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消石的处方(五)

医药知识2023-02-09 05:06:27百科知识库

含有消石的处方(五)

消石(别名芒消、硝石、苦消、北帝元珠、化金石、水石、地霜、生消、焰消、火消、银消),苦咸;温;有毒,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主中暑伤冷;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症积;淋病;便秘;目赤;喉痹;疔毒;痈肿。小编整理出含有消石的处方共12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1~300共60个。

处方1、大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处方大黄3钱,枳实2钱,芒消2钱,肉苁蓉3钱,生地3钱,白蜜半杯,厚朴2钱。

功能主治小儿痘病,胃燥便结,确有下证。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分热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处方2、柴胡下热汤

处方柴胡3两,黄芩3两,泽泻3两,升麻3两,芒消3两,玄参6两,淡竹叶(切)1升,生地黄(切)1升,干姜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肝劳。热闷,关格不通,精神不守,气逆上胸,热炎炎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平旦分3服。

注意忌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3、菊花散

处方薄荷(去土)3两,甘草(微炒)2两,大黄1两(去粗皮),芒消1两,甘菊花半两(去枝杖并土),缩砂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眼目暴赤,生疮赤肿疼痛,目自泪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4、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处方生大黄3钱,生甘草1钱,芒消1钱,芍药2钱,生地3钱。

功能主治小儿疹病阳明府证,烦热谵语便秘。

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去滓,入芒消煎化,温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处方5、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处方大黄8钱(生),芒消3钱,厚朴4钱,枳实4钱,芍药3钱,生地8钱。

功能主治温疫,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谵语,腹痛便秘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1杯,去滓,入芒消,火化温服。不下再服。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6、大虻虫丸

处方虻虫400枚,蛴螬1升,干地黄4两,牡丹4两,干漆4两,芍药4两,牛膝4两,土瓜根4两,桂心4两,吴茱萸3两,桃仁3两,黄芩3两,牡蒙3两,茯苓5两,海藻5两,水蛭300枚,芒消1两,人参1两半,葶苈5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经不通6-7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酒送下,1日3次。不知加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症结岁久,月闭不通,非师《金匮》之法,无以措指。方中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桃仁、芍药、地黄、黄芩等味,大黄 (庶虫)虫丸中药也;其外牡蒙、土瓜根、牛膝、牡丹专破瘀积之症;葶苈、海藻、芒消专破血化之水;参、苓、桂心专扶正气,而行药力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7、大黄丸

处方大黄1两(蒸之2斗米下),巴豆50枚(去心皮,熬),消石3分(熬,无者以芒消代之),桂心2分,干姜2分(炮)。

制法上药别捣巴豆令如泥,余药研末,合和,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病不得大便,或宿食不消,飞尸遁尸,心腹胀满痛,疟疾;妇人产后血结,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小儿淋沥寒热,胪胀腹大,不欲食,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汤送下。但热在膈上当吐,在膈下当利,预作粥,如服他吐下丸法。服药两食顷不吐下,以热饮助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1丸半,耐药壮人可2丸。此药优于他下药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疮,绵挺如指,蜜和1丸涂挺头,且纳疮中,不愈更作;温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飞尸遁尸,浆服半丸,每日1次,应须臾止;心腹胀满痛,服1丸;疟者依发日先宿勿食,清晨服1丸,丁壮人服2丸,得吐下,忍饥过发时乃食;妇人产后血结,中奔走起上下,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服半丸;小儿淋沥寒热,肿胀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3-4岁者如麻子服1丸,每日1次;6-7岁儿服2丸,比30日心腹诸病愈;儿小半之愈。

注意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摘录《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8、葶苈煎

处方甜葶苈2两,川芒消1两,椒目2两半,水银1两(以枣肉少许研尽),防己1两,海蛤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石水。腹坚渐大,四肢肿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811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鳌拜丬峦琛薄?/p>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9、大青消毒汤

