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别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味苦;辛;性温,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小编整理出含有紫菀的处方共68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贝母丸处方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细辛3分,桂心1两,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百合(半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喘促咳嗽,言语声嘶,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绵裹,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2、白术丸处方白术3分,黄耆1两(锉),牡蛎3分(烧为粉),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1两,川乌头2分(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芍药3分,当归3分(锉,微炒),诃黎勒皮3分,细辛半两,桂心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葵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紫菀3分(去苗土),槟榔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气,不能食,心胁下满,四肢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3、加味紫菀汤处方紫菀(炒)1钱,阿胶(蛤粉炒成珠)1钱,知母1钱,贝母1钱,桔梗5分,生甘草5分,人参5分,茯苓5分,五味子12粒,牛蒡子5分,金银花5分。
功能主治肺痿,久而气极,劳热自汗,皮毛枯悴,气息奄奄,咳嗽稠痰,喉间腥臭,且或吐血,痿而变痈,肺气虚极而邪火愈盛。
各家论述方中紫菀辛苦温,升达阳气,以解胸膈之郁热,理上焦血,散逐痰涎,去肺间郁积;阿胶补润肺金,固气理血,散热滋阴;知母清肺金而滋肾水,以济妄火;贝母去热痰,开郁结,清热解毒;二母皆能金以生水,水济火则还以保肺;桔梗散肺邪,降肺逆;生甘草补土生金,且能解毒;气虚者,必人参以补之;茯苓亦补土生金,而能渗膈间邪湿;五味子补肺敛气,久嗽肺伤,肺叶焦痿,此当必用;牛蒡子功专治肺,利咽膈,止嗽除痰;金银花解百毒。肺痈邪实宜急治,肺痿正虚宜缓养,且已虚则不容更破,而外邪未尽祛,则未可峻补,此方最为适宜也。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处方4、加味固本胶处方生地、熟地、桔梗、茯苓、天冬肉、玄参、川贝、百合、阿胶、紫菀、麦冬肉、甘草。
制法白蜜2斤收胶。
功能主治虚劳。
摘录《理虚元鉴》卷下
处方5、白茯苓散处方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诃黎勒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紫菀(去苗土)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6、冬花散处方冬花蕊8分,粟壳(蜜炙)8分,桔梗8分,枳壳8分,苏子8分,紫菀8分,知母8分,桑皮(炒)2钱,石膏2钱,杏仁2钱。
功能主治止嗽下气主经水从口鼻出,咳嗽气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宁坤秘籍》卷上
处方7、化癣神丹处方玄参1两,麦冬1两,五味子1钱,白薇1钱,鼠粘子1钱,百部3钱,甘草1钱,紫菀2钱,白芥子2钱。
功能主治补肾水,益肺气,杀虫。主咽门生喉癣,喉咙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8、白前汤处方白前2两,木通(锉)2两,防己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紫色)3两,桑根白皮(锉、炒)3两,紫菀头50枚。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肺痿咳嗽日久,喘急,仰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良久温服,日3次。胸中有脓者,当得吐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9、六合汤处方紫菀(洗去土,锉,炒)、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去枝梗子)、人参(去芦)、甘草(炙)、紫苏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肺虚作嗽喘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蜜少许,煎至5分,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
处方10、二冬汤处方天门冬1钱半(去心),麦门冬1钱(去心),款冬花1钱,紫菀茸1钱,桔梗1钱,甘草3分,广陈皮1钱,川贝母1钱,百合1钱,马兜铃1钱,阿胶1钱。
功能主治肺火而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二
处方11、贝母散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3分(去苗土),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12、二茸丸处方紫菀茸1两,鹿茸1两,枇杷叶1两,款冬花1两,杏仁1两,木通1两,桑白皮1两,大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吐血,酒色过度。
用法用量临卧白汤嚼下。
摘录《医统》卷四十二
处方13、加减清肺汤处方白茯苓、当归、生地、白芍、紫菀(酒炒)、玉竹(蜜炒)、百合(蜜炒)、柏叶、甘草。
功能主治吐血起初,兼外感者。
用法用量童便、水酒为引。
摘录《医钞类编》卷七
处方14、加减射干鼠粘汤处方射干1钱1分,山豆根1钱1分,白僵蚕1钱1分,鼠粘子1钱2分,紫草茸1钱2分,紫菀1钱2分,桔梗1钱,石膏1钱,诃子1钱,木通1钱,升麻8分,蝉蜕8分,甘草5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痘症,热毒上冲,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4-5钱,水煎,食远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15、二母丸处方知母1两,贝母1两,细辛5分,杏仁(去皮)7分,紫菀3分,款冬花3分,麻黄4分。
