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荷[别名嘉草(《周礼》),猼月(《史记》),蒚蒩(《说文》),芋渠(《后汉书》),覆葅(《别录》),阳藿(《广西志》),阳荷(《黔志》),山姜、观音花(《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野老姜、土里开花、野生姜、野姜、莲花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辛,温。①《别录》:微温。②《药性论》:味辛,有小毒。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淡,无毒。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治妇女月经不调,老年咳嗽,疮肿,瘰疬,目赤,喉痹。①《别录》:主疟。②陶弘景:主诸溪毒、沙虱辈,亦云辟蛇。③《唐本草》:根:主诸恶疮。根心:主稻麦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中。④《本草图经》:干末水服,主喉痹。⑤《纲目》:赤眼涩痛,捣汁点之。⑥《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又可镇咳祛痰。外用可拔毒,消疮肿。⑦《四川中药志》:治老年咳嗽,气喘(盐吼),虚性白浊,妇人血寒经冷及月经不调。小编整理出含有蘘荷的处方共41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醇醨汤处方生姜3两,乌梅3-7枚(劈,一方14枚),甘草3两(炙),桂心2两,常山3两,蘘荷根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疟。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1升曰醇,未发时须顿服,更以水3升,煮取1升曰醨,至发不断,复顿服。别方说,发日平旦服醨1升,以醇着头边,若欲发便服醇。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深师方》
处方2、羚羊角散别名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屑1两,蘘荷1两,栀子仁7枚,牡丹1分,赤芍药1分,犀角屑半两,黄连1分(去须)。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圣济总录》文瑞楼本卷一四七)。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3、马兜铃根汤处方马兜铃根1两,蘘荷根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种蛊毒。咽中如有物,咽吐不出,闷乱不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顿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处方4、黄连饮处方黄连(去须)1两,犀角(镑)3分,白蘘荷根3分,黄芩(去黑心)3分,茜根3分,败豉皮(炙焦)半两,蓝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头翁(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蛊毒痢,下血体羸。
用法用量100-200日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5、黄连饮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白蘘荷根1两,犀角(镑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头翁(去芦头)3分,茜根(锉)1两,蓝青(干者)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痢下血。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6、黄连散处方黄连1两(去须),犀角屑1两,白蘘荷1两,黄芩1两,白头翁3分,蔓菁菜1两,吴蓝1两,甘草半两(炙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7、鲛鱼皮散处方鲛鱼皮(鹊鱼班皮是)1分,犀角1分,麝香(研)1分,龙骨1分,丹砂(研)1分,雄黄(研)1分,蘘荷叶1分,鹿角(炙)1分,蜈蚣1枚(炙),椒1分(汗),干姜1分,贝子10枚,鸡舌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鬼注,蛊注,毒气变化无常者。
用法用量空心酒服1钱匕,日3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八引《集验方》
处方8、鼓皮汤处方败鼓皮3分(炙令黄,锉),苦参1两(锉),蘘荷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中蛊毒。腹内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八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9、羖羊角散处方羖羊角5两(炙令微黄),蘘荷4两半,栀子仁7枚,牡丹1两,赤芍药1两,黄连1两(去须),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10、八物茜根汤别名茜根散、茜根饮、茜根汤
处方茜根3两,升麻3两,犀角3两,桔梗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地榆4两,白蘘荷4两。
功能主治中蛊毒,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者。
用法用量茜根散(《圣惠》卷五十六)、茜根饮(《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茜根汤(《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蛊毒下血如鸡肝,急需清热解毒,方中茜根,犀角专散毒血,黄柏、黄芩专散热结,升麻、桔梗升散于上,地榆、蘘荷解散于下。不特为蛊毒下血之专方,并可治热毒血痢之要药。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见《千金》卷十五
处方11、败鼓皮散处方败鼓皮3分(炙黄),苦参1两,蘘荷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中蛊。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二四
处方12、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碎,微炒),芎藭半两,木香半两,山姜子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四肢不和,面色青冷,不欲饮食,气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13、十一味能消丸处方土木香30g 小叶莲50g 野姜40g 沙棘膏38g 诃子(去核)75g 蛇肉(麝香制)25g 大黄90g 方海25g 寒水石(煅)100g 硇砂17g 碱花125g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咸、微苦、涩。
