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甘,寒。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小编整理出含有泽泻的处方共166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81~1140共60个。
处方1、加减肾气大补汤处方熟地8钱,萸肉4钱,怀山4钱,茯芩3钱,丹皮2钱,泽泻2钱,制附4钱,肉桂2钱,牛膝2钱,黄耆4钱,归身4钱,栀子4钱,丝饼4钱。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督脉不通于脑,髓海空虚,风寒乘入,以致头痛畏风,久则鼻流黄涕,稠粘腥臭,脑痛如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巅痛,加川芎1钱5分,藁本1钱5分,北细辛7分;两太阳痛,加荆芥、防风、淫羊霍各1钱;牵引两目疼痛,加炒僵蚕1钱,灵仙1钱5分,蝉蜕1钱;面上起块如饼,加全蝎梢8分,海桐皮1钱5分,煅石决明2钱,干蟾蜍1只;面上红肿如游风,加白头翁、牛茅子各2钱,独活、羌活各1钱,钩丁2钱;眼目红沿出泪,加谷精1钱,冬桑叶10片,干蟾蜍1只(香油炙酥),研末,药汁送下。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2、二香黄连散处方藿香1钱,厚朴1钱,半夏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扁豆1钱,香薷1钱,黄连8分,泽泻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伏暑霍乱暴作,烦乱躁闷,或肚腹疼痛,冷汗自出,尺脉沉,手足冷。
用法用量水煎,加姜汁1匙,温服。呕多者,倍姜汁。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3、汉防己煮散别名防己煮散
处方汉防己3两,泽漆叶3两,石苇3两,泽泻3两,白术3两,丹参3两,赤茯苓3两,橘皮3两,桑根白皮3两,通草3两,郁李仁5合,生姜10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水肿上气。
用法用量防已煮散(《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汉防己散”。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引褚澄方
处方4、半夏散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麻黄1两(去根节),细辛1两,枳实2两(麸炒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2两(去芦头),泽泻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理中,通膈,破寒。主上焦虚寒,短气不续,膈间厌闷,饮食先吐而后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5、加减五苓散处方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车前子1钱,木通1钱,枳壳1钱,槟榔1钱,甘草1钱,滑石1钱,灯心19茎。
功能主治初产,生2日艰难者。
用法用量长流水顺取煎服,连进。以生为度。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6、巴戟天散处方巴戟、菊花、芎䓖、干姜、防风、石楠、白术、乌头、附子、细辛、薯蓣、蜀椒、人参、桔梗、秦艽、栝楼根、泽泻、甘草、山茱萸、干地黄、天雄、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头中五十种病,头面游风。
用法用量方中栝楼根,《圣济总录》作栝楼实。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7、加减补中益气汤处方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炒)、泽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3分。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疲劳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8、地鳖紫金丹处方青皮3钱,黄芩3钱,赤苓3钱,乌药3钱,红花3钱,赤芍3钱,血竭8钱,朱砂2钱,然铜8钱,土狗5钱,土鳖3钱,猴骨3钱,虎骨8钱,牛膝3钱,灵仙3钱,灵脂5钱,木香2钱,寸香3钱,香附4钱,肉桂3钱,枳壳2钱,丹皮4钱,桃仁5钱,贝母3钱,寄奴3钱,广皮3钱,苏木3钱,远志2钱,归尾5钱,桂枝3钱,木通3钱,三棱4钱,莪术4钱,秦艽3钱,加皮5钱,续断3钱,杜仲3钱,骨脂4钱,碎补3钱,羌活3钱,葛根3钱,蒲黄4钱,泽泻3钱,松节5钱,枸杞3钱,韭菜子3钱,硼砂8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远近跌打内伤,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腰痛。
用法用量重服3分,轻2分,再轻1分,酒送下。
摘录《伤科方书》
处方9、回阳发表汤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肤)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泽泻半两,半夏(汤浸7遍,炒令干)1分,干姜(炮)1分,天南星(炮)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10、加味地黄汤处方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沙苑蒺藜。
