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金六马散

医药知识2023-02-09 05:42:30百科知识库

九金六马散

九金六马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

九金六马散的基本资料

九金六马散(《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铁马鞭、白马骨、地马梢、紫金藤、马蹄藤、金星草、金惊根、金银花、山红花根、马蹄金、紫金皮、金凉伞根、金脑香、山乌豆、鸡屎子、毛里金钗、水滚子根、穿山蜈蚣。

功能主治马面、马腿、马挪,痈疽肿疡,乳痈、胁痈,便毒,头风,风核。

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和服。

九金六马散相关中药材

1、白马骨

别名六月雪,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白金条,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性状干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纵裂隙,栓皮往往剥离。嫩枝浅灰色,节处围有膜质的托叶,花丛生枝顶,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质。枝质稍硬,折断面带纤维性。叶大部脱落,少数留存,绿黄色,薄革质,卷曲不平,质脆易折断。产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①《本草拾遗》:“止水痢”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2、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忍冬花,苏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银花Lonica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

性状花蕾棒状,略弯曲,长1~3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唇部与冠部近相等,被短糙毛,萼筒亦密生灰白色或淡黄色小硬毛。气清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同金银花。

3、金星草

别名金钏草,大金星凤尾,凤尾草,金钏草,石韦,牛舌蕨。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山谷中石上或树干上。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西、安徽、西藏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痈疡,肿毒,瘰疬,恶疮,暴赤火眼,淋病,肠风。①《嘉佑本草》:“主痈疽疮毒,大解硫黄毒,发背,痈肿,结核,用叶和根酒煎服之;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根碎之浸油涂头,生毛发”②《本草蒙筌》:“解毒消肿,专理外科。初起恶疮,未溃阳毒,治颈瘰疬,发背痈疽”③《纲目》:“解热,通五淋,凉血”

4、紫金皮

别名火把草,胖关藤,掉毛草,紫金藤,黄藤根。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全株或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江西等地。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祛瘀通络。治骨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5、铁马鞭

别名金钱藤,野花草,落花生,三叶藤,野花生,金钱藤,假山豆,夜牵牛,土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铁马鞭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阳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治体虚久热不退,痧症腹部胀痛,水肿,痈疽,指疔。《植物名实图考》:“散血”

6、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马骨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骨头。

功能主治治头疮,耳疮,阴疮,瘭疽。①《别录》:“头骨:主喜眠,令人不睡”②《食疗本草》:“小儿患头疮,烧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疮”③《日华子本草》:“头骨烧灰,敷头耳疮佳”④《纲目》:“止邪疟;烧灰和油,敷小儿耳疮、头疮、阴疮、瘭疽有浆如火灼”

8、蜈蚣

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蝍蛆,吴公,天龙,嗷高姆,百足虫。

来源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于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至翌春捕捉。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虫,呈扁平长条形,长约9~16厘米,宽约5~10毫米。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的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头部及尾部有加工时所穿的孔。断面有裂隙或空虚。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④《日华子本草》:“治症癖。蛇毒”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⑥《本草述》:“治疠风”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七宝丸
2023-02-09
七宝散
2023-02-09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