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新消丸

医药知识2023-02-09 05:46:08百科知识库

七味新消丸

七味新消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七味新消丸的基本资料

七味新消丸(现代标准)

名称七味新消丸

拼音Qiwei Xinxiao Wan

成份麝香 蟾酥 牛黄 丁香 乳香 没药 雄黄

性状本品为棕色小粒丸;具丁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丹毒,急性淋巴结炎及各部位的痈等证。

规格每瓶装2g

用法用量饭后服用,一次2g,一日3次,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有药物过敏史者、胃及十二肠溃疡者、体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执行标准WS3-B-1073-92

七味新消丸相关中药材

1、丁香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母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性状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2、乳香

别名滴乳香,熏陆香,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马尾香,西香。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干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热则软化变色,故宜贮藏于阴凉处。

生境分布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厘米,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择,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及野乳香树等数种。所产乳香,形状均与上种相似。

3、牛黄

别名丑宝,天然牛黄,犀黄,各一旺。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全年均产。于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迟则为胆汁浸润而变黑)。除净外部薄膜,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破裂或变色。本品大多取于胆囊,形较圆,商品称为“胆黄”或“蛋黄”。取于胆管、肝管者,呈管状,称为“管黄”。

性状①胆黄(《本经逢原》)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断面棕黄或金黄色,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②管黄 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内心多有空隙,色较深。上述牛黄以表面光泽细腻,质轻松脆,断面层纹薄而齐整,无白膜,味先苦后甘,清香而凉者为佳。主产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此外,四川、西藏、青海、广西、江苏、上海等地亦产。以西北、东北的产量较大。商品产于西北者,称“西牛黄”或“西黄”;产于东北者,称“东牛黄”或“东黄”;产于北京、天津等地者,称“京牛黄”。进口的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等地者,称“金山牛黄”;产于印度者,称“印度牛黄”。进口牛黄的色泽、气味,均不及国产牛黄。牛黄除来源于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的牦中及野牛的牛黄亦可入药。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牛、水牛的牛黄同,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另有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大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方形,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涂于指甲亦能染成黄色,主产天津及北京。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4、蟾酥

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性状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②《日华子本草》:“治脱溃团K帜Γ恢窝隼洌⒅羝晕廛镙敲缰鞣笱鄄⒁跄摇雹邸侗静菅芤濉罚骸俺莘熘醒觯灾嚼佔诱焊审杆稚傩恚谘龃Π粗雹堋兑窖朊拧罚骸爸饔妇茵壑遵ю撸磺卸翊缪ⅰ雹荨陡倌俊罚骸爸畏⒈仇鄞磺卸裰住雹蕖侗静菡罚骸爸畏纭⒊嫜劳矗灾侥檎荷傩淼愠莘熘小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七味丸
2023-02-09
九龙膏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