功能主治小儿虚痨咳嗽,夜热咽痛,大便干结;或有女子经闭。小儿病中服药不当,以闭肾气耳聋者。
用法用量水煎,饿时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11、加减泻黄散别名泻黄散、加减黄连散
处方黄连5分,茵陈5分,黄柏4分,黄芩4分,茯苓3分,栀子3分,泽泻2分。
功能主治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主小儿季夏身热痿黄。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渍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
用法用量泻黄散、加减黄连散(《普济方》卷三八六)。
各家论述《内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黄连、茵陈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栀子之苦寒止烦除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热为使也。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
处方12、加味薷苓汤处方天花粉2钱,赤茯苓1钱,猪苓7分,泽泻7分,香薷7分,干葛7分,白术5分,黄连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霍乱,身热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热极,加知母、石膏;泄极,加升麻、黄芩、柴胡;腹痛,加芍药(炒)5分,桂3分,寒痛亦如此。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
处方13、加减茹苓汤处方猪苓7分,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7分,白术(去芦)5分,黄连5分,竹茹1钱,干葛7分,天花粉2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夏秋之月,霍乱吐泻,身热口渴。
用法用量上锉,力口生姜,水煎服。如热极,加石膏、知母;泻极,加升麻;腹痛,加炒白芍1钱,肉桂3分,寒痛亦加。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处方14、半夏汤处方半夏1钱,茯苓1钱,炙甘草3分,桑白皮1钱,广皮1钱,泽泻7分,白术1钱。
功能主治水逆而喘。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二
处方15、加减肾气汤处方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肉桂、熟附片、杜仲、破故纸、胡桃肉。
功能主治肾阳衰微,腰部绵绵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16、半夏甘桂汤处方桂枝、半夏、茯苓、桔梗、米仁、骨脂、干姜、泽泻。
功能主治少阴伤寒,咽痛,下痢,脉沉细,舌白不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科家训》卷二
处方17、加减二十四味流气饮处方陈皮、半夏、升麻、干葛、甘草、泽泻、茯苓、苍术、厚朴、木香、羌活、独活、防风、荆芥、薄荷、黄芩、川芎、当归、生地、白芍、黄耆、青皮、木通、白芷。
功能主治散走流注发。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片,葱白3根,煎热服。以衣覆患上,出汗为妙,止可1服。冬天加紫苏、柴胡。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处方18、加味地黄汤处方熟地、山萸、山药、白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盐水炒)、木瓜。
功能主治小儿顽癣、疥疮,年久不愈,谓之肾疳者。
用法用量水煎,饿时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19、二丑夺命丹处方木通1两,香附(醋炒)1两,大黄1两,草果(炒)1两,芫花1两,槟榔1两,泽泻(去毛)1两,红芽大戟1两,小牙皂1两,甘遂1两,黑丑(炒)5钱,白丑(生用)5钱,雷丸3钱。
制法上为末,以白酒浆同老米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气蛊、血蛊,大小便不通,面足浮肿,肚大青筋,痰喘气急,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酒送下。泻3-4次。第2日服补脾丸药,第3日又服1钱5分。看行下何物,如血蛊血下,气蛊屁多,水蛊水多,食蛊粪多。服此药,如胀肿不消,以陈壁土煎水服之,即消散矣。
注意忌盐、酱、发物、荤腥、房劳百日之外。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20、龟首种子丸别名龟首丸
处方大龟首1个(醋炙),大生地4两,山萸肉2两,怀山药2两,白茯苓2两(乳蒸),粉丹皮1两,光泽泻1两,肉苁蓉(酒洗焙干)1两,真锁阳(醋炙)1两。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无子。
用法用量以酒送下。
临床应用男子无子:知府杨迦怿、年五十,尚未生子,与之龟首丸,调理数月,步履轻健、精神康壮,如夫人有喜矣。明年壬申,降生一子,又明年,又生一子,骨秀神清,均甚壮美。
摘录《齐氏医案》卷二
