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甘;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小编整理出含有竹茹的处方共41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01~360共60个。
处方1、薷苓清暑汤处方藿香4.5克,香薷4.5克,茯苓6克,陈皮3克,厚朴3克,麦冬2.4克,人参2.4克,白术9克,泽泻4.5克,甘草3克,草豆蔻2.1克,竹茹1.5克,砂仁1.5克,生姜3片,乌梅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利湿安胎。主外感暑邪。(妊娠外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2、五味子汤处方五味子 桔梗 紫菀 甘草 续断各6克 地黄 桑根白皮各15克 竹茹9克 赤小豆15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咳嗽,唾中有脓血,痛引胸胁。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3、芦根饮子处方芦根60克(锉)麦门冬90克(去心)人参30克(去芦头)黄耆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淡竹茹30克
制法上药锉碎和匀。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降逆。治脾胃积热,耗气伤阴,胸膈烦壅,呕哕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克,以水230毫升,入生姜15克,煎至160毫升,去滓,入蜜10克,生地黄汁18毫升,更煎一二沸,不计时候,分二次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4、橘皮竹茹汤别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益胃清热。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5、左金汤处方川连(或生,或炒,随酌)吴茱萸(汤泡)制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枳壳 竹茹
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寒,心烦热渴。
用法用量加藿香,水煎服。
摘录《随息居霍乱论》卷下
处方6、橘皮竹茹汤处方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 半夏(汤洗7次)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和胃清热。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7、加味温胆汤处方陈皮 半夏(制)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实 竹茹 黄芩各3克 黄连2.4克 麦冬6克 芦根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胃生津,降逆止呕。治妊娠恶阻,胃中有热,呕吐,心中烦热愦闷,喜饮凉浆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8、加味温胆汤处方香附7.2克 橘红3.6克 半夏 竹茹 枳实各2.4克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化痰养心。治失志郁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9、清热和胃丸处方川连(生)15克 栀子(生)15克 竹茹15克 麦冬(去心)15克 连翘(去心)12克 山楂30克 神曲(炒)30克 麦芽(炒)30克 陈皮12克 枳实(麸炒)15克 大黄15克 甘草(生)9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清热和胃,消食导滞。治小儿食痫。面黄腹满,吐利酸臭,时时发搐。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用白开水化开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10、人参麦冬散处方人参 茯苓 黄芩 麦冬 知母 炙草 生地各等分 竹茹10克
功能主治治孕妇心惊胆怯,终日烦闷不安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11、清膈饮处方枇杷叶 竹茹各3克 生半夏 茯苓各4.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呕吐,不能进食。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水煎,沮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处方12、顺气消滞汤处方陈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白茯苓(去皮)9克 丁香0,9克 柿蒂2个 黄连(姜炒)0.6克 神曲(炒)6克 香附6克 白术4.5克 竹茹12克 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顺气消滞,降逆和胃。治食后气滞呃逆,连声不止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13、益气除痰汤处方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除痰通瘀。主气虚痰浊。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邓铁涛方
处方14、橘皮汤处方橘皮45克 甘草15克 人参7.5克 竹茹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发热,误用汗法,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人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15、止眩汤处方钩藤30克,菊花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5克,白术10克,夏枯草12克,生地30克,车前子30克,怀牛膝15克,珍珠母30克,枸杞子12克。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化痰止眩。主风痰上扰。(美尼尔氏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郝朴方
处方16、清心温胆汤别名清心抑胆汤(《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麦门冬(去心)2.4克 川芎1.8克 人参1.8克 远志(去心)1.8克 甘草1.2克 当归(酒浸)白芍(酒浸)白术(去芦,炒)茯苓(去皮)陈皮3克 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竹茹 石菖蒲 香附(炒)黄连(姜汁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痫病,突然晕倒,身软咬牙,吐涎沫,不省人事,醒后外观如常人。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生姜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17、二六汤处方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开窍化痰。主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斯炽方
