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分布于全世界。目前我国尚缺乏大批人群的发病率统计,一般认为人口中约10%在其一生中患过此病。
临床上,十二指溃疡较胃溃疡多见,据我国资料报道,两者之比约为3:1,且十二指肠溃疡中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以青壮年常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10%~15%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终生无症状。其主要症状为上腹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表现为饥饿不适,返酸等。典型者呈轻或中等度持续性疼痛,范围局限如手掌大小,位于剑突下上腹部。疼痛常具有节律性,胃溃疡者上腹痛呈进食——短时缓解——疼痛——缓解,是由于胃溃疡者常伴胃炎,一次饱餐多会牵拉炎症区而引起疼痛,到胃排空后方舒适。约半数以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疼痛具有节律性:晨起空腹不痛,早餐后2~3小时开始出现疼痛,至午餐后才缓解,下午3~4点钟时又疼痛,至晚餐后缓解。但有一部分患者睡前或在午夜睡眠中又出现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午夜痛醒常提示病人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绝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结果使十二指肠球部有持续性的过度酸负荷,终于导致溃疡形成。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使局部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引起疼痛。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加之午夜胃内食物已大部分排空而进入肠道,不能再有效地稀释胃酸,胃酸刺激溃疡面产生疼痛。那么,怎样有效地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午夜痛呢?
首先,应禁烟、酒、少食多餐。少食可使胃窦扩张轻,胃泌素分泌少,使胃酸产生减少。睡前小餐应避免,因食物虽能中合胃酸,但随之继发胃酸分泌增加,有的老年患者喜欢睡前饮杯牛奶,以为可以养胃,对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则不然,牛奶中蛋白质强烈刺激胃泌素分泌,引起餐后胃酸分泌过多,反而加重夜间疼痛。
其次,做到合理用药。制酸剂为首选药,如胃舒平、胃得乐、氢氧化铝凝胶等,起中和胃酸作用,能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有防止夜间痛,除在餐后1~2小时服用外,睡前可加服一次。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时(如颠茄合剂、普鲁本辛等),常于三餐前0.5~1小时各服一次,睡前应再服用一次,且与制酸药同用。如此用药不但能松弛胃平滑肌,而能减少夜间胃酸分泌。如在应用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的基础上,睡前加服一次以上药物,既可防止夜间疼痛,又能加速十二指肠溃疡愈合。
再次,应掌握溃疡病的用药特点。溃疡病的治疗不同于治疗伤风感冒,症状一旦消失即可停药,治疗溃疡则不同。因为溃疡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及胃酸分泌增加有关。在服用抑酸药期间,血中胃泌素(一种能促使胃酸分泌的激素)会升高,但若突然停用抑酸药,升高的胃泌素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刺激壁细胞,促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溃疡病复发。因此,溃疡病人当临床症状消失以后,应将药物从治疗量逐渐降低到维持量,如甲氰咪胍为400mg、雷尼替丁100mg、法莫替丁20mg、均为睡前服用一次。服药维持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均需用药3个月以上的时间。