处方21、加减黄芩汤处方黄芩、黄连、当归、枳壳、槟榔、青皮、泽泻、山楂、槐花、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麻毒未清,变成赤白痢者。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是以本方去白芍、楂肉、甘草,加黑地榆、连翘、牛蒡子主之。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处方22、加味通气汤处方茴香、乌药、当归、芍药、香附、山楂子、陈皮、茯苓、白术、延胡索、吴茱萸、槟榔、泽泻、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小腹及腰疼,甚则肛门窘迫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处方23、二门冬饮处方天门冬(去心)8分,麦门冬(去心)8分,紫菀5分,远志(去心)5分,知母8分,地黄6分,泽泻6分,贝母6分,黄柏8分,桔梗8分,牡蛎1钱,桂5分,百部8分。
功能主治肾虚咳血。肺伤,咯,嗽血。
用法用量水钟半,煎7分,不拘时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二引《集成》
处方24、半夏汤处方白术3钱,生姜3片,半夏8分,茯苓1钱,泽泻8分。
功能主治中气亏败,以致津液凝聚成痰,阻塞经络,妨碍升降,以致水液不能回渗,独流大肠,而为溏泄,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空心服。
摘录《杏苑》卷四
处方25、补肾肾沥汤处方黄耆1两(锉),五味子1两,沉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巴戟1两,人参1两(去芦头),泽泻1两,石触1两(去根,锉),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桂心1两半,石南1两,丹参1两,当归1两(锉,微炒),棘刺1两半(锉),茯神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磁石5两(捣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虚,嘘吸短气,腰背疼痛,体重无力,食少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大盏,以羊肾1对,细切去脂膜,加生姜1分,大枣5枚,每与磁石包子同煎至1大盏,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6、加味肾着汤处方炮姜1两2钱,茯苓1两2钱,炙甘草7钱,炒白术7钱,炮附子2钱,肉桂2钱5分,泽泻2钱,杜仲2钱,牛膝2钱。
功能主治腰疽,感于寒湿,平漫而不焮赤。
用法用量兼有风痒,加防风;瘀痛不消,加当归、金银花。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处方27、加减肾气汤处方大熟地(缩砂仁4分拌)、丹皮、怀牛膝、怀山药、带皮苓、车前子、陈萸肉、泽泻、地枯髅。
功能主治寒水侮脾,水肿胀满,以分利不应,且又见喘,脉形濡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另用上瑶桂,熟附片各5分,2味研末,饭丸分吞。
摘录《凌临灵方》
处方28、风引汤别名风引大豆汤
处方大豆3升,附子3两(炮),枳实(炙)4两,泽泻4两,橘皮4两,甘草(炙)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功能主治脚气,痹满上气,遍身胀,膝疼,并去风湿痛。
用法用量风引大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注意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
处方29、巴豆丸处方白术(炒)1两,陈皮(炒)1两,泽泻1两,麦芽(炒)1两,神曲(炒)1两,茯苓1两,半夏(姜制)1两,青皮5钱,干姜5钱,枳实(炒)1钱半,巴霜1钱半。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引水下行,运脾中浊气。主脾胃内伤酒食,下注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5-6丸或10丸,温水送下。
摘录《医部全录》卷一九四
处方30、汉防己丸处方汉防己1两,苦葫芦子半两(微炒),泽泻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不愈,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汉防己散,与剂型不符,据《医方类聚》改。《普济方》引作“防已丸”。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31、防己茯苓汤处方木防己1钱,花苓1钱,泽泻1钱,甘草8分,苍术8分,滑石2钱,酒黄柏8分,猪苓1钱。
功能主治湿热跗肿。
摘录《温热经解》
