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341~2400共60个。
处方1、红倩丹处方赤石脂1两,干姜1两,肉豆蔻1两。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久下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2、补中芎䓖汤处方当归(洗,焙)1两,干姜(炮,洗7次)1两,川芎1两,黄耆(蜜炙)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杜仲(炒令丝断)1两,人参(去芦头)1两。
功能主治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及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晕目睹,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热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3、当归散处方当归(切,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续断1两,芍药1两,芎䓖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4、龙骨丸处方干姜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龙骨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虚冷下血,及水谷下痢,昼夜无数,兼疗恶露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
处方5、地榆汤处方地榆根8两,柏叶8两,蟹爪1升,竹茹1升,漏芦3两,茯苓1两,蒲黄3合,伏龙肝半斤,干姜2两,芍药2两,当归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血不绝。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地榆根,减3升,纳诸药,更煮取4升。分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千金翼》卷八
处方6、苁蓉丸处方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石斛(锉)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两半,牛膝(锉,酒浸,焙)1两半,陈橘皮(汤侵,去白)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阳虚阴盛,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7、龙胆汤处方黄连1钱,黄芩1钱,栀子1钱,当归1钱,陈皮1钱,胆星1钱,龙胆草8分,香附8分,玄参7分,青黛5分,木香5分,干姜(炒黑)2分。
功能主治忿怒动胆火,致左耳聋者。
用法用量上锉1剂,生姜3片,水煎至7分,加玄明粉3分,痰盛加至5分,食后服。如作丸药,加芦荟5分、麝香2分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淡姜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8、补阴丸别名济阴丸
处方黄柏(去皮,酒拌,炒褐色)3两,知母(去皮毛,酒拌炒,忌铁)3两,败龟版(酥炙透)3两,锁阳(酥炙干)2两,枸杞子2两,熟地黄(酒拌蒸,忌铁)、干姜(炒紫色)3钱(寒月加至5钱)。
制法上为末,加炼蜜及猪脊髓三条,和药末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火补阴。主阴虚火旺,劳瘵咳嗽,咯血吐血。
用法用量济阴丸(《医级》卷九)。梦遗精滑者,加牡蛎(童便煅)、白术各1两,山茱萸肉、椿根白皮(炒)各7钱;若有赤白浊病者,加白术、白茯苓各1两半,山栀仁、黄连(炒)各5钱;若脚软弱无力者,加牛膝(酒洗)2两,虎胫骨(酥炙透)1两,防己(酒洗)、木瓜各5钱;若有疝气病者,加苍术(盐水炒)1两半,黄连(姜汁炒)、山栀(炒)各6钱,川芎1两,吴茱(炒)、青皮(去瓤)各5钱;脾气虚弱,畏寒易泄者,加白术3两,陈皮1两,干姜(炒)加至7钱;眼目昏暗者,加当归(酒炒)、川芎、菊花各1两,柴胡、黄连(酒炒)、乌犀角各5钱,蔓荆子、防风各3钱;若兼气虚之人,加人参、黄耆各2两;若左尺既虚,有尺亦微,命门火衰,阳事不举,加黑附子(小便浸泡去皮),肉桂(去皮)各7钱,沉香5钱。
摘录《明医杂着》卷一
处方9、豆蔻散处方肉豆蔻2枚,麻黄(去根)1分,木香1分,蛜(虫祁)5个(糯米炒令黄,去末),吴茱萸1铢,白术1分,干姜2铢(炮),大黄8铢(湿纸裹煨),诃黎勒2枚(炮),茯苓(去皮)8铢,甘草1分(炙),附子8铢(炮,去皮),青橘皮2-7片,桂心3铢,槟榔2枚,当归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结胸,壮热恶寒,饮食不下,大小肠秘塞,阴毒昏沉,脐下水结撮痛,四肢逆冷,心躁,不省人事,食症结聚,心下逆满,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大枣3枚,水1盏,煎至7分,食后热服,盖覆。若胸腹内痛,空心服。如稍溏利无妨。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10、龙骨丸处方龙骨5分,柏子仁5分,甘草5分,防风5分,干地黄5分,桂心7分,禹余粮7分,黄耆7分,茯苓7分,白石英7分,人参6分,附子6分,羌活6分,五味子6分,玄参4分,芎藭4分,山茱萸4分,磁石8分,杜仲8分,干姜8分。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目巟)(目巟),气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加至40丸。
摘录《千金》卷二十
处方11、防风散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肤),干姜半两(炮裂,锉),肉挂1两(去皱皮),羌活1两,细辛1两,当归1两,干蝎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破伤风,伤刀中箭,筋脉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12、龙骨散处方龙骨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地榆(去苗,细锉)1两半,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干姜(炮裂)半两,蒲黄(微炒)半两,阿胶(炒令燥)半两,牛角腮(取黄牛角内者,炙令匀焦,锉取末)半两,艾叶末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坠胎后,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生地黄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处方13、龙虎丹处方败龟版(酒炙),虎骨(酒炙),黄柏(酒炙),干姜2钱半,锁阳7钱半,金箔10片,神曲。
制法上为末,糯粉糊为丸。
功能主治痿证。
