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秘精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金锁秘精丹的基本资料
金锁秘精丹(《保命歌括》卷三十四)处方莲肉(去心)4两,芡实(去壳)4两,真桑螵蛸(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取金樱子(黄熟者)1斗,轻杵去外刺,又剜去内子,于木臼杵烂,以水1斗,煮耗5升,用布滤去滓,再熬成膏,和药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虚损,酒色放恣而遗精者,如瓶之破损而渗漏水出也。
用法用量宜用此方以塞其流,兼用补肾地黄丸以固其源。夜则侧卧,伸下一足,屈上足,以挽上足之膝,一手掩其脐,一手握固攀起其茎,勿挨肉,甚妙。
金锁秘精丹相关中药材
1、桑螵蛸别名蜱蛸,桑蛸,冒焦,螵蛸,致神,螳螂子,桑上螳螂窠,野狐鼻涕,赖尿郎,刀螂子,老鸹芯脐,螳螂蛋,尿唧唧,流尿狗,猴儿包,螳螂壳,蜱蛸,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螳螂巢。
来源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卵鞘。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后,除去树枝,置蒸笼内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或烤干。
性状因形状不同,分为下列三种:①团螵蛸 又名:软螵蛸、元螵蛸。略呈圆柱形或者类圆形,长2.5~4厘米,宽2~3厘米,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不很明显的隆起带,底面平坦或有附着在植物茎上而形成的凹沟。体轻,质松,有韧性。断面可见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的卵,呈黄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主产广西、云南、湖北、湖南、河北、辽宁。此外,河南、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等地亦产。②长螵蛸 又名:硬螵蛸。略呈长条形,长2.5~5厘米,厚约1厘米。一端较短,一端较细而长。表面灰黄色,有斜向纹理。上面呈凸面状,上有带状隆起,隆起带两侧各有一浅沟,呈褐色或灰褐色,底面平坦或凹入,有时可见树皮附着于底部。质坚而脆。主产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等地。③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3.5厘米,宽1~1.5匣米,厚1~1.5厘米。表面褐色,有斜向纹理,上面呈凸面状,并有带状隆起,近尾端微向上翘,质坚而韧。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以上均以干燥、完整、幼虫未出,色黄、体轻而带韧性,无树枝草梗等杂质为佳。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治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早泄。①《本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②《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③《药性论》:“主男子肾衰漏精,精自出,患虚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热,空心食之。虚而小便利,加而用之”④《本草衍义》:“治小便白浊”⑤《玉楸药解》:“治带浊淋漓,耳痛,喉痹,瘕疝,骨鲠”
2、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雁头,乌头,艻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鸡癕,蔿子。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9~10月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湖泊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山东。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种仁呈圆球形,直径约6毫米。一端呈白色,约占全体1/3,有圆形凹陷,另一端为棕红色,约占全体2/3。表面平滑,有花纹。质硬而脆,破开后,断面不平,色洁白,粉性。无臭,味淡。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功能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③《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