处方32、半夏白术天麻汤别名半夏茯苓天麻汤、白术半夏天麻汤、半夏天麻汤、半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功能主治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主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半夏茯苓天麻汤(《卫生宝鉴》卷九)、白术半夏天麻汤(《扶寿精方》)、半夏天麻汤(《杏苑》卷四)、半术天麻汤(《简明医彀》)。①本方方名,《济生拔萃》本作“制半夏白术天麻汤”,《医方集解》引作“半夏天白术汤”。②改为丸剂,名“半夏天麻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各家论述1.《脾胃论》: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耆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芩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2.《医略六书》:脾气大亏,痰食滞逆,不能统运于中,故厥逆头痛眩晕不已焉。苍术燥痰湿以强脾;白术健脾元以燥湿;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固中,天麻法风湿以豁痰;泽泻泻浊阴以却湿;神曲消食积开胃,麦芽化湿和中;茯芩渗脾湿;半夏燥湿痰;橘红利气和胃)生姜快膈散痰;黄柏清湿热,干姜温中气也,使气健脾强,则自能为胃行其津液,而痰厥自平,良远温服,俾痰化气行,则胃气融和而清阳上奉,头痛眩晕无不保矣。此温凉并济,补泻兼施之剂,为气虚痰厥头痛眩晕之专方。
临床应用1.痰厥头痛:范天騋之内,素有脾胃之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佛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医疑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而病不减,又疑药力小,复加70-80丸,下两行,前证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余谓前证乃胃气已损,复下2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而愈。2.不寐:丁某某,男,46岁。失眠已三月余,精神恍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脘胀,嗳气泛恶,纳谷无味,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数。治拟和胃宁心,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0g,清半夏、白术、枳壳、黄连、橘皮各7.5g,茯苓、远志、麦芽、瓜萎、枣仁、竹茹各15g,水煎服。共进24剂,能正常人睡,追访至今,未见复发。3.美尼尔氏综合征:张某某,女,70岁。冬月冒寒,头昏头痛,视物旋转10天。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证”,服药罔效。刻下眩晕未减,泛恶干呕吐涎沫,心悸气短,胸痞纳差,口中粘腻,舌尖发麻,屡欲更衣,大便量少而细软,形体丰腴,舌苔白腻,六脉濡弱,诊为风痰上犯,中气素匮。处方:法半夏、天麻、陈皮各10g,白术12g,茯苓、党参、山楂各15g,吴茱萸5g,生姜6g,炙甘草3g。眼药3剂,诸症大减,已不泛恶,继服3剂而愈。
摘录《脾胃论》(人卫本)卷下
处方33、白术调中丸处方神曲4两(炒),白术半两,人参(去芦)3钱,白茯苓(去皮)3钱,猪苓(去黑皮)3钱,泽泻3钱,木香2钱,官桂(去粗皮)1钱半,甘草(去皮,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心下坚痞,两胁胀满,脐腹疼痛,噫宿腐气,霍乱吐泻,米谷不消,久痢赤白,脓血相杂,多日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淡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处方34、甘露解毒汤处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木通、麦冬、地骨皮、连翘、官桂、香薷。
功能主治痘疮,因夏月炎天,暑气熏蒸,不能靥者。
摘录《种痘新书》卷八
处方35、八味地黄汤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山药5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川芎1两,肉桂1钱。
功能主治补肾水以制火。主少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头疼,不十分重,遇劳、遇寒、遇热皆发,倘加色欲则头岑岑而欲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后,去川芎,加白芍、当归各5钱,再服20剂。
各家论述六味汤为补精之圣药,肉桂为引火归经之神品,川芎治头痛之灵丹,能补血而走于巅顶,合而用之,所以奏功如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36、甘露解毒汤处方猪苓、泽泻、麦冬、地骨、木通、黄芩、甘草、官桂、连翘。
功能主治痘疹因夏月衣被太厚,热气熏蒸不能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37、加味胃苓丸处方苍术(制)、厚朴(姜制)、陈皮、白术、猪苓、泽泻、香附(酒浸,炒)、神曲(炒)、白茯苓各等分、炙甘草减半。
制法上为末,荷叶煮粳米糊丸。
功能主治导饮消食。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保命歌括》卷五
处方38、分水止泻丹处方党参(去芦)16两,砂仁16两,扁豆16两,茯苓16两,猪苓16两,白术(炒)16两,莲子肉16两,车前子(炒)16两,泽泻16两,甘草16两,苡米(炒)16两,滑石16两,山药16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2钱。
功能主治分解利水,理脾止泻。主脾虚伤水,小便不利,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9、开脾汤处方小柴胡8分,苍术(炒)7分,茵陈5分,香附(炒)1钱,枳实(炒)1钱,藿香叶5分,泽泻5分,茯苓4分,砂仁(炒)4分,白扁豆(炒)7分。
