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石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
排石膏的基本资料
排石膏(现代标准)名称排石膏
拼音Paishi Gao
成份连钱草 忍冬藤 木通 石韦 瞿麦 徐长卿 滑石 冬葵子 车前子 甘草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稠膏;味甜。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排石。用于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可酌加蔗糖后开水冲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执行标准WS3-B-2987-98
排石膏相关中药材
1、连钱草别名活血丹,金钱草,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十八缺,透骨消,大叶金钱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e longituba(Nakai)Kupr.的地上部分。春至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河边、路边、林间草地、山坡林下。除西北、内蒙古外,全国各地均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用于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2、冬葵子别名葵子,葵菜子。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
生境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果皮),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微有香味。以颗粒饱满、坚老者为佳。
功能主治利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②《本草经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③《别录》:“疗妇人乳难内(「内」一作「血」)闭”④《药性论》:“治五淋,主奶肿,下乳汁”⑤《本草衍义》:“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窍,脓出”⑥《纲目》:“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⑦《本草通玄》:“达诸窍”⑧《本草汇》:“下胞衣”
备注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考冬葵子与苘麻子在诸家《本草》中均各列守条,效用亦不相同,参见“苘麻”及“苘实”条。
3、忍冬藤别名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鸳鸯草,鹭鸶藤,忍冬草,左缠藤,忍寒草,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藤,金银藤,金银花杆,甜藤,右篆藤,右旋藤,二花秧,银花秧,老翁须,净制忍冬藤,二花藤,忍冬,银花藤。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茎叶。秋、冬割取带叶的茎藤,扎成小捆,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中,亦有栽培。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主产浙江、四川、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广西、湖南等地。此外安徽、甘肃、湖北、江西、福建、山西、云南、辽宁、河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1.5~6毫米,表面暗红色或灰棕色,有细柔毛,尤以嫩枝为多。皮部易剥落,常撕裂作纤维状。茎上常带有椭圆形、绿黄色的叶,多破碎不全。质坚脆,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中央髓部有空隙。气弱,味淡。以外皮枣红色、质嫩带叶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①《别录》:“主寒热身肿”②陶弘景:“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③《药性论》:“主腹胀满,能土气下澼”④《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⑤《履巉岩本草》:“治筋骨疼痛”⑥《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⑦《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⑧《本草再新》: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咳嗽,痈痿。⑨《南京民间药草》:“茎叶及花对眼睛发炎时有疗效”⑩《贵州民间方药集》:“叶:外敷治刀伤”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热腿痛”
4、车前子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性状①大粒车前 为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2毫米,宽1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网纹,种脐淡黄色,椭圆凹窝状。气味无,嚼之带粘液性。以粒大、色黑、饱满者为佳。主产江西、河南。此外,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等地亦产。②小粒车前 为平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1~1.5毫米,宽不足1毫米,余与上种相似。主产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此外,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⑧《纲目》:“止暑湿泻痢”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5、徐长卿别名鬼督邮,石下长卿,别仙踪,料刁竹,钓鱼竿,逍遥竹,一枝箭,英雄草,料吊,土细辛,九头狮子草,竹叶细辛,铃柴胡,生竹,一枝香,牙蛀消,线香草,小对叶草,对月草,天竹,溪柳,蛇草,瑶山竹,黑薇,蜈蚣草,铜锣草,山刁竹,蛇利草,药王,对叶莲,上天梯,老君须,香摇边,摇竹消,摇边竹,三百根,刁竹,千云竹,痢止草,鬼督邮,寮刁竹,遥竹逍,了刁竹,对节莲。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夏季连根掘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或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产于江苏、河北、湖南、安徽、贵州、广西及东北等地。
性状①干燥的全草,茎呈细圆柱状,表面灰绿色,基部略带淡紫色,具细纵条纹。质稍脆,折断面纤维性。叶纸质,灰绿色,往往纵向卷折,主脉下面突出,呈淡黄色,茎下部的叶多脱落。②干燥根茎短而弯曲,长0.5~3.5厘米,深黄褐色,表面具疣状突起的根痕,有时有线状环节。根细长,多数而丛生,直径约1毫米,表面深灰褐色。质脆易断,断面较平,粉质。气香,味微辛。
功能主治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1、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2、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用。①《本经》:“主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主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②《别录》:“益气”③《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除风湿”④《简易草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⑤《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腹胀,青筋出现。又治癫狗咬伤”⑥《中国药植志》:“治一切痧症和肚痛,胃气痛,食积,霍乱”⑦《南京民间药草》:“苗,浸酒漱口,可治牙痛”⑧《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红崩,白带”⑨《福建民间草药》:“益气,逐凤,强腰藤,解蛇毒”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治毒蛇咬伤,风湿骨痛,心胃气痛,跌打肿痛,带状疱疹,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痛经”⑾《吉林中草药》:“利尿,强壮,镇静止痛,驱寒散瘀,解蛇毒,通络和血。治脚气,水肿,腹水,胀满,寒性腹痛”
6、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7、石韦别名石zhe,石皮,石苇,金星草,石兰,生扯拢,虹霓剑草,石剑,金汤匙,肺心草,会全草,石耳朵,蛇舌风,小叶下红,石樜,潭剑,石背柳,小石韦,飞刀剑,金茶匙。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