处方大青4两,香豉8合(熬,绵裹),干葛4两,栀子4两,生干地黄1升(切),芒消3两(1方有石膏8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3日外至7日不歇,肉热,令人更相染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一五一引作“大青消毒散”。

注意忌芜荑、热面、酒、蒜等物。

摘录《外台》卷三引《删繁方》

处方10、涤毒散

处方甘草半两,芒消9分,大黄1两(酒浸)当归。

功能主治时气疙瘩,五发疮疡,喉闭雷头。

用法用量方中当归用量原缺。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处方11、大黄牡丹汤

别名瓜子汤、大黄汤、大黄牡丹皮汤

处方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消3合。

功能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产后恶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满痛,通身浮肿,大便难者;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结,小便赤涩,或有水气者。瘀血冲逆;桃核承气汤证而小便不利;内痔、毒淋、便毒。

用法用量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则炎性渗出物随下,其状亦似脓。方后所云:有脓当下者,盖指此。非谓脓成之证亦可用本方也。脓成与否,为本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界画,不容假借。其证候,在肿痛处之痞硬与濡软,在寒热与无热,在脉之迟紧与数,学者详焉。

注意凡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脓液多者),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成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戒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2.《金鉴》引李彣:大黄,芒消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3.《成方便读》: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故用大黄之苦寒行血,芒消之咸寒软坚,荡涤一切湿热瘀结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润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郁热,以除不尽之余气耳。

临床应用1.肠痈: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2.血瘀经闭:某妇人,经水不来三四个月,一医以为妊娠,至五个月,产婆亦以为妊,施镇带(即妊娠带)。其人曾产数胎,以经验故,亦信为妊。然至十一月,全无产意,于是乞诊于余。余熟诊之,腹状虽似妊,实非妊也。因告以经闭。夫妇闻之大惊,频乞药,乃与大黄牡丹汤,日用4服,服至4-5日,下紫血坏血甚夥,20日许而止,腹状如常。翌月月信来,自其月妊娠,翌年夏,举一子,此瘀血取尽之故也。3.痔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一般服药1至3剂疼痛锐减,痔核明显内缩,3至6剂痔核逐渐吸收。4.交肠:一妇人,年可三十,后窍闭塞不通,大便却从前阴泄。如是旬许,而腰腹阵痛,大烦闷,燥屎始通,前阴所出亦自止,嗣后周而义发。盖患之10余年,医药百端,无不为矣,容貌日羸,神气甚乏。师诊之,其脉数而无力,始按其脐下,有粘屎即从前阴出,再按有一块应手。师问曰:月事不行者几年?曰:10余年矣。先与大黄牡丹汤缓缓下之,佐以龙门丸(梅肉、山栀子、巴豆、轻粉、滑石)泻之者,月1次,自是前后阴口得其所居。数旬,自谓曰:妾有牡痔,方临厕也,疾痛不可忍。师视之,肛旁有如指头者,以药线截而治之,仍服前方1周年许,块亦自消。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12、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木通(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萎蕤1两,甘草(微炙,锉)山栀子仁1两,生干地黄1两,芒消1钱匕(汤成下)。

制法上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目赤痛,赤脉贯黑睛生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取1盏,去滓,入芒消,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3、柴胡消痈汤

处方柴胡10~20g,夏枯草10g,紫地丁10g,三颗针10g,黄芩5~10g,白芍5~10g,芒消5~10g,野菊花5g,郁金3~5g,大黄3~5g,法半夏3~5g,甘草3~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里泻火。主胆道感染,痈疡型(脓毒型)。

用法用量热重,重用柴胡、黄芩,选加紫地丁、野菊花、黄连;大热、大渴、脉洪大者,加石膏、知母、天花粉、鲜芦根;湿重,重用茵陈、郁金、金钱草、栀子、大黄;痛重,加玄胡、川楝子;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驱蛔,加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瘀血,加丹参、川芎、红花;气阴欲脱,加独参汤、生脉散。