功能主治伤食,痿黄,洞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一
处方40、加减黄芩汤处方荆芥穗3钱,薄荷3钱,黄芩5钱,车前子4钱(炒),毛苍术4钱,盐泽泻3钱,升麻3钱,木通3钱,粉甘草3钱。
功能主治伤寒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黄芩清热,甘草和中,加芥穗、薄荷清扬之品,清其头部之邪,苍术燥湿,泽泻降浊,升麻升清,车前子专能分其清浊,随木通引热,从小便而出。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41、加味胃苓丸处方苍术5两,陈皮3两,厚朴2两,甘草2两(炙),白术4两,茯苓2两,肉桂2两,猪苓2两,泽泻2两(去毛),人参1两(去芦),黄连1两(姜汁炒),白芍2两(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暑病。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清米汤送下。
摘录《温热暑疫全书》卷三
处方42、加味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1钱,炙耆1钱,白术1钱,归身(酒)1钱,炙草8分,青皮8分,陈皮7分,柴胡5分,夜明砂5分,木香5分,厚桂(去皮)5分,泽泻5分,鳖甲(九肋,醋炙,去爪)2钱,使君子肉1钱,白芍(酒炒)1钱,山药1两。
制法煮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补脾。主疟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加味参苓白术丸”。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43、龙胆泻肝汤处方龙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归尾5分,山栀5分,甘草5分,黄连5分,黄芩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小便赤涩,或久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红热甚者。缠腰火丹,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便秘,加大黄2钱。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44、加味五苓散处方山茵陈1钱,山栀子1钱,白术赤7分,茯苓7分,猪苓7分,泽泻7分,黄连7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湿热郁滞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灯草10根,煎8分,食远温服。
摘录《医统》卷十八
处方45、八味加味汤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
功能主治厥阴虚寒,大虚之吐蛔。
各家论述八味地黄汤益火以消阴翳,复以参、术、耆温补脾阳;菟丝,枸杞温补肝肾之阳,胃中得温而蛔自止。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汪蕴谷方
处方46、分水丹处方广藿香2两,泽泻2两4钱,白扁豆1两6钱,川厚朴3两,半夏3两6钱,香薷草2两,砂仁2两4钱,木瓜2两4钱,紫苏2两4钱,白术2两,苍术3两,猪苓2两4钱,西滑石2两4钱,肉桂2两4钱,陈皮2两4钱,白茯苓2两4钱,石斛2两4钱,甘草3两,白芷2两4钱,桔梗1两6钱。
制法上为细末,每包8分。
功能主治暑天受寒,水泻不止,肚腹作疼,上吐下泻。
用法用量每服1包,1日2次,10岁者服半包,姜汤送下;白开水亦可。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处方47、六味补肾丸处方熟地8钱,淮山(炒)5钱,萸肉4钱,丹皮1钱5分,茯苓2钱,泽泻(盐水炒)1钱,杜仲(盐水炒)3钱,牛膝(盐水炒),故纸(盐水炒)各1钱,鹿茸(酥炙)2钱。
制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肾水虚腰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汤送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48、二母柴苓汤处方知母、贝母、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苓、泽泻、赤芍。
功能主治疟疾。热邪由少阳而入膀胱之腑,津液耗伤,口中作渴,小便短少者。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49、白芍药汤处方白芍药1两半(煨),泽泻7钱,白术5钱,桂心2钱半,当归1钱半,干姜2钱,甘草3钱(炙)。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胃寒腹痛,至夜多啼。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煎至5分,空心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50、加减薷苓汤处方猪苓2钱,泽泻2钱,香薷1钱,干葛2钱,赤茯苓3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夏中热暑,霍乱身热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如热极,加石膏2钱,知母2钱;泄极,加升麻5分,滑石3钱;腹痛,加炒芍药2钱,桂3分,寒痛亦如此。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51、加味五苓散处方猪苓、泽泻、白术(去芦)、赤茯苓(去皮)、肉桂、当归、枳壳、牛膝(去芦)、木通各等分,甘草梢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虚寒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加灯心1团,水煎,空心服。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52、白芍黄芩木通汤处方白芍2钱,黄芩2钱,木通8分,白术1钱,泽泻1钱,茯苓7分。