制法上为末,以猪肺1个煮烂,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喘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桑白皮煎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16、冷哮丸处方麻黄、生乌、细辛、牙皂肉、蜀椒、生白矾、半夏曲、胆星、生草、杏仁、紫菀、款冬花。
制法上为末,姜汁调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散寒化痰,平喘止哮。主哮证遇冷即发,属中外皆寒者。
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本方用量:麻黄、川乌、细辛、蜀椒、白矾、牙皂、半夏曲、陈胆星、杏仁、甘草各1两,紫菀茸、款冬花各2两。
注意气虚少食,及痰中见血,营气受伤者禁用;忌食五辛发物。
摘录《证治宝鉴》卷五
处方17、白前汤处方白前1两半,杏仁14枚(去双仁尖皮,炒),紫菀(去苗土)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大麻仁(净淘,研细)。
制法上8味,除大麻仁旋入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喘闷,背膊烦疼,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数沸,入研麻仁半钱匕,再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18、白前散处方白前2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紫菀半两(去苗土),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热咳嗽,心肺气壅,胸膈烦疼,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19、贝母煎处方贝母3两,紫菀2两,五味子2两,百部根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者,研)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暴热咳。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和地黄汁3升,生麦门冬汁1升,白蜜5合,好酥2合,生姜汁1合;又先取地黄,麦门冬及汤汁和煎减半;纳酥、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煎成。取如枣大,含咽之,日3夜2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咸物。
摘录《外台》卷九引《延年秘录》
处方20、贝母饮别名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半,百合1两半,紫菀(去苗)1两,桑根白皮1两,桔梗(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大黄(蒸)7钱半,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脏热,咽喉及口干,咳嗽气促,痰壅。
用法用量贝母汤(《原书卷一二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21、半夏汤处方半夏(汤洗7遍,姜汁制,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3分,诃黎勒(煨,取皮)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22、半夏汤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焙)3分,桔梗(锉)3分,槟榔2枚(煨,锉),桑根白皮(炙,锉)半两,百部(焙)半两,贝母(去心,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款冬花半两,吴茱萸(水浸1宿,焙干,炒)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泽漆叶1分,旋覆花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咳嗽,兼肺劳涕唾稠粘,及有脓血,皮肤干焦,作则寒热,饮食不下,喘息不调,日渐瘦悴,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23、半夏丸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半两,芎藭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贝母(去心,微炒)半两,桑根白皮(锉碎,炒)半两,款冬花(去枝梗,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紫菀(去苗土,焙)1两,干姜(炮裂)半两,钟乳(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细)半两。
制法上药先将前十味捣罗为细末,与钟乳、杏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胸满,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24、安营散处方生地5两,通草1两半,人参1两半,紫菀2两,灯心1两半,当归3两,车前子3两,麦冬3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子淋涩痛,脉微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3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妊娠湿热伤阴,气不施方,故小便涩痛,淋沥不已焉。生地滋阴壮水;木通利水通淋;麦冬清心润肺,以资水之上源;人参扶元补气,以助脾之气化;当归养血荣经脉;紫菀润肺,达州都;车前子清肺火,善利水道;白灯心降心火,兼利小便;为散水煮,俾湿热并解,则气化有权,而小便清利,何涩痛淋沥之不已,胎孕无不安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25、半夏丸处方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1两,款冬花3分,桂心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紫菀1两(去苗土),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3分(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26、白前散处方白前1两,紫菀1两(去苗土),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大戟1分(锉碎,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咳嗽,坐卧不得,喉中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27、加减息奔丸处方川乌头1钱,干姜1钱半,人参2钱,厚朴8分,黄连1两3钱,紫菀1钱,巴豆霜4分,桂枝3钱,陈皮1钱半,青皮7分,川椒(少去汗)1钱半,红花少许,茯苓1钱半,桔梗1钱,白豆蔻1钱,京三棱1钱半,天门冬(去心)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主仲夏合,其积为病,寒热喘咳,气上奔,脉涩。