炮制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化瘀行血,通经催产。用于经闭,月经不调,难产,胎盘不下,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1.5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催汤丸处方土木香膏30g,土木香20g,悬钩子茎(去皮、心)90g,土藤蓼(去皮)50g,野姜20g,诃子(去核)36g,余甘子40g,毛诃子(去核)20g,块根糙苏60g。
制法以上9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8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土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每丸重4g。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止痛。防治流行性感冒。主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冷水约400毫升浸泡1-2小时后,煎至约300毫升,趁热服汤,1次1-2丸,1日3次。
注意肾病患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15、十五味沉香丸处方沉香100g 土木香150g 檀香50g 紫檀香150g 红花100g 肉豆蔻25g 高山辣根菜150g 悬钩子茎(去皮、心)200g 木藤蓼(去皮)100g 野姜50g 石灰华100g 广枣50g 诃子(去核)150g 毛诃子(去核)80g 余甘子100g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调和气血,止咳,安神。用于气血郁滞,胸痛,干咳气短,失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3次。
注意肾病患者慎服。
规格每丸重0.5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6、催汤丸处方土木香膏30g 土木香20g 悬钩子茎(去皮、心)90g 木藤蓼(去皮)50g 野姜20g 诃子(去核)36g 余甘子40g 毛诃子(去核)20g 块根糙苏60g
来源系藏族验方。
性状为灰黄色的大丸,表面粗糙,纤维碎末明显;气香,味苦、辛、微咸。
炮制上九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土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关节酸痛;防治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冷水约400ml浸泡1~2小时后,煎至约300ml,趁热服汤;一次1~2丸,一日3次。
注意肾病患者慎用。
规格每丸重4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7、黄连饮处方黄连(去须)1两,犀角(镑)3分,白蘘荷根3分,黄芩(去黑心)3分,茜根3分,败豉皮(炙焦)半两,蓝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头翁(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蛊毒痢,下血体羸。
用法用量100-200日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18、黄连饮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白蘘荷根1两,犀角(镑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头翁(去芦头)3分,茜根(锉)1两,蓝青(干者)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痢下血。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19、黄连散处方黄连1两(去须),犀角屑1两,白蘘荷1两,黄芩1两,白头翁3分,蔓菁菜1两,吴蓝1两,甘草半两(炙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20、八物茜根汤别名茜根散、茜根饮、茜根汤
处方茜根3两,升麻3两,犀角3两,桔梗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地榆4两,白蘘荷4两。
功能主治中蛊毒,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者。
用法用量茜根散(《圣惠》卷五十六)、茜根饮(《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茜根汤(《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蛊毒下血如鸡肝,急需清热解毒,方中茜根,犀角专散毒血,黄柏、黄芩专散热结,升麻、桔梗升散于上,地榆、蘘荷解散于下。不特为蛊毒下血之专方,并可治热毒血痢之要药。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见《千金》卷十五
处方21、干姜汤处方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肉豆蔻(去壳,面裹煨)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干木瓜半两。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心腹疼痛,气逆,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22、藿香散处方高良姜半两,藿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均分为4服。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碗,煎至1盏,温服,未定再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23、藿香散别名藿香汤
处方藿香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肉桂3分(去皱皮),白术3分,草豆蔻1两(去皮),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高良姜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不和,胸膈满闷,四肢无力,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4、丁香脾积丸处方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皂荚3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1两,莪术3两,三棱2两,高良姜2两,(以上同用米醋1升,干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半两。