处方18、清瘴汤处方青蒿 柴胡 茯苓 知母 陈皮 半夏 黄芩 黄连 枳实 常山 竹茹 益元散
功能主治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治瘴疟,热重寒轻,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壮热不寒,加石膏;热盛津伤,口渴心烦,舌红少津者,加生地、玄参、石斛、玉竹;神昏谵语者,急用紫雪丹或至宝丹清心开窍。
备注方中黄芩、黄连、知母、柴胡清热解毒;青蒿、常山祛邪除瘴;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清胆和胃;益元散清暑利湿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瘴之功。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19、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处方黄连 竹茹 橘皮 半夏
功能主治清胃化湿,理气降逆。治湿热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20、加味温胆汤处方姜竹茹9克,姜半夏9克,陈皮9克,云苓9克,炙甘草9克,枳实4.5克,葛根25克,丹参25克,钩藤15克,生磁石15克。
功能主治平肝泻火,化痰降气。主肝阳上亢,痰火内扰。(美尼尔氏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2剂。
摘录张笑平方
处方21、举肺汤处方桔梗 甘草 天冬 竹茹 阿胶 沙参 贝母 百合
功能主治治肺痿久嗽,阴虚内热。寒热往来,气急咳嗽,烦闷多唾,或咳痰带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22、生芦根饮处方生芦根(切)30克 青竹茹30克 粳米9克 生姜3克
制法上四味,嚼咀。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治伤寒后,哕,干呕,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服。不止,服三剂。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二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23、高枕无忧散处方人参15克 软石膏9克 陈皮 半夏(姜汁浸,炒)白茯苓 枳实 竹茹 麦门冬 龙眼肉 甘草各4.5克 酸枣仁(炒)3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养心化痰。治心气不足,痰涎内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处方24、三石汤处方飞滑石9克 生石膏15克 寒水石9克杏仁9克 竹茹6克(炒)银花9克(花露更妙)金汁30毫升(冲)白通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宣通三焦。治暑湿弥漫三焦,邪在气分,身热汗出,面赤耳聋,胸脘痞闷,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咳嗽带血。不甚渴饮,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用法用量取清水一升,煎成4O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寒水石、竹茹清中焦之热,滑石、通草利下焦湿热,银花、金汁涤暑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和湿,宣通三焦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25、芩连半夏竹茹汤处方黄芩6克 黄连3克 半夏6克 竹茹9克 胆草3克 枳壳6克 旋复花4.5克
功能主治清肝和胃,化痰降逆。治妊娠肝火犯胃,致患恶阻,口干而苦,烦热愦闷,夜寐不安,便秘溲黄,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气滞胸胀,时欲嗳气,加木香6克。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6、桑丹泻白汤处方霜桑叶9克 生桑皮12克 淡竹茹6克 清炙草1.8克 粉丹皮4.5克(醋炒)地骨皮15克 川贝母9克(去心)生粳米9克 金橘脯1枚(切碎)大蜜枣1枚(对擘)
功能主治清肝火,泻肺热。治肝火灼肺,咳则胁痛,不能转侧,甚则咯血,或痰中夹有血丝、血珠。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桑叶、丹皮辛凉泄肝为君;桑皮、地骨皮泻肺中之伏火,竹茹、川贝涤肺中之痰为臣;炙甘草,粳米温润甘淡,缓肝急以和胃为佐;橘皮、蜜枣微辛甘润,畅肺气以养肺液为使。洵为清肝保肺,蠲痰调中之良方。然惟火椰生热,液郁为痰,因而治节不行,上壅为咳喘肿满者,始为相宜。若由风寒而致者切忌,误服多成痨嗽。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7、滋唇饮处方生地黄12克 鲜石斛9克 竹茹 石膏(生,研)当归 白芍(生)各6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脾热,唇上干燥,渐裂开缝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许和服。
备注原书云:服本方时“外以紫归油润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处方28、黄土汤处方当归3两,甘草3两(炙),芍药3两,黄芩3两,芎䓖3两,桂心1两,生地黄1斤,釜月下焦黄土(如鸡子大)1枚(碎,绵裹),青竹皮5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去五脏热结。主鼻衄或吐血。
用法用量以水1斗3升,煮竹皮,减3升,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4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三引《深师方》
处方29、莲子草膏别名莲子膏
处方莲子草汁2升,松叶4两,青桐白皮4两,枣根白皮3两,防风2两,芎藭2两,白芷2两,辛夷仁2两,藁本2两,沉香2两,秦艽2两,商陆根2两,犀角屑2两,青竹皮2两,细辛2两,杜若2两,蔓荆子2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白术1两,天雄1两,柏白皮1两,枫香1两,生地黄汁5升,生麻油4升,猪鬃脂1升,马鬐膏1升,熊脂2升,蔓荆子油1升。
制法上细切,以莲子草汁并生地黄汁浸药再宿;如无莲子草汁,如地黄汁5小升浸药,于微火上纳油脂等和煎九上九下,以白芷色黄膏成,布绞去滓。
功能主治长发令黑。主头风、白屑。
用法用量莲子膏(《普济方》卷四十八)。方中枣根白皮、青竹皮、蔓荆子,《圣惠》作桑根白皮、青竹茹、牡荆子。本方加升麻一两,名“旱莲膏”(见《圣济总录》)。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崔氏方》
处方30、黄芩散处方黄芩半两,猬皮半两,当归半两,芍药1两,牡蛎2两半,竹皮2两半,狐茎1具。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妇人阴脱。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饮送下,每日3次。