用法用量初服2丸,1日加1丸,2日加2丸,加至大便微溏利为度,再从2丸加服,食前煎生姜汤送下。
注意忌酒、湿面、五辛大料热物之类,及生冷硬物。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二
处方28、杏参饮处方人参 桑白皮 橘红 大腹皮 槟榔 白术 诃子(面裹,煨,取肉)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炒)紫菀(洗)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肺气,化痰平喘。治因坠堕惊恐,疲劳筋力,喘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紫苏叶7叶,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9、二母汤处方茯苓半两,麻黄2钱(去节),知母半两(哈粉炒),贝母半两(焙),马兜铃半两,桑白皮半两(蜜炙),汉防己1两(生),阿胶1两(炒),甘草半两(蜜炙),五味子1两,人参半两,紫苏2钱,罂粟壳半两(蜜炙),紫菀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寒热嗽喘上满,有痰吐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白糖1块,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
处方30、化毒汤处方杏仁、牡丹皮(去心)、黄芩、虎杖、麻黄(去根节)、木香、芍药、柴胡、升麻、紫菀、贝母(去心)、连翘、荆芥穗、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化热毒。主肝肺热毒,蒸郁脏腑,因生积滞,其积者,如腐烂瘀血之类,热毒炽盛,大肠干涸;又因色伤,小肠虚冷,水道乘虚,只行于小肠,故小便常数,而疼痛不可胜忍。
用法用量服此汤后,非时以葱汤洗谷道,并纳药于谷道中,令上下相感,引水道下入大腑,即自然小便不数,疼痛自止也。缘此病大肠热竭津液,小肠虚损,下热药,通小肠,则大肠愈涸,而病愈增;下冷药,通大腑,则小肠愈数,而病不减。当此之际,医之莫不为难也。尝以此方治之得验。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
处方31、复方清肺止咯汤处方桑叶9克,桑皮9克,地骨皮15克,生甘草9克,生地15克,地榆15克,枇杷叶12克,炙紫菀15克,黄芩9克,黛蛤散15克(包)。
功能主治平肝清肺,宁络止血。主肺有燥热,肝火亢盛,灼伤肺络,迫血妄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黄文东方
处方32、禹余粮丸处方禹余粮 乌贼骨 吴茱萸 桂心 蜀椒各75克 当归 白术 细辛 干地黄 人参 芍药 芎藭 前胡各38克 干姜90克 矾石8克 白薇 紫菀 黄芩各23克 蟅虫30克
制法上十九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积冷坚癣。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酒送下20丸,一日二次。无效则加量。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33、玉华散处方甜葶苈90克(纸上焙香)桑白皮15克 天门冬15克(去心)百部7.5克 马兜铃15克 半夏15克(汤洗七次,姜制)紫菀(去土)15克 杏仁15克(去皮、尖)贝母15克(炮)百合15克 甘草7.5克(炒)人参(去芦头)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泻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5枚,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34、交泰丸处方干姜(炮制)0.9克 巴豆霜I.5克 人参(去芦)肉桂(去皮)各3克 柴胡(去苗)小椒(炒去汗,并闭目去子)白术各4.5克 厚朴(去皮,锉,炒。秋、冬加至21克)酒煮苦楝 白茯苓 砂仁各9克 川乌头(炮,去皮、脐)13.5克 知母12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吴茱萸(汤洗七次)15克 黄连(去须。秋、冬减至4.5克)皂角(水洗,煨,去皮、弦)紫菀(去苗)各18克
制法上药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升阳泻阴,调营和中。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35、杏仁煎别名杏仁桑皮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处方杏仁30克(去皮、尖、双仁,熬)通草12克 紫菀 五味子各6克 贝母12克 桑白皮15克 蜜30毫升 砂糖30克 生姜汁30毫升
制法上九味,切。
功能主治治暴匆咳嗽,声音不出。
用法用量以水1.8升,煮五味,取600毫升,去滓,内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搅,微火上煎取400毫升。初服20毫升,后稍增量,日二夜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蒜、面、炙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36、润肺止嗽方处方松子肉9克 贝母 紫菀各4.5克 知母牛膝各3克 枇杷叶 菊花各9克
功能主治治水亏金燥,火盛刑金,喉干声哑。
用法用量水煎,睡时温服。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37、竹茹紫菀汤处方紫菀 天冬各30克 桔梗15克 甘草 杏仁 桑皮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竹茹1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38、镇心汤处方防风 当归 大黄各10克 泽泻8克 白蔹8克 菖蒲 人参 桔梗各6克 白术 甘草各20克 紫菀 茯苓各4克 秦艽12克 桂心 远志 薯蓣 石膏各6克 大豆卷8克 麦门冬10克 粳米30克 大枣15枚 干姜4克 附子 茯神各6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津纳药,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39、旋复花汤处方旋复花 甘草(炙)牡蛎(末)各7.5克 萎蕤 紫菀(洗去土)桔梗(锉,炒)各15克 生地黄汁 生姜汁各60毫升
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唾稠涎,身体羸瘦,喘急盗汗。