制法上入百草霜3匙,同碾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丈夫、妇人、小儿诸般食伤积聚,胸膈胀满,心腹膨胀,噫气吞酸,宿食不化,脾疼翻胃;妇人血气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7丸至15丸,20丸止,食伤,随物送下;脾积气,陈橘皮汤送下;口吐酸水,淡姜汤送下;翻吐,藿香、甘草汤送下;丈夫小肠气,炒茴香酒送下;妇人血气刺痛,淡醋汤送下;呕逆,菖蒲汤送下;小儿疳气,史君子汤送下。更量虚实加减。如欲宣转,可加丸数,五更初,冷茶清送下。利3-5行后,以白粥补之。
注意孕妇不得服。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诸家名方)
处方25、槟榔丸处方槟榔半两,高良姜3分(锉),桂心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皮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肺气冷,上攻胸膈,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腹胁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6、干蝎丸处方干蝎(去土,微炒)1两,天麻1两,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槟榔(锉)1两,沉香(锉)1两,木香1两,狼毒(切作块,先用醋煮3-5沸,焙干,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白附子(微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防风(去叉)1两,昆布(洗去咸汁,微炒)1两,牵牛子(炒半熟)1两,人参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高良姜1两,萝卜子(微炒)1两,肉豆蔻(去壳)1两,没药1两,白术1两,防己(锉,焙)1两,硇砂(醋化尽,去夹石,炼霜)1两,阿魏1分。
制法上药先将没药、硇砂、阿魏3味,用好酒1升熬成膏。余药同为末,炼蜜同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脏风气攻注,腰脚疼痛,及一切风气。
用法用量每日五更后,空心薄荷酒下20丸。向晓利一行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27、鳖甲散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木香3分,白术3分,京三棱(煨,锉)3分,槟榔(半生半熟,锉)3分,大黄(微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炒)半两,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腹内痃癖积聚,心胸刺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炒生姜汤或炒生姜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28、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1两,乌药1两,京三棱(并锉)1两,吴茱萸(水浸1宿,晒干)2两(与上3味相和炒,待茱萸焦即住火,净,拣去茱萸不用,将3味与后药同捣),丹参(锉,微炒)半两,沉香(锉)半两,莎草根(炒去毛)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研)半两,槟榔(微煨)半两,麝香1分(别研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厥心痛。面色青黑,眼目直视,心腹连季胁引痛满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茯苓汤调下;或炒桃仁酒调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29、聚香羊肉丸处方木香(湿纸裹,微炮,锉)半两,丁香(去梗,不见火)半两,白豆蔻(去壳)半两,红豆(炒)半两,肉豆蔻(湿纸裹,炮,锉碎)半两,胡椒(炒)半两,附子(炮裂,沸汤泡,去皮脐,锉)半两,荜茇(炒)半两,干姜(锉,炒,洗净)半两,诃子肉(炮,去核)半两,高良姜(去芦,锉碎,洗,焙)半两,陈皮(汤泡,去白,焙干)半两,草果子(去壳并皮)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以生姜半两杵碎,并厚朴半两,淹1宿,炒令黄色),肉苁蓉(酒浸1宿,微炙,切片)1两,鹿茸(去皮毛,劈片,酥炙令紫黄色,洗净)1两,缩砂仁3两,精羊肉(去筋膜,净取)2斤(成片薄批,盐、酒、葱各少许淹两时辰,沸汤淖过,取出压干,研如菘脯,焙干入)。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神曲研为细末,做熟糊,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脾元久虚,胸膈噎塞,呕逆恶心,痰逆,腹肚疼痛,脏腑泄泻,两胁胀闷,腹内虚鸣,饮食不进,面无颜色,渐成虚羸,精神不爽,四肢乏力,口苦舌干,老人久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60粒,食前米饮、温酒任便吞下。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30、理中丸处方人参8分,白术8分,甘草8分(炙),干姜6分,高良姜8分,桂心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霍乱吐痢,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饮送下,1日2次。渐加至40丸,老小以意加减。
注意忌生冷、油腻、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31、藿香汤处方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面曲(锉,炒)2两,白术2两,草豆蔻(去皮)2两,厚朴(去粗皮,锉)1斤,生姜(切)1斤,大枣1斤,半夏4两(以上4味同捣烂,慢火炒干),甘草(炙)4两,人参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饮食易伤,每至秋夏,脏腑不调,气逆痰呕,腹胀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32、溃疡汤处方乌贼骨12g,刀豆子9g,高良姜6g,砂仁6g,白蔻仁6g,香附9g,乌药9g,神曲9g,丹参15g,茯苓12g,白芍15g,甘草9g。
功能主治温中制酸,理气止痛。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疼痛,嗳气吞酸,舌苔白,脉弦或紧。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33、黑龙丹别名琥珀黑龙丹、黑龙丸、神应黑龙丸