摘录《古今名方》

处方14、大金牙散

处方金牙8分,鹤骨8分,石膏8分,大黄4分,鳖甲4分,栀子仁4分,鬼督邮4分,龟甲4分,桃白皮4分,铜镜鼻4分,干膝4分,桂心3分,芍药3分,射干3分,升麻3分,徐长卿3分,鸢尾3分,蜂房3分,细辛3分,干姜3分,芒消3分,由跋3分,马目毒公3分,羚羊角3分,犀角3分,甘草3分,狼毒3分,蜣螂3分,龙胆3分,狼牙3分,雄黄3分,真珠3分,地胆7枚,樗鸡7枚,芫青7枚,桃奴27枚,巴豆27枚,雷丸6分,龙牙6分,白术6分,胡燕矢6分,活草子6分,铁精2合,赤小豆2合,芫花1分,莽草1分,射罔1分,乌梅1分,蛇蜕皮1尺,斑猫7分,1本有麝香,无白术;《千金翼》有杏仁,无芫花。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带之辟百邪。主一切蛊毒、百疰。

用法用量每服1刀圭。稍加至2刀圭。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大金牙散专主蛊毒百疰,纯是大辛大烈,以毒攻毒之药。射罔、射干、由跋、鸢尾、芫花、莽草、督邮、长卿、马目毒公专治蛊疰;斑猫、樗鸡、芜青地胆、蜣螂、干漆专破毒血;巴豆、雷丸、狼毒、狼牙、芒消、大黄、龟甲、鳖甲专攻内结;龙牙、真珠、雄黄、铁精、镜鼻、蛇蜕、蜂房、燕矢、桃奴、桃皮专辟疫邪;犀角、石膏、胆草、栀子、赤小豆专解热毒;鹳骨、羚羊专利筋骨;干姜、桂心、细辛、白术、甘草、升麻、芍药、乌梅专利气血;协辅金牙为荡蛊疰之主帅。

摘录《千金》卷十二

处方15、黄芩散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川芒消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鲜皮3分,秦艽3分(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甘草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满闷,身体生疮。先有癖食不消,或饮酒食肉所致乳石发,腹胀头痛,时苦心急痛者。

用法用量黄芩汤(《普济方》卷二六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16、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散

处方羚羊角(镑)、黄芩、黄耆、草决明、车前子、升麻、防风、大黄、芒消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斑疹后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泪俱多,红赤肿闭。

用法用量羚羊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各家论述本方以羚羊角主明目为君;升麻补足太阴以实内,逐其毒也;黄耆补手太阴以实外,御其邪也,为臣;防风升清阳,车前子泻浊阴,为佐;草决明疗赤痛泪出,黄芩、大黄、芒消用以攻其固热,为使。然大黄、芒消乃大苦寒之药,智者当量其虚实以为加减。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17、蚕茧眼药

处方黄连20两,菊花50两,花椒20两,防风10两,青盐10两,李仁10两,当归10两,杏仁(去皮)10两,铜绿10两,蕤仁10两,白矾10两,芒消10两。

制法上为粗末,每粉末16两,兑冰片1钱,混合均匀。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消肿退蒙。主风火眼疾,暴发红肿,眼眦痛痒,热泪气蒙。

用法用量每2钱用湖绵裹衣,线绳捆好即成。将眼药1个,用针周围戳眼,放入碗内,开水泡热,熏洗。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8、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蛇衔1两,黄连(去须)3分,芒消(研)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竹叶(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邪攻目,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19、大黄泻热汤