注意禁举重、房劳,勿冷食。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阴脱与子门不闭不同,劳则泄而不收,脱则虚热下坠,故以黄芩、竹皮清理湿热;当归、芍药调和血气;猬皮治阴肿下血;牡蛎治赤白带下;狐茎取其善缩入腹。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31、白芷摩膏处方白芷3分,甘草3分,乌头3分,薤白15枚,青竹皮如鸡子大1块。
功能主治痈疽已溃。
用法用量以猪脂1升合煎,候白芷黄,膏成绞去滓。涂疮四边。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32、竹皮汤处方刮青竹皮20克
功能主治治病后交接劳复,睾丸肿胀,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腹内绞痛。
用法用量上一味,用水400毫升,煮五六沸,绞去滓,顿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引《范汪方》
处方33、生地黄汤处方生地黄15克 甘草 黄连 桂心各3克 大枣20枚 淡竹叶6克(一作竹皮)赤石脂6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感受寒热,下痢。
用法用量上七味,哎咀,以水2升,煮竹叶,取1.4升,去滓纳药,煮取500毫升,分三服,日三。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34、通声膏别名通声煎(《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五味子 通草 款冬花各90克 人参 细辛 桂心 青竹皮 菖蒲各60克 酥3升 枣膏810克 白蜜1.2升 杏仁270克 姜汁600毫升
制法上十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暴嗽失声,语不出。
用法用量以水三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纳姜汁、枣膏、酥、蜜,煎令调和。用枣大2枚,酒送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35、藿香汤处方藿香1两,生姜3两,青竹茹半两,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藿香汤专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气,甘草以和中,借生姜之辛散,以定霍乱。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36、橘皮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青竹茹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反,食下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37、豉粥处方豉2合,青竹茹1两,米2合。
功能主治风热攻心,烦闷不已。
用法用量上以水3大盏,煎豉、竹茹,取汁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38、葛根汤处方葛根(锉)1两,青竹茹1两,仓粳米1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39、槲叶饮处方槲叶脉2两半(炙,锉),地榆2两(锉),阿胶(炒令燥)1两,青竹茹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不得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40、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3分,青竹茹1两,黄芩3分,栀子仁3分,紫苏茎叶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玄参3分,木通3分,赤茯苓3分,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心神烦躁,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41、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射干1两,黄连(去须,炒)3分,甘草(炙,锉)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青竹茹半两,知母(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不发汗,后变成狐惑,脉数,无热微烦,目赤,但欲眠睡,咽干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42、韭根散别名丰本汤
处方韭根2两,栝楼根2两,青竹茹半两,干姜半两(炮裂)。
制法上锉细和匀,分作8服。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头重,百节解痛,翕翕气劣,着床不能起动,甚者手足拳,卵肿疼痛。
用法用量丰本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43、都梁散处方都梁香2两,紫菀1两,人参1两,青竹茹1两,苁蓉1两,干地黄2两(熬令燥)。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汗出如水,及汗出衄血、吐血、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送下,不效,须臾再服。
注意忌芜荑。
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处方44、干地黄汤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青竹茹1两,鸡苏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玄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心脾虚热,喉中有疮,连舌根肿,涕唾,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45、截诃散别名人参散
处方人参(去芦)、黄耆(蜜炙)、阿胶(炒)、甘草(炙)、苎根、木香(不见火)、青竹茹、芎䓖、陈皮(去白)、附子(炮)、生姜、糯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未实,或房室惊触。劳力过度,伤动胞胎;或食毒物,致子宫虚滑,经血沥淋,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日渐胎干危亡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通口服。
注意忌生冷、鸡鸭、鱼面。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
处方46、姜橘汤处方生姜母1两1分,陈橘皮(去白,焙)半两,青竹茹半两,前胡(去苗)3分,槟榔(锉)2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呕吐涎痰,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47、大半夏汤处方人参1两,茯苓4两,青竹茹5两,大黄6两,橘皮3两,干姜3两,泽泻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8升(用泉水、东流水尤佳),煮取3升,服7合,日3夜1。已利,去大黄。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