用法用量方中败龟版、虎骨、黄柏、神曲用量原缺。如懒言语,加山药末7钱。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处方14、白术汤处方白术(锉)1两,甘草(炙,锉)1两,莎草根(炒去毛)1两,草豆蔻5枚(大者,去皮,炒),干姜(炮)半两,陈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气受冷,气逆奔冲,呕哕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5、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槟榔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芷半两,肉豆蔻3分(去壳),桂心3分,丁香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缩砂3分(去皮),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不思饮食,肌体羸瘦少力,腹胁疼痛,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6、百合五味姜附汤处方百合3钱,五味1钱,芍药3钱,甘草2钱,茯苓3钱,半夏3钱,干姜3钱,附子3钱。
功能主治水土寒湿,而有上热目赤痛。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如面赤不热而作疼痛,是无上热,去百合、芍药,加桂枝。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17、龙虎膏处方陈小粉1斤,土木鳖(连壳整炒)2两,川乌5钱,草乌5钱,干姜5钱,白及5钱,花椒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无名痈疽大毒。
用法用量凡疮未成者,漫头敷;已成者,中留1孔;已溃烂者,敷于四围,俱以醋调炖温敷上,外用绵纸贴,干则温醋鸡毛扫上。
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处方18、白附子散别名白附散
处方麻黄(不去节)半两,乌头半两,天南星半两,干姜1分,蝎5个,白附子1两,朱砂1分(研),麝香1分(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寒留于骨髓,脑逆,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风寒客于头中,偏痛无时,久久牵引两目,遂至失眠。
用法用量白附散(《准绳·类方》卷四引《本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附子气味辛甘大热,入足阳明;麻黄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南星气味苦辛温,直入手、足太阴;全蝎气味甘平,入足厥阴,最能行走入络;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朱砂气味苦温,入心;麝香气味辛香,入手足少阴,能引药入络。此因客邪入于头中,偏痛无时,以致失明,非辛香温热能行之药不能搜逐其邪,非温散之药不能送邪达外;外内清平,其病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19、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芎藭1两,大麦糵1两(炒微黄),干姜3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癖气,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枣汤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20、防风散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1两(锉,微炒),羌活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赤箭半两,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细辛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去芦头),白芷半两,莽草3分,麻黄1两(去根节),山茱萸半两,丹参3分,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偏风顽痹,心神冒闷,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21、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诃黎勒1两(煨,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半两(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细辛半两,荜茇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冷,水谷不化,腹胁胀满,或时寒极,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2、防风散处方防风1两半(去芦头),独活1两半,白茯苓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五加皮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桂心1两,芎䓖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肉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23、阿胶散处方薯蓣1两,阿胶(炒)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白术1两,干姜(炮)2钱,桂枝2钱,杏仁(去皮尖)3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咳嗽肺虚,声音嘶败者。
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盏,加乌梅肉1钱,同煎服。
摘录《准绳·伤寒》卷五
处方24、半夏散处方半夏(汤浸去滑,焙干为末,姜汁和作曲,焙干)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2两,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1两,陈橘皮1两(汤洗浸),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3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消食,温胃止逆。主冷痰。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
处方25、当归散处方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1两,芎䓖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脾胃虚冷,心腹胀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26、安胃丸处方神曲1两,当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虚弱,内挟寒湿,邪正相攻,腹中疼痛,大便水谷不消,或冷热客搏,便下赤白,后重频滑,无复节度,虚困无力,肌体羸瘦,下利既久,脾胃增虚,呕哕肠鸣,全减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以粟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27、补真断下丸处方阳起石(煅)、细辛(去叶)、赤石脂(煅)、川椒(去目合口,炒出汗)、肉豆蔻(面裹,煨)、白矾(枯)、干姜(炮,洗)、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硫黄3两(别研)(1方加钟乳粉)。
