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澳灵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灭澳灵片的基本资料
灭澳灵片(现代标准)名称灭澳灵片
拼音Mie'aoling Pian
成份板蓝根 刺五加 金银花 冬虫夏草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肝补肾。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及表面抗原健康带毒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执行标准WS3-B-1521-93
灭澳灵片相关中药材
1、冬虫夏草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①《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②《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③《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④《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⑥《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治痰次喘咳”
2、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忍冬花,苏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银花Lonica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
性状花蕾棒状,略弯曲,长1~3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唇部与冠部近相等,被短糙毛,萼筒亦密生灰白色或淡黄色小硬毛。气清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同金银花。
3、板蓝根别名大蓝根,大青根,靛青根,蓝靛根,靛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性状①板蓝根 又名:大蓝根。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主产河北、江苏、安徽等地。②马蓝根(《本草便读》)又名:蓝龙根、土龙根。为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及根,全长10~30厘米,灰褐色。根茎圆柱形,径约2~6毫米,上部带有短的地上茎,地上茎有对生分枝,根茎有膨大的节,节上分生稍粗的根茎及细长的须根。根细长而稍弯曲,表面有细皱纹。根茎及地上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显纤维状,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质较柔韧。气无,味淡。以条长、粗细均匀者为佳。主产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②《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③《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④《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⑤《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⑥《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⑦《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⑨《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备注上述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大青叶)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