摘录《外台》卷八引《集验方》
处方48、刺蓟散处方刺蓟半两,川升麻半两,鹿角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羚羊角屑半两,青竹茹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生干地黄1两,甘草1分(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壅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5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49、枇杷散处方枇杷叶(去毛)1两,橘红1两,半夏(汤泡)5钱,赤茯苓(去皮)5钱,人参5钱,麦门冬(去心)1两2线,青竹茹1两2钱,甘草4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胃虚,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盏,煎1盏,空心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0、芦根饮别名芦根饮子
处方生芦根(切)1升,青竹茹1升,粳米3合,生姜2两(切)。
功能主治伤寒后干呕不食。
用法用量芦根饮子(《千金》卷十)。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芦根甘寒,降伏火,利小水;竹茹甘寒,除胃热,清燥金;生姜辛温,祛寒饮,散逆气,二者皆能和胃,胃和则呕止;加粳米者,亦藉以调中州也。
摘录《医心方》卷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51、麦门冬汤处方生麦门各3两(去心),青竹茹3两,茅根5两,甘草1两(炙),生姜5两,人参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烦热,呕逆不下食,食则吐出。霍乱逆满,烦躁,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6-7里,进1服。不吐利。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52、降火化痰丸处方天门冬(米泔水洗净,去皮心,晒干)3两(用好酒浸,杵膏),黄连3两(姜汁炒,取末),南星(生姜2钱,皂角2钱,白矾2钱,同南星煮熟,将南星晒干,取末)1两,白茯苓(去皮木,取末)1两5钱,黄芩(酒炒,取末)2两,白芥子(水洗净,炒,取末)2两,广陈皮(水洗净,蒸熟,去白,晒干,取末)3两,百部(水洗净,晒干取末)3两,苦桔梗(水洗净,炒,取末)2两,黑玄参(水洗净,晒干,取末)2两,百合(水洗净,晒干,取末)2两,生贝母(水洗净,去心,晒干,取末)3两,苏子(水淘净,晒干,炒,取末)1两5钱,半夏(照南星制,取末)5钱,萝卜子(水洗净,炒,取末)3两,青竹茹(取末)2两,干葛(水洗净,晒干,取末)1两,薄荷(水洗净,晒干,取末)3两,玄明粉1两,前胡(水洗净,去毛,晒干,取末)2两,五味子(水洗净,晒干,取末)2两,枳壳(麸皮炒,用枳壳净末)1两。
制法上拌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火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清茶送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
处方53、芦根汤处方生芦根1升,知母4两,青竹茹3两,粳米5合。
功能主治妊娠头痛壮热,心烦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半,稍稍饮之。尽更作,愈止。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活人书》卷十九
处方54、点眼蕤仁煎处方蕤仁(去皮,研)1两,秦皮(去粗皮)1两,黄柏(去粗皮)1两,青竹茹(洗,切)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热毒攻注,目眦肿结赤痛。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入铜器内,煎取1升,以绵滤取清汁点眼,日3-5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处方55、刺蓟饮子别名刺蓟散
处方刺蓟1两,生地黄1两,鸡苏半两,生姜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竹茹1分,生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热病,头痛壮热,鼻衄吐血,心中紧硬,遍身疼痛,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刺蓟散(原书卷三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56、承气汤处方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服此。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注意三二日内宜食粥。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57、茯苓五味丸处方茯苓5两,人参3两,麦门冬1升(去心),生姜(屑)6两,青竹茹1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呕逆经久,积热在胃,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初服15丸,稍稍加至30丸,煎芦根饮送下,日2次。
注意忌醋物。
摘录《外台》卷六引许仁则方
处方58、橘皮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青竹茹3两,生地黄(切,焙)3两,黄芩(去黑心)3两,山栀子仁3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3两,芒消(研,汤成下)、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马喉痹。势如奔马,肿痛烦满,数数吐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下芒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59、刺蓟汤处方刺蓟1两,生麦门冬(去心)1两,生干地黄(焙)1两,鸡苏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青竹茹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及吐血,心中坚硬,遍身疼痛,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60、麦门冬汤处方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大黄(锉,焙)半两,防己半两,玄参半两,葛根半两,木通半两,青竹茹半两,滑石(碎)半两,甘草(炙,锉)1分,木香1分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咽喉壅塞,小便不通;气胀,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葱白5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