制法上为细末,稀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寒泄泻,注下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28、回阳丹处方干姜1两,牡蛎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痼冷。
用法用量以火酒调稠,搽手上,男子用双手揉外肾即愈;女子以男子手搽药,急按两乳,仍揉擦热,汗出则愈。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29、参术散别名参术汤
处方人参、白术(去芦,炒)、干姜(炮)、白豆蔻仁、缩砂仁、丁香、橘皮、甘草(略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脾虚痛,虚实泄泻。
用法用量参术汤(《类证治裁》卷六)。
摘录《得效》卷四
处方30、回阳丹处方硫黄半两(细研入),木香半两,荜澄茄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桂心半两,干蝎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气胀,脉候沉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频服。以热酒1盏投之,以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31、附子理中汤别名理中汤、附子补中汤、参附理中汤
处方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主脾胃虚寒,腹痛食少,泄利呕逆,口噤肢厥,以及寒厥痼冷,霍乱脏毒,阴斑瘴毒,喉肿疮疡,口舌生疮,脉沉迟或沉细;并治阴盛格阳,发热烦躁。
用法用量理中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八引《澹寮》)、附子补中汤(《准绳·类方》卷六)、参附理中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各家论述《医方考》:人参、甘草、白术之甘温,所以补虚;干姜、附子之辛热,所以回阳。
临床应用1.中寒: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齐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关脉差甚。裕齐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观之,六脉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寒无可疑者。答云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当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愈。2.内伤转疟:袁继明素有房劳内伤,偶因小感,自煎姜葱汤表汗,因而发热,三日变成疟疾。余诊其脉豁大空虚,且寒不成寒,热不成热,气急神扬,知为元阳衰脱之候。因谓其父日:令郎光景,窃虑来日疟至,大汗不止,难于救药。倘信吾言,今晚急用人参二两,煎浓汤预服防危。渠父不以为意。次日五鼓时,病者精神更觉恍惚,扣门请救,及觅参至,疟已先发矣!余甚旁徨,恐以人参补住疟邪,加救急无益也。只得姑俟疟热稍退,方与服之,服时已汗出粘濡,顷之果然大汗不止,昏不知人,口流白沫,灌药难入,直至日暮,白沫转从大孔遗出。余喜曰:白沫下行可无恐矣。但内虚肠滑,独参不能胜任。急以附子理中汤,连进四小剂,人事方苏能言,但对面谈事不清。门外有探病客至,渠忽先知,家人惊心为崇。余曰:此正神魂之离舍耳!吾以独参及附子理中驷马之力追人,尚在半返未返之界,以故能知宅外之事。再与前药,二剂而安。3.痢疾:陈三农治一妇,久痢不止,口干发热,饮食不进,犹服香连等药,完谷不化,尚谓邪热不杀谷,欲进芩、连,数日不食,势正危迫,诊之脉大而数,按之极微,询之小便仍利,腹痛喜手按,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小便利则不热可知,腹喜按则虚寒立辨,亟进附子理中汤,待冷,与服一剂而痛止,连服数剂而愈。4.腹痛: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泻,两手足扪之则热,按之则冷,其脉轻诊则浮大,重诊则微细,此阴寒之证也,急服附子理中汤,不应仍服,至四剂而愈。5.阴证伤寒:刘铭彝,年二十八岁,天台县知县。腊月二十八日,去西乡白坭坦,返回即伤阴寒。恶寒甚剧,战栗动摇,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中黑而滑,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初服麻黄汤不应,继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温下理中以祛寒。高丽参一钱、炒白术二钱、淡附片一钱半、炒川姜一钱、炙甘草一钱、葱白九枚、生姜二钱。服一剂,即遍身大汗,寒邪悉退而愈。
摘录《三因》卷二
处方32、当归活血汤处方当归1钱,芍药1钱,抚芎1钱,桃仁(去皮尖)1钱,红花5分,牡丹皮3分,香附3分,乌药3分,枳壳(去瓤)3分,青皮3分,官桂3分,干姜(炒黑)3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血郁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血结硬痛加大黄。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33、龙齿丸处方龙齿3分,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柏子仁3分,防风3分(去芦头),独活3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干姜3分(炮裂,锉),桂心3分,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桔梗半两(去芦头),茯神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风邪惊悸,心气不定,吃食少,四肢瘦损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4、参曲散处方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3分,甘草(炙)3分,陈曲(炒黄)3分,诃黎勒皮3分,白术3分,京三棱(煨熟)3分,干姜(炮)3分,白槟榔(锉)3分,木香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气攻两胁痛,口内唾痰,心胸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35、白术圣散子处方御米壳2两(蜜炒),当归、肉豆蔻、缩砂、石榴皮、诃子、干姜(炮)、陈皮、白术、甘草、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泻痢久不愈,并妇人产后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入乳香少许,同煎和滓服。
摘录《宣明论》卷十