用法用量上八味,除生地黄汁、生姜汁外,均细锉。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生姜汁各少许,再煎取1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40、补气化痰汤处方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茯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功能主治补气平喘,止咳化痰。主肺肾亏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绍南方
处方41、清毒利肺汤处方南沙参30克,北沙参30克,天冬15克,桃仁9克,杏仁9克,川贝9克,浙贝9克,地骨皮15克,夏枯草15克,蛤壳30克,全瓜蒌30克,前胡9克,紫菀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草河车30克,石斛30克。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解毒化瘀。主阴虚毒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北京市中医院方》
处方42、定肺汤处方紫菀茸 北五味子 橘红 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上气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紫苏5叶,食后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
处方43、清肺化痰汤处方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降逆止咳。主温邪犯肺。
用法用量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摘录郭中元方
处方44、紫菀散处方紫菀30克(洗,去苗、土)桔梗30克(去芦头)茅根6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川朴消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清肺泄热,化痰止咳。治肺脏壅热,心胸满闷,嗽逆食少,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45、款冬煎别名款冬花煎(《外台秘要》卷九)。
处方款冬花 干姜 紫菀各90克 五味子60克 芫花30克(熬令赤)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新久咳嗽。
用法用量先以水1升,煮款冬花、五味子、紫菀三味,取350毫升,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蜜300毫升投于汤中,铜器内微火煎令如糖。每服半枣许,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46、煮肝散处方紫菀 桔梗 苍术 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肝痿脚弱,及伤寒手足萎缩不随者。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每次12克,加入羊肝半具,大竹刀切,勿犯水,勿令血散,再加盐、醋。葱、姜、酒同煮熟,空腹时服,每日三次。
摘录《苏沈良方》卷二
处方47、华盖散处方甜葶苈15克 苦葶苈15克(并用纸隔炒)茯苓 人参 细辛 干姜(炮)桔梗(锉,炒)杏仁(去皮、尖,麸炒)紫菀 款冬花 甘草(炙)陈皮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羊肺1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与药末拌和,再研匀,药尽为度。将药泥在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脏气不足,痰饮内停,咳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盐汤或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处方48、养肺汤处方紫菀(焙)半夏(汤洗七次)款冬花 阿胶(炙)各30克 人参 桂心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养肺胃。治肺胃虚寒,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糯米5粒,煎至75毫升,时时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
处方49、养肺去痿丹处方金银花9克 生甘草1.5克 生地黄6克 麦冬9克 紫菀1.5克 百部1.5克 百合6克 款冬花1克 贝母1克 白薇1克
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已久,肤黄肌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气息奄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处方50、清肺汤别名紫菀汤(《普济方》卷一八四)。
处方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诃子(煨,去核)各60克 汉防己3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上气咳逆,喉中如水鸡声,喘息不通,呼吸欲绝,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鸡子白皮1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51、紫石英丸处方紫石英60克(细研,水飞过)细辛30克 厚朴3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椒30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桔梗30克(去芦头)鳖甲45克 (生用)防风30克(去芦头)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硫黄30克(细研)牡蒙22克 人参22克(去芦头)桑寄生22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白僵蚕15克(微炒)续断1.5克 紫菀15克(洗,去苗、土)杜蘅15克 牛膝15克(去苗)白薇30克 当归30克(锉碎,微炒)桂心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冲任。治妇人子脏久积风冷,阴阳不能施化,以致久不受孕者。(不孕)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以温酒送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52、天冬紫菀酒处方天门冬200g 紫菀10g 饴糖10g 白酒1000ml
炮制将药洗净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饴糖一起放入净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7~10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主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用法用量每次10~30ml,每日2次。