处方当归1两,五灵脂1两,川芎1两,高良姜1两,干地黄(生者)1两(上锉细,入一椽头沙盒内,赤石脂泥缝纸筋,盐泥固济,封合,炭火10斤煅通红,去火候冷,开取盒子,看成黑糟,乃取出细研,入后药),百草霜(别研)5两,硫黄1钱半,乳香1钱半,花乳石1钱,琥珀1钱。
制法上为细末,米醋煮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一切血疾垂死者。淋露不快,儿枕不散,积瘕坚聚,按之攫手,疼痛攻心,困顿垂死者;产后难生,或胎衣不下;产后血晕,不省人事,状如中风;血崩恶露不止,腹中血刺疼痛,血滞浮肿,血入心经,语言颠倒,如见鬼神,身热头痛,或类疟状,胎前、产后一切危急垂死。
用法用量琥珀黑龙丹(《局方》卷九吴直阁增诸家名方)、黑龙丸(《医学纲目》卷三十五)、神应黑龙丸(《同寿录》卷三)。
临床应用产后头痛:仲氏嫂金华君,在秦产七日而不食,始言头痛,头痛而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是者更作更止,相去才瞬息间。每头痛甚欲取大石压,食久渐定;心痛作则以十指抓壁,血流掌;痛定,目复痛,又以两手自剜取之,如是者十日不己。国医二三辈、郡官中有善医者亦数人,相顾无以为计。余度疾势危矣,非神丹不可愈。黄昏进黑龙丹半粒,疾少间;中夜再服药下,瞑目寝如平昔;平旦一行三升许,如蝗虫子,三疾减半,巳刻又行如前,则顿愈矣。遣荆钗辈视之,奄殆无气,午后体方凉、气方属,乃微言索饮,自此遂平复。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34、理中丸处方高良姜(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浓煎橘皮汤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35、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1两(锉),木瓜1两(干者),香薷1两,梨枝叶1两半,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冷热不调,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温频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36、椒红丸处方椒红1两(微炒),沉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蓬莪术1两,诃黎勒皮1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肉豆蔻半两(去壳),丁香半两,白术1两,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下脏,逐痼冷,进饮食。主妇人血风,气攻脾胃,脏腑虚冷,全不思食,脐腹多痛,体瘦无力。妇人血气不调,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胁肋时胀,面色萎黄,肌体羸瘦,怠惰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37、黑金散处方香附子半斤,高良姜5两(2味以好醋煮干,就以石灰炒),五灵脂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心痛。
用法用量霹雳酒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三引《澹寮方》
处方38、槟榔散处方槟榔1两,牵牛子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痞气。心腹胀硬,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39、槟榔汤处方槟榔(锉)14枚,蜜2合,高良姜1两,枇杷叶(刷去毛,炙)1握,生姜(切,焙)3两,酥3两。
制法先将4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上气,腹胀胸满,咳嗽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下酥、蜜,煎3-5沸,分温3服,相去如人行8-9里再服。重者不过3剂。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40、橘红散处方陈橘皮(去白)4两,甘草(炙)4两,茴香(淘去沙,炒)2两,白术(炒)2两,高良姜(炒)1两,姜黄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中养气,温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盐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1、黄耆饮处方黄耆3分(锉,炒),白茯苓3分(去黑皮),麦门冬3分(去心,焙),黄芩(去黑心)3分,高良姜(炮)1分,乌梅肉(焙)2枚(去核),白术(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渴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8分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42、槟榔散处方槟榔1两,人参1两半(去芦头),肉豆蔻1两(去壳),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荜拨1两,高良姜1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寒,不能下食,呕吐酸水,时时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43、藿香煮散处方藿香叶1两,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肉豆蔻(去壳)1两,诃黎勒皮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草豆蔻(去皮)1两,麦糵(炒)1两,陈曲(炒)1两,干姜(炮)半两,高良姜(锉,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积聚,宿滞不消,或翻胃吐逆,恶心干哕;及脾寒疾;水泻及肠风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生姜1块拍破,同煎至7分,入盐1捻,热服。水泻及肠风脏毒,热陈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44、槟榔散处方槟榔1两,木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恶疰心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45、丁香散处方丁香3分,人参(去芦头)3分,槟榔3分,白术3分,桂心3分,当归(锉,微炒)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前胡(去芦头)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气寒,心胸满闷,吐逆,四肢少力,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46、丁香养气汤处方高良姜4两(炒),丁香2两,丁香皮2两,干姜(炮)2两,益智仁2两,缩砂仁2两,赤茯苓(去皮)2两,肉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半,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红豆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益胃进食。主一切气,心腹诸痛,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入盐1捻,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7、高良姜十味散处方高良姜5两,细辛5两,黄耆5两,白术5两,苦参5两,丁香2两,人参4两,干姜4两,豆蔻子3两,赤石脂6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痼结,诸痢暂愈还发。