处方36、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3分(煨,用皮),木香3分,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3分(锉,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牛膝3分(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肉桂3分(去皱皮),干姜半两(炮裂,锉),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白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芍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腹胁胀满,肌体羸瘦少力,大小便不调,或加气促,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牛犬肉、苋菜。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7、防风汤处方防风(去叉)、泽泻、桂心、杏仁(麸炒,去皮尖)、干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中风挟暑,卒然晕倒,面青黑,四肢缓弱,喜伸欠,口喎[音 wāi]斜,四肢不仁,好笑。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二
处方38、当归散处方当归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伏龙肝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吐血,目眩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39、赤石脂散处方赤石脂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白术1两,艾叶1两(炒令微黄),龙骨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梨勒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腹痛,下痢赤白,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40、龙骨丸处方龙骨4两,干姜2两,甘草2两,桂心2两(一方用人参3两,地黄3两)。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虚冷下血,及谷下昼夜无数;兼治产后恶露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暖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经》言:龙骨治泄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兼干姜、桂心温散寒结;甘草专和胃气,为冷痢之专药;姜、桂辛散,不须复用向导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41、当归丸处方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大黄(煨,锉)半两,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牡丹皮半两,芎䓖半两,虻虫(糯米炒)70个,水蛭(糯米炒)70个,桂(去粗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积脐下结块,痛如锥刺,或下赤白,月水不调,腰背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2、地黄散处方熟干地黄(焙)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43、北亭丸处方缩砂仁4两,胡椒4两,肉桂4两(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附子4两(炮,去皮脐),川芎4两,当归4两(去芦、锉碎),陈皮4两(去白),干姜4两(炮),甘草(炙)4两,青盐2两(别研),北亭(即硇砂,醋淘去砂石,别研)2两,白术(别研)3两,五味子(拣)1两半,阿魏(醋化,去砂石)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银、石锅,纳入好酒、醋5升,白沙蜜10两,先下北亭、阿魏、青盐3味,并好头面1升,同煎稠粘,便下药末半斤以来,更煎如稀面糊,渐渐入药末煎得所,离火取出,更以干药末和搜成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元气弱,久积阴冷,心腹胁肋胀满刺痛,面色青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食少多伤,噫气吞酸,哕逆恶心,腹中虚鸣,大厦泄利,胸膈痞塞,饮食不下,呕哕霍乱,体冷转筋,及五膈五噎,痃癖瘕聚,翻胃吐食,久痛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微嚼破,空心生姜盐汤送下;温酒亦得。
注意忌羊血、豉汁。
摘录《局方》卷五
处方44、归连丸处方阿胶(捣碎,炒如珠)3两(以醋四升煮成膏),黄连3两,当归3两,干姜2两,木香1两5钱。
制法上为末,用阿胶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下痢,无以新久,及冷热脓血,肠滑里急,日夜无度,脐腹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女科百问》卷下
处方45、补益熟干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2两,泽兰1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延胡索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半两(去苗),续断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芍药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藁本半两,艾叶3分(微炒),黄耆1两(锉),五味子3分,庵闾子3分,芎䓖半两,牡丹1两,白茯苓3分,柏子仁1两,薯蓣3分,龙骨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蛇床子3分,白术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损,经络不调,四肢羸瘦,脐腹虚冷,困乏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46、艾叶饮处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断,心闷气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47、建胃丹别名健胃丹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矾1分(枯,令汁尽),乌梅肉(炒)半两,龙骨半两,白石脂半两,神曲(炒)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泄痢兼脓血,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健胃丹(《卫生总微》卷十一)。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
处方48、甘草干姜汤处方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功能主治诸疝泄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
处方49、龙骨散别名温中龙骨散