处方大黄3两(细切,水1升半,别渍1宿),泽泻2两,茯苓2两,黄芩2两,细辛2两,芒消2两,甘草3两,橘皮2两。

功能主治脾脉厥逆,大腹中热,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心脾急痛。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3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去滓;下芒消,分3服。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20、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犀角屑2分,地榆2分(微炙),玄参3分,赤茯苓3分,当归3分,川芒消1两半,木香半两,连翘半分,甘草3分(生,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部),栀子仁3分,川升麻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生痈肿,烦疼壮热,口干心燥,大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21、黄连汤

处方芒消5两,黄连5两。

功能主治瘾疹百疗不愈。热不散,体生细疮,并热不已。

用法用量上以水8升,煮取4升,去滓,洗风痒处,1日2次。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五引《范汪方》,名见《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

处方22、鲮鲤甲丸

处方鲮鲤甲3片(炙微黄),蝮蛇半条(酒浸,炙微黄),斑蝥2枚(糯米拌,炒微黄,去翅足),蜈蚣1枚(炙微黄,去足),魁蛤半两,虻虫2枚(炒微黄),水蛭2枚(生),蜘蛛2枚(生,干者),蛴螬3枚(生),附子2枚(炮裂,去皮脐),雷丸10枚,水银半两(与消石点猪汁,研令星尽),消石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巴豆15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桂心半两,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川芒消半两,射罔半两,龙骨半两,矾石灰半两,黄连半两(去须),滑石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癞。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23、大戟洗汤

处方大戟4两,莽草2两,茵芋2两,大黄2两,黄连2两,芒消2两,葶苈2两,皂荚2两。

功能主治身面卒洪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得1升,绞去滓,洗肿上,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十引《范汪方》

处方24、黄连饮

处方大黄5钱,黄连4钱,芒消5钱,栀子3钱。

功能主治疸症,大小便秘涩壅热。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不拘时服。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25、大黄汤

别名五利汤、五利大黄汤

处方大黄3两,栀子50个,升麻2两,黄芩3两,芒消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数;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五利汤(《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升麻升举清阳于上,消、黄荡涤热毒于下,黄芩、栀子兼清表热,从渗道而泄也。

临床应用时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肿,发热口干,脉洪实而便秘,此三阳蕴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剂便行二次,赤肿稍退,内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消而病愈。此为用寒远寒之意也。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26、宽中顺气丸

处方当归(酒浸)半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皂角(直大者,去皮弦,蜜炙)1两半,芒消1两(别研),大黄2两(生),郁李仁(去皮)1钱半,牵牛(微炒,取末)2两半,人参(去芦)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分阴阳,济水火。主血实气虚,胸胁痞满,或咳逆上气,胁助内疼,痰唾稠粘,咽喉不利,热结心烦,大便迟涩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0丸,渐加至50丸,食远、临卧温酒或饮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三

处方27、菊花通圣散

处方防风1两,川芎1两,当归1两,芍药1两,大黄1两,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半两,石膏1两,桔梗1两,黄芩1两,白术2钱半,栀子2钱半,荆芥穗2钱半,滑石3两,甘草2两,菊花。

功能主治暴发火眼,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菊花用量原缺。风盛,加羌活,倍防风、麻黄;热盛,加黄连,倍芒消、大黄。

摘录《金鉴》卷四十三

处方28、大甘遂丸

别名甘遂丸

处方芫花(熬)1两,甘遂1两,葶苈子(熬)1两,大黄1两,苦参1两,大戟1两,芒消1两,贝母1两,桂心1两,杏仁30枚,巴豆30枚(去心皮,熬),乌喙3分(炮令折)。

制法上药治下筛,其巴豆、杏仁捣如膏,合以蜜和丸,如大豆许。

功能主治久澼,留水,澼饮。

用法用量甘遂丸(《普济方》卷一六六)。

注意忌食芦笋、猪肉、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处方29、琥珀汤

处方琥珀半两,姜黄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虎杖半两,牡丹皮半两,当归(切,焙)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分,大黄(锉,焙)1两,虻虫(去翅足,炒黄)1分,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气攻心腹,烦闷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30、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1两,芒消(研)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黄柏(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酥少许,细呷含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31、菊花通圣散