摘录《肘后备急方》
处方53、半夏散处方紫菀(去苗.净洗)、五味子(捡净)、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五两;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各二两半。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百部圆处方天门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黄芪、百部根,各六两;瓜蒌根十六两,紫苏、紫菀(去苗.洗)、马兜铃,各二十二两;黑参八两,肉桂(去粗皮)四两。
炮制上同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调,咳嗽喘急,胸膈烦闷,唇干口燥,面目浮肿,咽嗌不利,积久不差。咯唾脓血者,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煎乌梅甘草汤温下,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5、橘红丸处方化橘红75g 陈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苏子(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蒌皮50g 浙贝母50g 地黄50g 麦冬50g 石膏5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6、松花散方处方松花4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紫菀15克(去苗)百合15克 薯蓣30克 人参15克(去芦头)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生干地黄30克 白茯苓15克 茜草根15克(锉)刺蓟15克 艾叶7.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吐血久不止。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处方57、止咳宝片处方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薄荷素油
性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黑色;味微苦、咸。
炮制以上十四味,除薄荷素油、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外,紫菀、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成稠膏;其余桔梗等九味,粉碎成粗粉,混匀;用60%乙醇浸渍二次,每次48小时,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与紫菀、甘草稠膏合并,加辅料适量,干燥,粉碎,加罂粟壳浸膏、氯化铵,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薄荷素油,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功能主治理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外感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而黏,咳甚而喘或原有咳喘,因寒而发,痰多不易咯出以及慢性支气管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久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本品连服七日为一疗程,可以连续服用三至五个疗程。
注意孕妇、婴儿及哺乳期妇女忌服。肺热、肺燥之干咳及咳痰带血者慎用。服药期间不宜再受风寒,并禁食冷物、辣椒及各种酒类。
规格0.25g
贮藏密封,避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人参黄蓍散处方天门冬(去心)三十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知母、桑白皮(炒)、赤芍药、黄蓍、紫菀、甘草,各十五两;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秦艽(去土)、生干地黄、地骨皮,各二十两;人参、桔梗,各十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黏,时有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9、温白圆处方川乌(炮.去皮.脐)二两半,柴胡(去芦)、桔梗、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炒)、菖蒲、紫菀(去苗.叶及土)、黄连(去须)、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人参、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皂荚(去皮.子.炙)、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炒.研),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巴豆匀,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腹积聚,久症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十种水病,八种痞塞,翻胃吐逆,饮食噎塞,五种淋疾,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疟疾连年不瘥。及疗一切诸风,身体顽痹,不知痛痒,或半身不遂,或眉发堕落。及疗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疰忤,及癫。或妇人诸疾,断续不生,带下淋沥,五邪失心,愁忧思虑,意思不乐,饮食无味,月水不调。及腹中一切诸疾,有似怀孕,连年累月,羸瘦困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药,无不除愈。
用法用量每服三圆,生姜汤下,食后或临卧服,渐加至五、七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射干汤处方射干3克 半夏1.5克 桂心1.5克 麻黄 紫菀 甘草 生姜各3克 大枣20枚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咳逆,喘息如水鸡声。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纳蜜100毫升,煎一沸,分十次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