功能主治水泻,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八
处方53、加味地黄丸处方地黄8两,山药4两,山茱萸4两,泽泻3两,牡丹皮3两,茯苓3两,羌活2两,防风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处方54、加味导赤散处方木通、生地黄、甘草梢、条芩、栀子仁、泽泻、车前子、柴胡梢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心火,滋肾水。主小儿心热肝热,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加淡竹叶7片,灯心21寸,水煎,食前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55、半夏汤处方半夏(汤洗去滑7遍,焙)2两半,干姜(炮)2两,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1两半,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泽泻(锉)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竹叶少许,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56、白术调中汤处方白术半两,茯苓(去皮)半两,红皮(去白)半两,泽泻半两,干姜(炮)1分,官桂(去皮)1分,缩砂仁1分,藿香1分,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或虽有阳热证,其脉迟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日3次。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名白术调中丸。小儿1服分3服。
注意或有口疮、目疾、孕妇等吐泻者,以畏干姜、官桂,不服。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处方57、白术调中汤处方白术8分,人参8分,黄连8分,厚朴8分,白芍1钱,山药1钱,陈皮1钱,泽泻1钱,山楂1钱,茯苓1钱,甘草3分,砂仁6分。
功能主治妇人胎前血泻,妊娠期大便稀溏,腹痛肠鸣,或兼烦渴,少食,胸脘痞闷。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温服。
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处方58、六味生脉汤处方熟地、茯苓、山药、萸肉、丹皮、泽泻、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能主治阴虚眩晕。
各家论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六味汤为补肾之圣药;复以生脉散得金水相生之妙用也。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
处方59、九疸秦王散别名秦王散、九疸秦椒散
处方栀子仁、葛根、葶苈子、栝楼、秦椒(汗)、瓜蒂、石钟乳、凝水石、牡蛎、泽泻、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胃瘅、心瘅、肾瘅、脾瘅、肺瘅、舌瘅、肉瘅、髓瘅、肝瘅。
用法用量秦王散(原书同卷)、九疸秦椒散(《普济方》卷一九六)。《外台》:胃瘅,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心瘅,烦心,心中热,葛根主之;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脾瘅,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栝楼主之;肺瘅,饮少小便多,秦椒(汗)、瓜蒂主之(一云膏疸);舌瘅,渴而数便,石钟乳主之;肉瘅,其人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瘅,目眶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肝瘅,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上十一味,随病所在加2分。
注意忌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60、发汗桂心散处方桂心半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赤茯苓半两,泽泻半两,赤芍药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3日,表犹未解,壮热,头目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