性状①大叶石韦 ㈠石韦:叶柄近圆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长6~15厘米,有纵沟,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片扭曲皱卷,平展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具星状毛,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被中心具红色圆点的粉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粗短,有的叶表面几乎全部布有孢子囊群。叶片革质,稍脆易折。气无,味淡。㈡庐山石韦:与石韦相似,惟叶柄较长,无毛;叶片皱缩,较大,长圆状披针形,叶基阔楔形、圆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显着不对称,背面星状毛的分枝较粗,有的叶片具棕色圆形孢子囊群,与中脉约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个叶面,其内常见红色光泽的孢子囊环带。厚革质,坚硬而脆。气无,味微苦。㈢毡毛石韦:叶柄有数条纵槽,有毛;叶片扭曲卷皱,披针形,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对称,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有的叶上半部布有孢子囊群。革质,稍硬。气无,味淡。②小叶石韦 ㈠有柄石韦:叶柄被棕色星状毛,有1纵浅槽,内密生毛;叶片卷曲成筒状,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先端钝,叶基楔形,全缘,叶面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红点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短粗,中脉明显,侧细脉均不显。薄革质。气无,味微苦。㈡北京石韦:叶柄扁平,细长扭曲,有毛;叶片扭曲卷皱,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叶基窄楔形下延成叶柄边缘;叶面浅黄绿色,无毛,背面密被较薄的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叶片背面几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囊群。薄革质。气无,味微苦。㈢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相似,惟叶的背面被较厚而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上述两类药材,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主产浙江、湖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此外,山东、辽宁、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山西、安徽等地亦产。其中以浙江、湖北、江苏所产的大叶石韦质量为佳。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①《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②《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③《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⑧《闽东本草》:“治痢疾”
8、车前别名罘苜,马舄,当道,陵舄,牛舌草,车前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菜,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菜,驴耳朵菜。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夏季采收,去尽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出产,以江西、安徽、江苏产量较多。
性状干燥的全株长10~17厘米。根细小为须状。叶呈灰绿色而卷曲,叶片平展成广卵形或椭圆形,具纵脉5~7条,叶柄细长。花茎顶部有留存蒴果盖裂后的蒴瓣及宿萼,有时尚有未开放的花。气微,味苦而带粘液性。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①《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②陶弘景:“疗泄精”③《药对》:“主阴癀”④《药性论》:“治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⑤《滇南本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⑥《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能散,能利,能清”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⑧《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⑨《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⑩《医林纂要》:“解酒毒”⑾《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⑿《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疔肿”⒀《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
9、木通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通草,活血藤。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性状白木通的干燥木质茎呈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厘米,直径1.2~2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产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目前所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类,其中使用最广的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关木通”条);其次为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等的木质茎(详“川木通”条);淮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淮通”及“朱砂莲”条);白木通则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而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目前很少见用。
功能主治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②《吴普本草》:“止自汗”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10、滑石别名画石,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生境分布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性状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①《本经》:“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②《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③《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④《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⑤《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⑥《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⑦《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⑧《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11、瞿麦别名巨句麦,大兰,山瞿麦,南天竺草,剪绒花,竹节草,巨句麦,瞿麦穗,麦句姜,龙须,四时美,圣茏草子,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带花全草。夏、秋均可采收,一般在花未开放前采取。栽培者每年可收割2~3次,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河北、河南、辽宁、湖北、江苏。此外,湖南、浙江、山西、陕西、安徽、甘肃、青海、新疆、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均产。
性状①瞿麦 为植物瞿麦的干燥全草,长30余厘米,茎直立,淡绿至黄绿色,光滑无毛,节部稍膨大。叶多数完整,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全长约3~4厘米,有淡黄色膜质的宿萼,萼筒长约为全花的3/4;萼下小苞片淡黄色,约为萼简的1/4。花冠先端深裂成细线条,淡红或淡紫色。有时可见到蒴果,长圆形,外表皱缩,顶端开裂,种子褐色、扁平。茎中空,质脆易断。气微,味微甜。②石竹瞿麦 为植物石竹的干燥全草。与瞿麦相似,惟花全长约3厘米,萼筒长约为全花的1/2,萼下小苞片约为萼筒的1/2,花冠先端浅裂呈锯齿状,棕紫色或棕黄色。以上两种药材均以青绿色、干燥、无杂草、无根及花未开放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破血通经。治小便不通,淋病,水肿,经闭,痈肿,目赤障翳,浸淫疮毒。①《本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②《别录》:“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③《药性论》:“主五淋”④《日华子本草》:“叶:治痔漏并泻血,小儿蛔虫,眼目肿痛,捣敷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子:催生,治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⑤《本草图经》:“利小肠为最要”⑥《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尿热涩痛,血淋”
备注东北地区除以上两种外,尚有以其他石竹科植物如东北石竹、丝叶石竹、兴安石竹等的全草,作瞿麦使用。宁夏地区尚有以东方石竹作瞿麦使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