用法用量先服附子等6味汤以利之后,初服1方寸匕,以饮下之,稍稍加至2-3匕,日2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
处方48、高良姜汤处方高良姜1两半,槟榔(锉)1两半,木香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厥逆,腹满妨痛,或上冲心;寒疝卒痛,积聚不散,上冲心腹,与阴相引,痛则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49、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草豆蔻3分(去皮),白术半两,沉香3分,干紫苏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后脾虚,心腹胀满,不能消化,头疼心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50、菖蒲饮处方菖蒲(切,焙)1两,高良姜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51、大腹丸别名高良姜丸
处方大腹(连皮锉)3两,槟榔(生用)3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3两,高良姜3两半。
制法上4味,除研外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痰癖,醋心吐沫,食饮不消,气逆腹满。
用法用量高良姜丸(《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52、丁香散处方丁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柴胡3分(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木爪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3分(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积有冷气,食不消化,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3、醋煎丸处方高良姜(锉碎,入油炒黄)2两,干姜(炮)2两,附子4枚(重6钱者,去皮脐尖),金毛狗脊(去毛)1两。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艾叶末2两,酽醋3升,煎至1升半,次入面1两,再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海久冷,赤白带下,月候不调,脐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淡醋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54、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3分(锉),肉桂3两(去皱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3分,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2分,大腹皮3分(锉),人参1两(去芦头),草豆蔻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破冷气,化宿食。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55、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3两。
制法上酒浸,纸裹,入慢火内煨令熟,为散。
功能主治胃气极冷,卒病心痛,吐逆寒痰,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56、橘皮饮子处方陈皮(去白)2钱,人参2钱,高良姜(米泔煮)2钱,槟榔2钱,白茯苓1钱2分半,甘草1钱2分半。
功能主治宿食不化,心腹胀满,呕逆恶心,不进乳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小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三十引汤氏方
处方57、高良姜粥处方高良姜2两(切,以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4合(研淘)。
功能主治老人冷气,心痛郁结,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上以姜汁煮粥,空心食之,日1服。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58、高良姜汤处方高良姜(锉)1分,苦楝根皮(干者,锉)2两,胡椒30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蛔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服讫卧少时,未得吃食,或吐或泻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处方59、高良姜汤处方高良姜5两,木瓜1枚,杜梨枝叶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冷热不调,吐痢。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绞去滓,空腹温3服,服别如人行6-7里。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
处方60、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3分(锉),桂心3分,木瓜2两(干者),肉豆蔻1两(去壳),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转筋,疼痛,欲入腹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为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