处方白菊花1两半,滑石3两,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牙消1两,黄连1两,羌活1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半两,连翘半两,麻黄半两,白蒺藜半两,芒消半两,荆芥2钱半,白术2钱半,山栀子2钱半。

功能主治两睑溃烂,或生风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7分,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32、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3分,玄参3分,大青1两,龙胆3分(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络石2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实热,舌本强,咽喉不利,体重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3、干枣汤

处方干枣10枚(擘,去核),大黄1两,大戟(切,炒令黄)1两,甘草(炙)1两,甘遂1两,黄芩1两,芫花半两(炒),芒消2两,荛花半两(炒)。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骨极,肾实热,病则面色黑,隐曲膀胱不通,大便壅塞,四肢满急。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6合,后下芒消,分为4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34、大黄芒消二味汤

处方大黄6两,芒消5两。

功能主治大便暴秘不通,骨肉强痛,体气烦热,唇口干焦。

用法用量上药先切大黄,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纳芒消,顿服之。须臾利。良久不觉,以热饮投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

处方35、黄芩散

处方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壅实,心神烦热,睡卧不安。少小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桂心八铢。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36、柴胡通塞汤

处方柴胡3两,黄芩3两,橘皮3两,泽泻3两,羚羊角3两,生地黄1升,香豉1升(别盛),栀子4两,石膏6两,芒消2两。

功能主治下焦热,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芒消,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取柴胡提挚清阳,与手少阳同秉枢机,并取羚羊伐肝散结,黄芩泻肝胆火,橘皮和水谷气,生地治伤中血痹,泽泻行水清阴,栀子泻三焦火,以为通塞泄热之去路。

摘录《千金》卷二十

处方37、调胃承气汤

处方大黄、芒消、枳实、厚朴、黄芩。

功能主治阳明经胃实,潮热谵语,燥渴,大便不通,手足濈濈自汗,或面赤谵语,脉洪数,或揭去衣被,恶热,饮水不止者。

用法用量加甘草,水煎服。以利为度。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38、大黄丸

处方大黄2两(锉,炒),芒消1两(别研),黄芩(去黑心)1两半,赤芍药1两半,杏仁1两半(去双仁皮尖,麸炒),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关格闭塞,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粟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处方39、大黄散

处方大黄3两,芒消1两,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虫30枚,甘草3两,当归3两, (庶虫)虫40枚。

功能主治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40、搐药

别名搐鼻散

处方薄荷叶2钱,青黛1钱,石膏1钱,芒消半钱,川芎半钱,细辛2钱,蔓荆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目疾、目外障。

用法用量搐鼻散(《医学纲目》卷十三)。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41、桔梗汤

处方桔梗(去芦头)1两,大黄(锉,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芒消(炼过者)1两,防风(去杈)1两半,车前子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目生鸡冠蚬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42、凉膈散

处方连翘3钱,栀子3钱,大黄4钱(酒蒸),芒消1钱,黄芩3钱,薄荷8分,知母1钱5分,升麻4分,石膏3钱,黄连6分,甘草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43、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钱,桃仁(去皮尖)1钱,甜瓜子(研)2钱,芒消2钱,大黄(炒)2钱,牡丹皮2钱半。

功能主治肠痈。

用法用量作1剂。水2钟,煎1钟,食前服。

摘录《痈疽验方》

处方44、调胃承气加麦冬元参汤

处方大黄3钱,芒消3钱,甘草2钱,麦冬5钱,元参3钱,白蜜1杯。

功能主治阳明府证,潮热汗出,谵语腹满,便秘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热服。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45、大泽泻汤

