薄,内有乳白色肥润的子叶两片,富于油质,接合面中间,常有空隙,胚根位于其尖端,味苦,有特殊的杏仁味。以颗粒均匀、饱满肥厚、味苦、不发油者为佳。杏仁有甜、苦之分,栽培杏所产者甜的较多,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从原植物来看,西伯利亚杏、辽杏及野生山杏的杏仁为苦杏仁,而杏及山杏的栽培种的杏仁有些是苦杏仁,有些是甜杏仁。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以下两种同属植物的种子亦同等使用。其形态特点:①西伯利亚杏 叶片卵形或阔卵形,叶基部圆形或稍狭,边缘具细钝齿,背面脉腋常具有白色柔毛。花梗极短或缺如。核果球形,果肉薄,直径约2厘米,成熟时开裂。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②辽杏 大部分的特征与杏相同,但其叶基部很少呈心形,边缘有粗而深锐的重锯齿,花梗一般较萼筒为长,无毛。核边缘圆钝。分布东北。

11、百部

别名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药虱药,百部草,闹虱药。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春季新芽出土前及秋季苗将枯萎时挖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置沸水中浸烫后,取出晒干。

性状①蔓生百部和直立百部的块根略呈纺锤形,平直或略弯曲,两端细,长约4-18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深纵沟及纵皱。质硬,易折断。断面微带角质,淡黄白色至暗棕色,中心柱多扁缩。气微,味先甜而后苦。以粗壮、肥润、坚实、色白者为佳。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及湖北、四川部分地区亦产。②对叶百部的根较粗大,长约12~25厘米,直径约1~2厘米,纵皱较浅。质较坚硬。折断面微呈角质状,中心柱白色。以肥壮、色黄白者为佳。主产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此外,广东、安徽、湖南部分地区及贵州、福建、台湾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配麻黄、杏仁治小儿风寒咳喘;配紫菀、贝母、寒水石治小儿肺热咳嗽。(2)灭虱杀虫:用于头虱、体虱。浓煎灌肠治蛲虫。①《抱朴子》:“治咳及杀虫”②《别录》:“主咳嗽上气”③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④《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⑤《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⑥《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⑦《滇南本草》:“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痨咳嗽,杀虫”⑧《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炎,皮炎,湿疹,荨麻疹,脚癣,阿米巴痢疾”

备注云南、四川少数地区,有用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作百部用,名“土百部”,详“土百部”条;广西有以石刁柏的块根作百部用,名“小百部”,详“小百部”条。

12、虎杖

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笋,斑庄根,酸杆,斑根,黄药子,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红贯脚,阴阳莲,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大叶蛇总管,九龙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九股牛,大接骨,老君丹,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虫杖,鸟不踏,酸榴根,土地檎,雄黄连,蛇总管,大活血,血藤,酸汤秆,野黄连,活血丹,猴竹。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生境分布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气微弱,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石黄散
2023-02-09
石斛散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