处方龙骨3两,黄柏2两,半夏2两,灶中黄土2两,桂心2两,干姜2两,石韦1两,滑石1两,乌贼骨4两,代赭4两,白僵蚕5枚。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腹下十二病绝产: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脏坚,六曰脏癖,七曰阴阳患痛,八曰内强,九曰腹寒,十曰脏闭,十一曰五脏酸痛,十二曰梦与鬼交。
用法用量温中龙骨散(《准绳·女科》卷一)。白多者,加乌贼骨、僵蚕各2两;赤多者,加代赭5两;小腹冷,加黄柏2两;子脏坚,加干姜、桂心各2两。
注意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龙骨散专清子脏。方中龙骨、代赭、灶中黄土,各司症瘕坚结,赤沃漏下,胎漏下血之任;桂心、干姜、半夏,各司通经散结,温中涤秽,下气运痰之任;滑石、石韦、黄柏,各司湿热留着,癃闭不通,阴伤蚀疮之任;乌贼、僵蚕,各司散血行经,祛风化痰之任。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50、京三棱丸处方京三棱2两(微煨,锉),川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硼砂1两(细研),干姜1两(炮裂,锉),雄雀粪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硼砂令匀,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积症癖气不差散,令人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方中硼砂,《普济方》引作“硇砂”。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51、大风引汤别名风引汤
处方独活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干姜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黄耆2两,防风2两,桂心1两,附子(炮)1两,大豆2升(熬去皮)。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肉极虚寒,则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名曰厉风,内虚外实,腰脚疼弱。脾痹四肢解惰。
用法用量风引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醋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52、别离散别名寄生散
处方杨上寄生3两,术3两,桂心1两(一方3两),茵芋1两,天雄1两(炮),蓟根1两,菖蒲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炮),干姜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女风邪,男梦见女,女梦见男,悲愁忧恚,怒喜无常,或半年或数月日复发者。
用法用量寄生散(《圣济总录》卷十四)。按:方中杨上寄生、蓟根,《千金》作“桑寄生”、“茜根”。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
处方53、防风汤处方防风1两,白术1两,防己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半两,桂心半两,蜀椒100枚(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眩呕逆,水浆不下,食辄呕,起即眩倒,发作有时,手足厥。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为3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54、导痰汤处方台芎2两,香附8两,陈皮1两,苏叶1两,干姜1两。
功能主治痰注胁痛。
摘录《脉因症治》卷二
处方55、红阿胶丸处方红阿胶半两(炙),木香1分,人参1分,麝香4铢(研入),菌桂1分(生用),龙脑2铢(研),虎骨10铢(酥炙),海桐皮10铢,麻黄半两,黄耆半两,白藓皮8铢,附子半两(炮令析,去皮),茯苓10铢(去皮),当归8铢,白芷8铢,狼铢8铢,半夏8铢(姜汁煮,洗去滑),芎䓖半两,蝉壳21个,犀角1分,天南星8铢(酒浸1夕),白僵蚕1分,羚羊角1分,防风8铢,白花蛇1两(酒浸,酥炙,去骨),乌蛇1两(酒浸,酥炙,去骨),蛜(虫祁)21个(去首足,麸炒),桔梗8铢(去头),干姜4铢(炮),天麻1分。
制法上锉细,焙过,捣罗为散,炼蜜合和,却入臼内捣一千杵,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保安五脏,出颜色,强筋力。主产后10日至100日内,一切风并血虚,及丈夫急中风,并瘫缓风。
用法用量每服1粒,空心无灰酒研下。产后日常服1粒,保无疾。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四引《王岳产书》
处方56、豆蔻丸处方肉豆蔻(去壳,炮)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术2两,京三棱(煨,锉)1两半。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进食,正脾元。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57、补脾散处方木香半两,草豆蔻(白面裹,慢火煨令焦,去皮并面)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茴香子(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荆三棱(炮)1两,陈曲(炒)2两,大麦糵(炒)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腹内虚鸣泄泻,食气结块,憎寒壮热,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炒生姜盐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处方58、补脾散处方麦糵(炒)3两,神曲(炒)2两,茴香(炒)1两,草果(逐个用面裹,煨熟)1两,厚朴(制)1两,干姜(炮)1两,陈皮1两,木香(生)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泄不止,食积不消,症瘕块结,大肠滑泄,脏毒下利,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脾泄泻,诃子汤入盐,调下2钱;脾虚,肠鸣,气不和,泻不止,炒姜酒调下;常服盐汤点,空心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十一
处方59、艾叶饮处方艾叶(陈者)半两,干姜(炮)3分,当归(炙,锉)3分,芎藭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漏胎,淋沥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空心、日午、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60、诃黎勒丸处方诃黎勒皮2两,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1两,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久不下食,心胸妨闷,多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日不问早、晚,常含1丸,咽津;如患甚,即将1丸嚼破,以煎汤送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