处方柴胡1两,茯神(《外台》作茯苓)1两,黄芩1两,泽泻1两,升麻1两,杏仁1两,磁石4两(碎),羚羊角1两,地黄3两,大青3两,芒消3两,淡竹叶(切)1升。

功能主治肾热。好怒好忘,耳听无闻,四肢满急,腰背转动强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好怒是龙雷激其壮火,原非肾之本病,故用升麻、柴胡升散上盛之气,芒消、泽泻分利下阻之热,地黄,磁石滋肾水而镇虚阳,茯神、竹叶清心神而愈健忘,杏仁、黄芩泄肺窍而通视听,大青、羚羊清肝热而利腰背,并起阳事之萎顿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46、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芩1两,木通(锉)1两,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川芒消1两,茅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恶寒壮热,头痛,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通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47、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3分,大黄(锉,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土瓜根半两,赤茯芩(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烦热,大便不利,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48、调胃承气汤

处方大黄、芒消、甘草各等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热留胃中发斑,及服热药过多而发斑。小儿肥甘过度,必生内热,以致发热蒸蒸,小便赤涩,面赤唇焦,舌燥而渴,脉实有力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1盏半,先煎大黄、甘草、姜,煎至6分,后入消,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49、大黄丸

处方大黄3两,茯苓3两,芒消3两,巴豆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者。

用法用量1服2丸。不痛止。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50、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1两,木通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川芒消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时气恶寒,头痛,壮热,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少时当利1-2行,利后煮葱豉稀粥食之;如热未歇,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51、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实2两(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未解,烦热口干,腹中有结燥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52、大黄朴消汤

处方大黄5两,牛膝5两,朴消3两,牡丹3两,甘草3两,紫菀3两,代赭1两,桃仁2两,虻虫2两,水蛭2两,干姜2两,细辛2两,芒消2两,麻仁5合。

功能主治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

用法用量方中紫菀,《千金翼》作“紫葳”。

注意忌见风。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53、凉膈散

处方芒消1钱,大黄1钱,车前子1钱,黑参1钱半,黄芩1钱,知母1钱,栀子(炒)1钱,茺蔚子1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中积热,肝经风毒上冲于目,而致睑硬睛疼,初患之时,时觉疼胀,久则睑胞肿硬,眼珠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至1盏,食后温服。

摘录《金鉴》卷七十八

处方54、大青饮子

处方大青2两,石膏3两,香豉2合,葛根1两(锉),栀子仁1两,生地黄2两,川芒消3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热病6日不解,通身内热,毒气令人更相染着。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55、柴胡汤

处方柴胡7分,茵陈7分,大黄12分(别渍),升麻7分,栀子4枚(擘),芒消4分(汤成下),芍药7分,黄芩12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恶寒壮热,头痛,大小便赤涩,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以水4升,先渍药,少时猛火煮取1升5合,分温3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吃1服。以快利为度;第2服则利,更不须服之。

注意忌热食、炙肉、蒜、粘食。

摘录《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处方56、大黄丸

处方大黄(切作小块,酒、醋微炒)3两,甘草(炙)3两,杏仁(去皮尖并双仁,研如膏)4两,诃黎勒(煨,取皮)3两,芒消(研)5两。

制法上5味,先将3味捣罗为末,后入芒消末、杏仁膏,同和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热结,日夜疼痛,心烦懊闷。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温水送下。初服未利,加20丸,腑脏实则30丸,量虚实服之,以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57、大黄散

别名大黄汤

处方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桂心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芒消2两,木通1两(锉),大腹皮1两(锉),桃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未解,热在内,恍惚如狂者。

用法用量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58、大黄丸

处方大黄(锉,炒)2两,赤芍药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杏仁(去皮尖,别研如膏)1两半,芒消1两半。

制法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淋,小便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热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59、大黄散

处方大黄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石膏1两,桂心8铢。

功能主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服;期岁以下儿作5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60、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5两,滑石3两半,芒消(研)1两,桑根白皮(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数十年五痔,下血如鸡肝,肛边结核如鼠乳,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酒1盏,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微利1-2行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